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是通过整体辨证,调节脏腑功能入手,达到治本的目的,有较好的疗效。
根据临床症状,即鼻痒、喷嚏、鼻涕、鼻塞、畏寒、怕热等,结合局部检查,即鼻粘膜的苍白水肿、充血、瘀血(紫暗)、涕色清稀或黄稠等,及分辨病人的个体差异,不同季节等,进行辨证论治,疗效持久,无副作用,在治疗上有一定的优势。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内因多与脏腑功能失调及个人禀赋体质有关,外因多由气候(风、寒、热、燥)等邪气侵袭鼻窍所致。
脏腑功能失调与肺、脾、肾三腑虚损有关,其病主要在肺,其本在脾肾。
常见证型有:一气虚寒型: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早晚易发,遇风(寒)即作,怕冷,易感冒,面色淡白,气短,咳嗽痰稀,鼻粘膜苍白水肿,舌质淡,苔白,脉细。
治疗用温肺散寒法:常用方剂如小青龙汤、桂枝汤、玉屏风汤、温肺止流汤等。
常用药如黄芪、防风、桂枝、白玉、白芍、麻黄、细辛、辛夷、白芷、五味子、诃子肉、甘草等。
二气虚弱型: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鼻酸胀较重,四肢乏力,头昏头重,饮食不香,大便偏稀,鼻粘膜肿胀明显,苍白或灰暗,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白或腻,脉细或弱。
治疗用益气健脾法,常用方剂如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汤等,常用药如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茯苓、甘草、辛夷、柴胡、扁豆、苡仁等。
三肾阳亏虚型: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鼻痒,喷嚏频作,连连不已,鼻流清涕,量多如注,形寒怕冷,腰酸腿软,小便清长,夜尿频,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治疗用温阳补肾法,常用方剂如附桂八味丸、右归饮等,常用药如:仙茅、仙灵牌、桑椹子、枸杞子、白芷、细辛、附子、肉桂、甘草等。
四气虚血瘀型: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明显、鼻甲紫暗,舌暗红有瘀点,苔白,脉涩。
治疗用活血化瘀法,常用方剂如补阳还五汤、通窍活血汤等,常用药如黄芪、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地龙、蝉衣等。
五外寒内热型: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怕冷,遇风易作,口干,喜冷饮,大便干结,舌红苔黄。
治疗用平调寒热法,常用方剂如清肺脱敏汤、清热止嚏汤、辛夷清肺汤等。
常用药如桑白皮、黄芩、紫草、茜草、旱莲草、桅子、生石膏、知母、枇杷叶、辛夷等。
过敏性鼻炎的诊断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细询问病史,对过去病史及家族史方面,特别是变应性疾病,找寻有关病因。
2.主要症状如鼻痒、连续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等。
3.前鼻镜检查:可见鼻粘膜苍白水肿,大量清水样分泌物,若因持久性水肿可发生鼻息肉或息肉样变性。
4.鼻腔分泌物涂片检查:在变态反应发作期间,鼻分泌物中可见嗜酸性白细胞增多,也可查见较多嗜酸性白细胞或肥大细胞。
5.变应性激发试验:一般用皮肤试验(划痕、皮内及接触法等),原理是有多种假定的变应物质,使与机体接触后,视有无反应出现,可协助诊断。
变应原诊断明确后还可应用这种变应原进行脱敏治疗。
过敏性鼻炎可并发相关的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鼻窦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咽喉炎和分泌性中耳炎。
中医所指的鼻鼽与过敏性鼻炎的症状极为相似。
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是通过整体辩证,调节脏腑功能入手,达到治疗的目的,有较好的疗效。
