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胫腓骨骨干骨折在全身骨折中最为常见。10 岁以下儿童尤为多见。其中以胫骨干单骨折最 多,胫腓骨干双骨折次之,腓骨干单骨折最少。胫骨是连接股骨下方的支承体重的主要骨骼, 腓骨是附连小腿肌肉的重要骨骼,并承担 1/6 的承重。胫骨中下 1/3 处易于骨折。胫骨上 1/3 骨折移位,易压迫腘动脉,造成小腿下段严重缺血坏死。胫骨中 1/3 骨折淤血潴留在小 腿的骨筋膜室,增加室内压力造成缺血性肌挛缩。胫骨中下 1/3 骨折使滋养动脉断裂,易引 起骨折 延迟愈合。
四、影像学评估 ● X 片必须包括胫骨的全部(正、侧位片)以及踝关节和膝关节 ● 斜位片有助于进一步确定骨折模式 ● 应在正、侧位片观察一下特征:
♦ 确定骨折的位置及形态。 ♦ 存在继发性骨折线:术中可发生移位。 ♦ 存在粉碎骨折:表示为高能量暴力损伤。 ♦ 骨折碎块脱离其正常位置的距离:骨折块远近距离移位表明其软组织附着已遭损害, 血供中断。 ♦ 骨缺损:表明骨折块丢失。 ♦ 骨折线向近端可延伸至膝关节,向远端延伸至踝关节。 ♦ 骨的状况:是否存在骨量减少、肿瘤转移以及陈旧性骨折。 ♦ 骨性关节炎或膝关节置换术后: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 ♦ 组织内气体存在:可继发于开放性骨折,但也预示着气性坏疽、坏死性筋膜炎以及 其他厌氧菌感染的发生。 ● 在 X 线片尚无明显表现之前,ECT、MRI 检查有助于应力骨折的诊断 ● 怀疑有动脉损伤时,应进行血管造影。
术后 X 片
术后 6 个月 X 片 Five case
术前外观像
术前 X 片
术中(MIPPO 技术)及 VSD 负压引流外观像 术后 X 片
术后 1 年 X 片 Six case
术前 X 片
术后 X 片 Seven case
术前 X 片
术后 X 片 Eight case
术前 X 片
● 交锁/非交锁髓内钉 ♦ 交锁钉:可控制旋转;对于粉碎性骨折和大量骨缺失的骨折,可有效防止肢体短缩。 ♦ 非交锁钉:允许通过负重使骨折端相互嵌压,但难以控制旋转。
● 扩髓/非扩髓髓内钉 ♦ 扩髓髓内钉:适用于大多数闭合性以及开放性骨折。允许使用大直径强壮的髓内钉,
使骨折部位获得非常有效的髓内固定。 ♦ 非扩髓髓内钉:在开放性骨折骨膜血运已遭到破坏时,使用非扩髓髓内钉可以有效
二、损伤机制
● 直接损伤 ☆ 高能量损伤:车祸伤
♦ 通常发生横断骨折、粉碎性、移位骨折
♦ 软组织损伤发生率高 ☆ 折弯暴力(滑雪靴损伤)
♦ 发生短楔形或横断骨折,并可能会产生蝶形骨块 ♦ 发生挤压伤 ♦ 严重的粉碎性骨折或节段性骨折合并广泛的软组织受损 ♦ 必须判断是否有骨筋膜室综合征以及开放性骨折
三、临床评估 ● 评估血管、神经状况。必须详细检查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情况,特别是开放性骨折 可能必须行血管皮瓣移植者。胫神经、腓总神经的损伤情况必须进行详细的检查。 ● 评估软组织的损伤情况。骨折局部出现水泡是早期切开复位的禁忌症。 ● 严密监视筋膜间室综合征。超出损伤可能程度的异常严重疼痛是筋膜间室综合征发生最 为可靠的征象。筋膜间室综合征切开减压的手术指征为:a、间室压力>30mmHg;b、间室 压力低于舒张压 30mmHg。在后浅间室组织仍然较软的情况下后深间室压力可能已经很高。 ● 胫骨骨折合并较高的膝关节韧带损伤率。 ● 大约 5℅的胫骨骨折为双处骨折,两处骨折彼此独立。
合等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病例分享 One case
术前 X 片
术后 x 片
髓内钉取出后 X 片
术后外观像 Two case
术前 X 片
术后 X 片
术后 1 年 X 片
内固定取出后 X 片 Three case
术前 X 片
术后 X 片 Four case
术前 X 片
术中及内固定术后外观像(MIPPO 技术)
内。
