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文化
•
光绪三十年慈禧七十寿辰,沈云芝绣了佛像 等八幅作品祝寿。慈禧备加赞赏,书写“寿”、 “福 ”两字,分赐给沈云芝和她的丈夫余觉。从 此沈云芝改名沈寿,嗣后她的作品《意大利皇后 爱丽娜像》,曾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意大利,轰 动了意国朝野,《耶稣像》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 “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获一等大奖, 售价高达一万三千美元。《美国女伏倍克像》赴 美展出时,其盛况空前。沈寿的“仿真绣”传誉 中外,开拓了苏绣崭新的一页。 • 。
按用途分 • • 装饰类:
1986年,在保加利亚举办的第六届普罗 夫迪夫国际春季博览会上,双面绣《长 毛猫》荣获了金质奖
1984年,苏州刺绣研究所送展的一幅双 面绣《金鱼》获得了第五十六届波兰波 兹南国际博览会金质奖。来自 •实用类遗产保护
•
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江苏省苏州市的 李娥瑛和顾文霞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 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 名单。苏州被称为"绣市"而扬名四海。 2009年5月,姚建萍被确定为国家级传承人。 2012年,苏绣诞生了最年轻的国家级传承人,45岁的 姚惠芬。
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
《列国图》,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河海、城邑、 行阵等图案,有“绣万国于一锦”之说。
•
宋朝据《清秘藏》叙述,“宋人之绣,针线
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 精妙,光彩射目。”可见宋代苏绣艺术已具有相 当高水平。
明朝 •
明朝时,苏绣已成为苏州地区一项普遍的群
谢谢观赏
众性副业产品,形成了“家家养蚕,户户刺绣” 的盛况。 • 江南已成为丝织手工业中心。在绘画艺术方面 出现了以唐寅 (唐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 派,推动了它的发展。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 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 有“以针作画” “巧夺天工”之称。
清朝 清朝的苏绣以“精细雅洁”而闻名,当时的 苏州更有了“绣市”的誉称。清代中后期,苏绣 在绣制技术上有了进一步发展,新出现了精美的 “双面绣”,仅苏州一地专门经营刺绣的商家就 有65家之多。 • 清朝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 名手竞秀。皇室享用的大量品,几乎全出于艺人 之手。民间更是丰富多彩,广泛用于服饰、戏衣 、被面、枕袋帐幔、靠垫、鞋 面、香包、扇袋等 方面。
• •
3、苏绣旅游商品的仿冒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维护苏绣生产者的利益 。制定相应的法规,规范苏绣的各项标准。对于 仿冒苏绣作品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情节严重的 应该予以相应的罚款,甚至拘留。同时,导游员 在导游的过程中,应当要向旅游者介绍全面和正 确的苏绣知识,以免在购买时买到假冒伪劣产品 。
• •
遗产保护
绣品开发难题
对策
苏绣文化史
苏州刺绣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早 在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就有了关 于苏绣制作的记载。 • 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 遍衍江苏省的无锡、常州、扬州、宿迁、 东台等地。
•
•
•
三国之前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
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用于服饰。
二、打造苏绣旅游商品品牌,迎合旅游者需求 在产品的内容上,不能只拘泥于花鸟、山 水、人物这些传统的元素,应加以创新:加入现 代元素,如涂鸦、手绘等等年轻人比较容易接受 的元素。甚至,我们可以尝试在不同的材料上刺 绣,降低苏绣产品的成本,同时也能使大多数旅 游者接受。
• •
三、开发苏绣旅游体验项目,刺激旅游者消费 学针法”让游客能感受到绣娘们绣出一幅作 品的不易,感受到苏绣中所凝聚的古代人们智慧 的结晶; • “画底稿”的过程中,游客们可以加入自己喜 欢的元素,由绣娘们绣好,这样游客们就拥有一 幅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苏绣作品; • 在游客体验这些项目的同时,可以将其过程录 制下来刻成光盘供游客们保存。
苏绣文化
简介
苏绣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以苏州刺绣研究所的高新区的镇湖镇(现改为街 道)刺绣最为有名。 汉族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 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布很多地区。绣技具有“平、齐、和、光、顺、 匀”的特点。
目 录
苏绣文化史
苏绣旅游商品种类
•
刺绣种类
按观感分可分为
双面绣 《 双 猫 》
单面绣
按针法分
乱针绣 用这种针法绣出的作品通常由直斜,横斜线错综组合,交叉 掺合而成,再经过一次再次的分层掺色,疏密,直至光、色、 形相似为止
平针绣 线条的排列比较整齐,起针和落针都非常 有规律,用这种针法绣出的作品较为平整,在绣制 植物尤其是花类时较为常见。
•
• • •
绣品开发难题
• • • •
一、苏绣旅游商品知识产权保护困境 1、底稿 2、针法 3、不良商业竞争,导致苏绣旅游商品被仿 冒和假冒 • 二、苏绣旅游商品内容及其表现手法不符 合大多数旅游者的需求 • 三、苏绣旅游商品的宣传力度不够
对策分析
一、保护好苏绣旅游商品的知识产权
• • 1、底稿 绣娘在利用他人的底稿创作的过程中,须取得底稿著 作权人的同意,否则就是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应当承 担侵权法律责任。 • 其次,绣娘可以组织建立自己的艺术团队,形成底稿 创作、手工制作、装裱、销售等完整的刺绣产业链 • • 2、针法 苏绣注重运针变化,在绣制的过程中,绣娘往往综 合运用各种针法和“劈丝”的技巧。因此,对于苏绣针法 应当予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