根据临床症状,即鼻痒、喷嚏、鼻涕、鼻塞、畏寒、怕热等,结合局部检查,即鼻粘膜的苍白水肿、充血、淤血(紫暗)涕色清稀或黄稠等,及分辨病人的个体差异,不同季节等,进行辨证论治,疗效持久,无副作用,在治疗上有一定的优势。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
内因多与脏腑功能失调及个人禀赋体质有关,外因多由气候(风、寒、热、燥)等邪气侵袭鼻窍所致。
脏腑功能失调与肺、脾、肾三腑虚损有关,其病主要在肺,其本在脾肾。
辨证要点本病的辨证,应注意辨标本、辨寒热、辨脏腑。
1.辨证标本。
急性发作期属标证,间歇期属本证;发作状态属标证,缓解状态属本证。
病机为肺寒者属标证,病机为脏腑郁热者,亦属标证,病机为脏腑亏虚者属本证。
急性发作期或发作状态多属肺寒或郁热,而以肺寒者多,郁热者少。
间歇期或缓解状态多属脏腑亏虚证。
2.辨寒热。
根据自觉症状、小便、鼻粘膜色泽、舌质、脉率等症状与体征进行辨析。
寒属虚寒,热属郁热。
属寒者,畏寒肢冷,小便清,鼻粘膜色淡或紫,舌质偏淡或有齿痕,脉缓细弱。
属热者,或有口苦咽干,心烦,小便黄,大便结,鼻粘膜暗红,舌苔或微黄,脉缓有力或略数。
辨寒热者,诸症不必悉具。
3.辨脏腑。
主要是辨别脏腑病位及其病机。
其病位以肺、脾、肾居多,亦有从胃、肝、膀胱等脏腑认识者。
病位在肺脾肾者,多属气阳虚证,亦认为有肺经郁热或肾阴亏虚证;病位在胃、膀胱者,多属郁热证,在肝者,多属寒热夹杂证。
分型辨治1.气虚寒型: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早晚易发,遇风(寒)即作,怕冷,易感冒,面色淡白,气短,咳嗽痰稀,鼻粘膜苍白水肿,舌质淡,苔白,脉细。
治疗用温肺散寒法:常用方剂如小青龙汤、桂枝汤、玉屏风汤、温肺止流汤等。
常用药如黄芪、防风、桂枝、白玉、白芍、麻黄、细辛、辛夷、白芷、五味子、诃子肉、甘草等。
2.气虚弱型: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鼻酸胀较重,四肢乏力,头昏头重,饮食不香,大便偏稀,鼻粘膜肿胀明显,苍白或灰暗,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白或腻,脉细或弱。
治疗用益气健脾法,常用方剂如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汤等,常用药如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茯苓、甘草、辛夷、柴胡、扁豆、苡仁等。
3.肾阳亏虚型: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鼻痒、喷嚏频作、连连不已,鼻流清涕,量多如注,形寒怕冷,腰酸腿软,小便清长,夜尿频,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治疗用温阳补肾法,常用方剂如附桂八味丸、右归饮等,常用药如:仙茅、仙灵脾、桑椹子、枸杞子、白芷、细辛、附子、肉桂、甘草等4.气虚血瘀型: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明显、鼻甲紫暗,舌暗红有瘀点,苔白脉涩。
治疗用活血化瘀法,常用方剂如补阳还五汤、通窍活血汤等,常用药如黄芪、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地龙、蝉衣等。
5.外寒内热性: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怕冷,遇风易作,口干喜冷饮,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
治疗用平调寒热法,常用方剂如清肺脱敏汤、清热止嚏汤、辛夷清肺汤等。
常用药如桑白皮、黄芩、紫草、茜草、旱莲草、栀子、生石膏、知母、枇杷叶、辛夷等。
生活起居1.症状主要发生在户外:应尽可能限制户外活动,尤其是接触花草或者腐烂的树叶,以及柳絮和法桐上果毛,外出时可以带口罩,或者可以到过敏原较少的海滨。
2.当症状主要发生在室内: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生活细节,如室温、湿度;(2)控制室内霉菌和霉变的发生;(3)彻底杀灭蟑螂等害虫;(4)避免粉尘、棉絮、动物皮毛的(鸟、猫、狗等)接触。
3.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饮食调养1.有过敏史之患者,应避免接触或服用易引起机体过敏反应之食物、药物,如鱼虾、海鲜、羽毛等。
2.注意加强食疗,可于冬季食用当归、生姜炖羊肉,或狗肉炖附片。