♦、胫骨的血液供应可能在胫骨中、下 1/3 交界处存在分水岭。 ♦、滋养动脉断裂,血液经皮支反流,骨外膜的血液供应就变得非常重要。因此在固定过 程中必须加强对骨膜的保护。
● 腓骨承担 6%~17%的体重。 ● 腓总神经通常绕过腓骨颈,位置相对表浅,在此部位容易遭受直接压迫及牵拉暴力收 到损伤。
一、解剖学
胫骨为长管状骨,横断面呈三角形。在皮下即可触及胫骨的前内侧缘。胫骨被 4 个紧密的筋 膜间室所围绕(前间室、外侧间室、后间室以及后深间室)
● 血供 ♦、营养动脉自胫后动脉发出,在比目鱼肌起点远侧进入后外侧皮质。 ♦、胫前动脉自骨间膜穿出,容易受到损伤 ♦、腓动脉有一前交通支与足背动脉吻合,即使其发生堵塞也不会影响足背动脉搏动。 ♦、供应胫骨远端 1/3 的血管由围绕踝关节的骨外膜吻合支发出,自韧带附着部位进入骨
保护髓腔血运。其缺点是固定力量远不及扩髓髓内钉,而内固定疲劳折断发生率也较高。
● 外固定 ♦ 使用于严重开放性骨折,也可用于并发筋膜间室综合征、颅脑损伤或烧伤的闭合性骨
折病例。 ♦ 骨折愈合率超过 90%,平均愈合时间为 3.6 个月。 ♦ 钉道感染率为 10%~15%
● 钢板/螺钉 ♦ 适用于骨折线通过干骺端或骺板的骨折病例 ♦ 用于高能量损伤骨折类型中,相关并发症如感染、伤口裂开、骨折畸形愈合、骨不愈
4~6 周后,长腿石膏需换为髌骨负荷石膏或骨折支具。
可接受的复位标准: <5°的内翻/外翻畸形。
<10°的成角畸形(<5°最为理想)。
<10°旋转畸形,外旋比内旋更能被接受。
<1cm 的短缩畸形;5mm 的骨端分离可导致骨折延迟愈合 8~12 个月。
骨皮质接触超过 50%。
髂前上棘,髌骨中点,第 2 趾近节趾骨基地大致在一直线。
● 间接损伤 ☆ 扭转机制
♦ 原因为足部固定时小腿扭转,或从较低的高度坠落 ♦ 移位的螺旋形骨折,此类骨折通常很少有粉碎及严重的软组织损伤
☆ 应力骨折 ♦ 部队新兵较常见,通常发生于干骺端和骨干连接处,后内侧皮质硬化最为明显。
♦ 在芭蕾舞演员中,这类骨折常发生于中 1/3 处,发病隐匿,为过劳性损伤。 ♦ 通常受伤数周后影像学才有阳性发现。
ⅢA 广泛软组织挫裂伤,足够的骨覆盖;多段骨折,小的骨膜撕脱。
ⅢB 广泛的软组织损伤伴骨膜撕脱和骨外露需要软组织皮瓣闭合;通常伴有严重的污染。
ⅢC 血管损伤需要修复。
六、治疗
非手术治疗 低能量导致的单处闭合性骨折,移位和粉碎轻微,应行闭合复位长腿石膏固定,逐渐负重。 石膏固定在膝关节 0°~5°屈曲位,患者能够耐受时及早扶拐负重锻炼。2~4 周后改为完全 负重。
五、分类 一般分类: ● 开放或闭合 ● 解剖定位:近、中、远 1/3 ● 骨折块数量和位置:粉碎性、碟状 ● 骨折类型:横断、螺旋、楔形 ● 成角畸形:内翻/外翻、向前/向后 ● 短缩 ● 移位:骨皮质接触程度 ● 旋转 ● 合并损伤
开放性骨折的 ustilo 和 Anderson 类: Ⅰ 型 清洁皮肤伤口<1cm,通常由内向外;轻度肌肉挫伤;单纯横断骨折或短楔形骨折。 Ⅱ 型 皮肤裂伤>1cm,同时伴有广泛的软组织损伤;轻到中度间室挤压;单纯横断骨折 或短楔形骨折,可伴有轻度粉碎性骨折。 Ⅲ型 广泛软组织损伤(肌肉、皮肤、神经血管结构);通常为高能量损伤伴有严重的间 室挤压。
术后 X 片
术后 1 年 X 片
髓内钉取出后 x 片 Nine case
术前 X 片
术后 X 片 Ten casen case
术前外观像
术前 X 片
外架固定后 X 片
外架固定后 9 个月 X 片
术后外观像(术后 9 个月)
愈合时间: 平均愈合时间为 16±4 周,依骨折类型以及软组织损伤程度不同,愈合时间存在差异。
超过 20 周仍未愈合被定义为延迟愈合。
骨不连接:临床以及影像学检查显示失去骨愈合潜力,如骨断端硬化,骨断端间隙数周无变 化。骨折 9 个月仍未愈合定义为骨不愈合。
手术治疗 ● 髓内钉(IM)固定 能够很好的保护骨膜血运、对软组织损伤较小。其生物力学优点为可控制骨折断端对线、移 位以及旋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