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创试题设计

原创试题设计

原创试题设计试题是知识的一种形式,是能力要求的载体,复习迎考必须在训练、解题的氛围下操作。

当下,各种旧题、陈题、错题仍然活跃在中学课堂,“乱窜"于各种试卷,高质量试题的缺乏已成为.阻碍学生应试水平提高的重大问题。

负责任才能立于天地间。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潜下心来,精雕细琢了如下几组试题,希望这些试题能给各位同学带来惊喜和启迪。

试题基本上是原创,仅有极少量试题采自基层教师给我提供的外地试卷,我也作了力所能及的修改。

对于提供的每一道试题,希望各位同仁认真体会其意图,参研其设计的巧妙之处,并恳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中国古代史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诗经〃商颂〃殷武》中谈到:‚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这说明商朝A.建立了完善的分封制度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C.稳定了与周边民族的联盟关系 D.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对权力的高度集中2.年字从禾从人,为人负禾而归的象形字。

甲骨卜辞中有关‚受年‛的卜辞共597次,可分类统计于下:(见周自强主编:《中国经济通史〃先秦经济卷》)商朝人频繁进行‚受年"占卜旨在祈盼A.人寿年丰 B.国泰民安 C.农业丰收 D.人民幸福3.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受年"、‚有足雨‛的记载,这反映了当时A.农业在王朝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B.农业收成与祭祀活动关系密切C.占卜者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生产4.商代妇好墓出土贝6800多枚。

一些中小型墓,虽然没有青铜器随葬,却有贝随葬,有的墓随葬贝达数百枚。

这说明商朝时A.出现了专事买卖的商人群体 B.贝有可能是流通货币或个人财富的象征C.海产品在商朝消费量较大 D.贝是当时体现社会等级差别的象征5.‚诸侯有王,王有巡守‛(《左传〃庄公二十三年》),‚巡狩者,巡所守也‛(《孟子〃梁惠王下》),西周天子加强巡狩的真实目的在于A.加强王权 B.了解下情 C.巩固分封 D.考察臣僚6.商周时期的文献记载有‚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士一(《礼记〃王制》、《礼器》)‛的庙祧制度。

这一制度的建设有利于A.保证宗族的蕃衍 B.巩固宗法等级观念C.完善祭祀仪式 D.消除贵族之间争斗7.《四民月令》记载:在举行祖祢祭祀时‚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祖之前。

子妇孙曾,各上椒酒于其家长,称觞举寿。

欣欣如也。

"材料表明中国古代①有尊祖敬宗的传统②封建迷信思想盛行③宗法观念影响深远④盛行饮酒祝寿的古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8.有学者认为:不能为了强调伦理型文化的优越,而去美化宗族的‚温馨‛、‚和谐‛。

这是因为宗法制度①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②目的: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③特点:建立的是大宗支配小宗的运行机制④影响: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观念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9.《诗经〃小雅〃北山》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左传〃昭公七年》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秦始皇琅邪刻石上说:‚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东有东海,北过大夏。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三段材料表达的共同政治观念是A.君主专制集权 B.国家主权不可侵犯C.天下一统 D.王权无远不至10.《诗经〃小雅〃北山》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这表明西周实行的是,A.封建土地私有制 B.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C.贵族土地所有制 D.平民个人土地所有制11.湖北大冶铜绿山战国铜矿遗址出土的采掘工具共14件,其中铁制工具1 3件(即铁斧4件,铁锤2件,六角形铁锄2件,蠼1件,铁钻3件,铁耙1件),另一件是木槌。

这说明当时A.青铜时代已经结束 B.牛耕得到较快推广C.农业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D.铁器的使用更加普遍12.《华阳国志》卷三《蜀志》中有一段文字‚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称颂的是A都江堰的兴修之功 B.成都物产的丰富C.四川生态环境优美 D.蜀汉治理四川有成效1 3.《荀子〃国富篇》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当时人们提高农业产量主要靠A.增加投入 B.改进农具 C.兴修水利 D.精耕细作14.《荀子〃王制》说:‚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中国得而畜使之。

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

东海则有紫(丝字旁加一去字)、鱼盐焉,然而中国得而衣食之。

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

"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A.中原市场形成 B.地区间的商贸往来频繁C.物物交换比较盛行 D.商人群体的活跃15.春秋时期,郑国商人和政府约定:商人不背叛公家,公家不得干涉商人营业。

说明在这一时期A.商业经营的社会环境较为宽松 B.工商食官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C.政府的商业经营政策完全放开 D.商人已经能与政府分庭抗礼1 6.‚夫民,神之主也。

