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化学实验题训练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化学实验题训练

实验题训练
班别姓名学号
1.如下图,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铁丝绕成螺旋状,
铁丝的一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集气瓶里放
入少量水的作用是;可以观察到的
现象是:铁丝,生成了一
种色的固体。

反应的反应方程式是。

2.甲、乙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将灼热至发红的黑色固体丁放到混合气体中,丁燃烧生成新的气体丙,丁熄灭后,测知甲气体已全部耗尽;往乙、丙混合气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已知乙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4/5,则:
(1)这些物质分别是:甲:乙:
丙:
丁:
(2)甲与丁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如果用排水法集气时,当气泡放出时就可以收集。

当停止反应时,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从水槽里撤出,造成的后果是。

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如何证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如何证明一瓶无
色气体是氧气?
答:
4. 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通入适量的CO2,紫色石蕊试液的试液变
为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则石蕊由色变为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请按照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合反应
(2)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分解反应
(3)有二氧化碳参加的化合反应6.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以使气球膨胀或.缩.小...。

装置说明:一个容积较大的广口瓶,瓶塞上装有分液漏斗
A 、
B 和玻璃导管C,控制漏斗上
的活塞开关可以随时滴加溶液,导管伸入瓶内的部分与一个小气球紧密连接,导管另一端与空气相通。

(1)装置的气密性是本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

关闭A、B 的活塞,将广口瓶的瓶口浸没在冰水中
,导管C 的管口露出水面,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
会出现什么现象?
(2)让瓶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先向广口瓶中
滴加A 中的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膨胀;再向瓶中滴加B中的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又缩小,如此重复操作,气球可以反复膨胀和缩小。

则:分液漏斗A 中可能是溶液;分液漏斗B中可能是溶液;写出上述反应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7.在加热条件下, 炭粉可以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 得到金属单质。

某化学 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来研究氧化铅
( PbO ,黄色)
和氧化铜分别跟活性炭的反应,各实验的装置和现象如下:
实验 4:试管①的黑色 粉末中出现有银白色金 属光泽的物质,反应管 ②中黑色粉末变红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请根据上述四个实验的现象..,比
较氧化铅和氧化铜分别跟活性炭反应 的异同,归.纳.出主要结.论.,填写在横线上,并写出能表示结论的化学方程 式。

主要结论: 表示结论的化学方程式: 8.距今两千多年前,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已掌握了炼铁的技术, 他们将炭不
实验 1:黑色粉末变红色, 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 2:黑色粉末中出现有银 白色金属光泽的物质,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 3:试管①中黑色粉末变红色 反应管②中黑色粉末没有明显变
化,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利用一氧化碳将铁矿石中氧化铁还 原为铁。

请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9.将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 能观察到的现象为: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0.某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把少量的生铁放入烧杯中并注入一定量的稀硫 酸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①生铁表面有 产生,②溶 液 逐渐 变 , 完 全反 应 后烧杯 底部 有 出现。

请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

11.某混合物经高温灼烧后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若在灼热的残渣中滴入稀盐酸,发现残渣完全消失且放出一种能还原金属 氧化物的气体单质,则该混合物的组成可能
12.有位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 (装置及所用药品如图所示) ,仔细观察 后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反应后有 3)本实验设计中,在 B 处所采取措施的目的是
其优点是
13.请根据在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的活动与探 究内容,填写下表 探究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1)在给氧化铁加热时,要先通入一氧化
碳气体后加热,其目的是
2)在 C 处看到的现象是
生成。

14.实验室现有5mL、10mL、20mL、50mL、100mL 的盐酸,现要量取15mL的盐酸,应取mL 的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若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读数为
15mL,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15mL (填“ <”、“ >”或“=”)。

15. 请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倾倒细口瓶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
(2)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3)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
16.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的
, 加热前先使试管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这种方法叫 ,加热时应 不时地上下移动试
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记不可使试管口对 着。

17.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 取 一 支 蜡 烛 , 用 小 刀 切 下 一 小 块 , 把 它 放 入 水 中 , 蜡 烛 会 。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 点 燃 蜡 烛 , 观 察 到 蜡 烛 的 火 焰 分 为 三 层 , 分 别
是 、 、 。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 烛的火焰上(如右图) ,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 处 (填字母)的火柴梗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3) 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 现 ,片刻
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 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
物是 。

18.水通直流电,可观察到正负电极上都出现
,可以 用 检验正极的玻璃管中聚集的气体,可观察到的现象
是 ;可以用 检验负极的玻璃管中聚集的气 体 ,可观察到的现象 是 ;由于这 是一种具有
性的气体,因此点燃前必 须 。

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
19.浓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往右图试管口 此现象说明分子具有
的棉花滴 10 滴浓氨水,可观察到

现象是
的性质。

20.有三瓶无色、无气味的气体A、B、C,它们分别是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

点燃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在B、C 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上有水珠出现,而在A 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上没有水珠。

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A、B 杯内的石灰水变浑浊,
C杯内没有变化。


A 是,
B 是,
C 是
试写出实验中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火柴是生活的必需品。

火柴头上深色物质的主要成分是KClO 3、MnO
2、
S 和Sb2S3(硫化锑),火柴盒侧面涂有一层红褐色物质(红磷和玻璃粉)。

划火柴时,发生氧化反应引燃木条,请写出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KClO 3 在一种催化剂的作用下,借助摩擦产生的热量放出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
(2)红褐色物质(红磷)和氧气反应,并产生白烟:
(3)硫和氧气反应:
22.火柴是生活的必需品。

火柴头上深色物质的主要成分是KClO 3、MnO
2、
S 和Sb2S3(硫化锑),火柴盒侧面涂有一层红褐色物质(红磷和玻璃粉)。

划火柴时,发生氧化反应引燃木条,请写出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KClO 3 在一种催化剂的作用下,借助摩擦产生的热量放出氧气,同时
生成氯化钾:,
(2)红褐色物质(红磷)和氧气反应,并产生白烟:
(3)硫和氧气反应:
24.我们曾做过盛放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发现的现象是下层的蜡烛比上层的蜡烛先熄灭。

但如果
将烧杯倒扣在两支燃着的蜡烛上(如图),情况将
如何?
25.在一个铁制的坩埚里放入松节油,加热把它点燃,
待燃烧正常以后,如图,坩埚半浸入水槽的水里,不久,
火焰慢慢熄灭。

取出坩埚再加热,再点燃松节油让其燃
烧,再把坩埚半浸入水槽的水里,火焰又熄灭。

造成松节
油熄灭的原因是:
26.酒精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被认为是一种清洁燃料。

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一个空的易拉罐中放一团浸有酒精的棉花,点燃,观察到的现象是:。

(2)区别酒精和水,最简单的物理方法是
最简便的化学方法是。

27.(8 分)如图,在试管和小气球中分别先加入稀盐酸和
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然后将气球中的固体倒入试管中,
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气球胀大。

请依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气球中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至少答出两种不同..类型的物质)
2)请用简单的实验方法,证明制得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