精神调护保持心情舒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以积极态度预防和治疗本病。
中医的整体观念辩证施治、西医的局部变化粘膜病理和中药现代药理研究三者相结合,指导治疗过敏性鼻炎,是中医中药治疗本病的优势所在。
例1:慢性咽炎,过敏性咳嗽(异型哮喘)胡××,男,18岁,广西南宁人。
2006年1月就诊,患慢性咽炎,咳嗽严重,体质差,易感冒14年。
3岁起易反复感冒咳嗽,经常打吊针,服用抗生素,6岁去医院看病,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常年咳嗽,咽干、干呕、咽痒、眼睛痒、反复口腔溃疡。
从1998年起经常咳嗽,干咳少痰,几乎没有停止过,咽喉干咯声不断,现在抵抗力也差,易感冒、精神不振,食欲正常,有失眠,大小便正常,诊断为慢性咽炎,过敏性咳嗽(异型哮喘)。
治疗:用正气中药30天,配合清热排毒中药方3剂,滋阴止咳化痰中药方4剂,清肺利咽中药方2剂和滋阴降火补肾中成药。
2006年2月,病情好转,咳嗽减轻,咽干咽痒缓解,干咯声减少,虽然吃一点热气食物咳嗽加重,几天又很快好转,咽后壁淋巴滤泡减少。
精神状态身体自觉好转,病情总体显著好转,要求再服用四疗程,正气中药和清热滋阴止咳中药方及养阴润肺补肾中成药治好。
例 2:过敏性鼻炎,体质差易感冒李×× 男 45岁海南海口市人。
1999年来就诊,过敏性鼻炎20多年,近6年来加重。
晨起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鼻塞、鼻痒、眼睛痒,夜间打喷嚏流水样鼻涕,冷空气或热空气吹来打喷嚏、流鼻涕伴咳嗽。
一般每天几十个喷嚏,有时打200多个喷嚏。
1997年一次过敏性鼻炎严重发作,打喷嚏咳嗽引起椎间盘脱出,去住院治疗。
自觉体质差,易出汗、易感冒,口干咽干、失眠,易疲劳,饮食正常,大便正常、夜尿多。
检查:鼻粘膜苍白水肿,咽充血,心、肺、肝、肾未见异常。
诊断:过敏性鼻炎,体质差易感冒。
治疗:服用正气中药三疗程,加滋阴补肺中药方8剂,清热通窍中药方6剂和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天王补心丸各6瓶,两个月治疗体质显著好转,睡眠好,精力充沛,感冒很少,口干咽干消失,过敏性鼻炎显著好转,打喷嚏平均一天有4-8个,流少许鼻涕,不咳嗽、鼻痒,眼睛痒消失。
再服两疗程正气中药,配合滋阴补肺,补中益气,清热排毒等中药方12剂和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治疗,彻底好,至今8年未复发。
例3:慢性咽炎,扁桃体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陈小姐,女,27岁,广东韶关人。
2005年2月来就诊,患慢性咽炎8年,咽异物感,淋巴滤泡增生,咳嗽严重,口干咽干、失眠、咽痛,反复发作。
近两年出现打喷嚏几十个,流鼻涕,水样鼻涕,咽痒咳嗽咳白痰,咽部干燥,咳嗽严重有气促。
检查:双鼻粘膜苍白,咽充血,淋巴滤泡增生成片状,扁桃体肿大三度、充血、有脓点。
诊断为:慢性咽炎,扁桃体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
治疗:用正气中药和辅助清热止咳排毒中药方3剂,滋阴止咳中药方4剂,加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治疗3天后咳嗽缓解,睡眠好转,5天后咽痛、咽干缓解,8天后打喷嚏,流水样鼻涕缓解,扁桃体肿大变小。
一疗程21天,疗效显著。
再服3疗程,正气中药方和辅助清热,排毒中药方,养阴润肺止咳清热中药方,间断服用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三个月后彻底治好。
例 4:过敏性鼻炎,反复感冒,慢性咽炎,扁桃体炎6年李××,女,10岁,广州人。
1998年患过敏性鼻炎,反复感冒,慢性咽炎,扁桃体炎6年。
表现为反复感冒,8-15天左感冒一次,感冒一发作,扁桃体炎发作,咽痛、咳嗽、咳痰、有时咳嗽严重,伴发热、头痛、打喷嚏洗鼻涕常年发作,有白天和夜间出汗,口干咽干、咽痛、鼻腔痒、眼睛痒、鼻塞、呼吸困难感觉,低热感觉,精神不振,食欲一般,小便大便正常。
检查:双鼻粘膜苍白肿胀,咽部弥漫性充血,咽侧索充血,悬雍垂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呈片状增生,扁桃体肿大三度,充血、有白色脓点,下颌淋巴结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