"(《左传〃桓公六年》)‚吉凶由人。

‛(《左传〃僖公十六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这些材料表明春秋时期A.神权观念日趋淡薄 B.荀子人定胜天思想流行C.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D.王权统治力量削弱1 7.上题题干中所述的这一观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纷起争霸 B.礼乐体系遭到破坏 C.社会变革加剧D.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18.《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为本欤。

‛由此,可见孔子仁的学说的逻辑起点是A.人性本善 B.血缘远近 C.宗法等级 D.君臣尊卑1 9.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认为:‚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

"这主要是指儒家思想A.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 B.强调‚德治‛和‚君轻民贵‛C.强调‚仁‛和‚仁政‛ D.强调‚有教无类‛和‚温故知新‛20.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

二人的人生价值观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A.孔孟之道的影响 B.老庄哲学的影响 C.韩非思想的影响 D.墨家学说的影响2 1.‚诗(《诗经》),不仅支配了整个文学领域,还影响了造型艺术,它同化了绘画,又装饰了建筑(如楹联,春帖等)和许多工艺美术品。

"(闻一多:《文学的历史动向》,《闻一多全集》第一卷,三联书店)这实质上说明了A.优秀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是多方面的 B.文学艺术作品存在相互模仿的现象C.文学是艺术创作的唯一灵感来源 D.《诗经》的现实主义特色比较突出22.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中国古代某一文学作品这样评价道:‚观其骨鲠所树,肌肤所附,虽取镕经意,亦自铸伟词。

"后人评述这部作品,开辟并奠定了‚有名姓的艺术家的历史‛。

这说的是A.孔子编订的儒家经典《春秋》 B.孔子搜集整理的《诗经》C.屈原创作的楚辞作品 D.以浪漫主义见长的李白诗歌23.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一书中说:‚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

‛王夫之所说的‚罢侯置守‛指的是A.废除禅让制实行王位世袭制 B.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C.废除世袭制实行三公九卿制 D.废除世官制实行察举制24.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一书中指出:‚中国从公元前一直到20世纪,中央政府能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

‛中国政府能够做到向每户农民直接征税主要得力于A.赋税征收制度的完善 B.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地方官员C.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 D.‚重农抑商‛政策的有效实施25.敦煌悬泉汉简中见有5户登记了田产,其中郊谷县‚宜禾里公孙益,有田一顷四亩":郊谷县‚定汉里张到,田五十二亩‛。

从这两户田产数量看他们应属于A.地主 B.佃户 C.自耕农 D.商人26.《汉书〃成帝纪》载:‚遣使者循行郡国。

被灾害什四以上,民赀不满三万,勿出租赋。

‛《汉书.哀帝纪》载:‚其令水所伤县邑及他郡国灾害什四以上,民赀不满十万,皆无出今年租赋。

‛皇帝下诏减赋的主要目的在于A.抑制土地兼并 B.保护和扶植小农经济C.体恤百姓疾苦 D.减少百姓流亡数量27.《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日:‘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

’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

‛这句话旨在强调A.重农抑商应是长久国策 B.耕织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C.小农经济具有先天的脆弱性 D.男女分工是农耕经济的基本特征28.‚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所费数巨万。

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

三工官官费五千万。

"这里的‚三服官"和‚工官"所主持经营的主要是A.官营手工业 B.私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民间手工业29.《史记〃李斯列传》:‚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

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汉书.董仲舒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上述两者的思想共同点是A.实行国家思想统一 B.采用法家思想治国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禁绝一切学派思想30.开通‚海上丝绸之路‛与开辟新航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都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 B.都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都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都推动了殖民扩张的加速3 1.西汉武帝时,大将军霍光废昌邑王而丞相杨敝事前不预知,光谓:‚此内朝事,无关外朝也。

‛(钱穆:《国史大纲》)这表明当时的丞相A.已完全失去位尊权重的地位 B.对政事的决策权大大削弱C.已失去了皇帝对他的信任 D.开始接受外朝官对其的监督32.董仲舒‚中废为中大夫‛,后又因推算阴阳灾变,‚于是下仲舒吏,当死,诏赦之。

"最后‚去位归居……以修学著书为事。

‛(《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的命运表明在汉武帝时期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十分突出 B.皇权与儒学之间尚存在隔阂C.儒学地位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崇高 D.君主专制集权统治空前加强33.魏晋时期,弘农杨氏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四世五公。

杨氏、袁氏世代占据高官主要靠的是A.战事立功 B.才学品德 C.门第出身 D.皇亲国戚34.‚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唐摭言〃散序进士》)这主要是因为 A.只有进士才能为官 B.进士考试难、录取率低C.进士在官场的同僚多 D.社会普遍认同进士的能力35.杜荀鹤诗云:‚见说西川景物繁,维扬景物盛西川。

"《资治通鉴》中说:‚扬州富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