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诊断
律,根据这些规律来诊断疾病。
核医学诊断的特点
脏器正常组织及病变内放射性核素分布
的多少不仅与脏器局部的功能、血流有关
,还与细胞的功能、数量及代谢因素等有
关。因此核医学诊断是以显示脏器功能和
代谢为主的一种定量检查方法。
核医学诊断的原理
2.放射性核素现像:以放射性示踪原理为基
础,根据放射性现像剂在器官内外或病变
核医学诊断
首都医科大学延庆教学医院 放射科
吴俊峰
69103020-2210
内容 一 核医学诊断的基础知识 二 心肌灌注显像
三 骨显像
四 甲状腺摄131I率测定 五 甲状腺显像
内容 一 核医学诊断的基础知识 二 心肌灌注显像
三 骨显像
四 甲状腺摄131I率测定 五 甲状腺显像
(一)什么是核医学?什么是核医学诊断?
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等
冷(凉)结节
结节摄取<周围正常 甲状腺
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囊性变、 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内出血或钙 化
一般认为单发冷结节为恶性肿瘤可能性大
甲状腺“热结节”
甲状腺“温结节”
甲状腺“冷结节”
(4)寻找甲状腺癌的转移灶
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局部显像 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全身显像 示多发转移灶
2、用于功能测定的仪器:甲状腺功能仪、肾 图仪 3、将功能代谢信息与精确解剖定位信息整合 的仪器: SPECT/CT、 PET/CT、PET/MR
SPECT
γ 相 机
PET
核医学诊断常用放射性药物
诊断用放射性药物一般由两部分组成:放射
性核素和非放射性的被标记化合物。最常 用的放射性核素是99mTc。
相关。
2. 方法
患者的准备:患者停用相关药物和含碘食 物(一般为2~6周),空腹口服Na131I 测量2、6、24 h或(2、 4、24 h) 标准源的制备 本底计数率 标准源计数率 甲状腺摄 甲状腺部位计数率-本底计数率 ×100% 131I率(%)= 标准源计数率-本底计数率 甲状腺部位计数率
疗效评估
心肌灌注显像+硝酸甘油介入法
介入前
介入后
内容 一 核医学诊断的基础知识 二 心肌灌注显像
三 骨显像
四 甲状腺摄131I率测定 五 甲状腺显像
骨骼系统
简介
显像剂进入机体后,沉积于骨组织中,
通过SPECT采集显像剂在体内的分布情
况,得到全身骨骼显影,即全身骨显像。
图像分析
1.
I. II.
于同一能级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2. 放射性核素:是指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 ,需通过放射性衰变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 。
核医学诊断的原理
1. 放射性示踪原理:是核医学诊断的基本原
理,即将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引入人体
内,通过探测放射性核素在核衰变过程中
发射出的射线,可了解或显示被标记物在
受检者体内的分布、聚集量和动态变化规
女,49岁,乳腺癌 术后半年。骨扫描 L4可疑浓聚灶, SPECT/CT提示L4 双侧椎小关节增生 性病变。
骨显像的临床应用:转移性骨肿瘤 SPECT/CT 增加鉴别效能
女,51岁,宫颈癌术后 3月。骨扫描T11可疑浓 聚灶,SPECT/CT提示 T11肿瘤转移。
骨显像的临床应用:原发性骨肿瘤
男,14岁,左股骨下端骨肉瘤
临床应用
1. 异位甲状腺的诊断
2. 功能性甲状腺癌转移灶的定位诊断
3. 甲状腺结节的功能判断及良、恶性鉴别 4. 甲状腺估重 5. 甲状腺炎的辅助诊断
甲状腺结节的功能判断及良、恶性 鉴别
类型 描述 常见疾病
热结节
结节摄取>周围正常
甲状腺组织
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
温结节
结节摄取≈周围正 常甲状腺组织
骨显像的临床应用:转移性骨肿瘤
肺癌多发骨转移
乳腺癌广泛骨转移
骨显像的临床应用:转移性骨肿瘤
恶性肿瘤广泛骨转移“超 级骨显像”(“super scan”)
骨显像的临床应用:转移性骨肿瘤
前列腺癌多发骨转移治疗前
89Sr治疗两个疗程后复查,转移病灶改善
骨显像的临床应用:转移性骨肿瘤 SPECT/CT 增加鉴别效能
图像分析
1.短轴断层图像:上部为前壁,右侧为侧壁,左侧 为间壁,下部为下壁和后壁。 2.水平长轴断层图像:上部为心尖,右侧为侧壁、 左侧为间壁。 3.垂直长轴断层图像:上部为前壁,右侧为心尖部 ,下部为下壁和后壁。
4.极坐标靶心图:上部为前壁,右侧为侧壁,左侧 为间壁,下部为下后壁
Tomography
冠造是判断冠脉狭窄的“金标准”
冠脉造影能替代心肌灌注显像吗?
狭窄区的心肌供血如何? 血管狭窄的病理生理意义如何? 狭窄区心肌是否存活? 是否需要进行冠脉再通治疗?
提供心肌的供血情况(无创伤) 提供血管狭窄的病理生理意义 提供心肌存活情况 指导冠脉再通治疗
心肌灌注显像评价疗效
治疗前
治疗后
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比较
(二)核医学诊断的原理和特点。 (三)诊断用核医学仪器和放射性药物
(一)什么是核医学?什么是核医学诊断?
(二)核医学诊断的原理和特点。 (三)诊断用核医学仪器和放射性药物
核医学
是一门利用开发型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 物研究、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学学科。按 应用范围分为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 临床核医学又分为诊断和治疗两部分。
2.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断 3. 甲状腺炎的诊断 4. 甲状腺肿的诊断
5.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诊断
甲状腺疾病 典型甲亢 甲减
摄碘131I表现 摄131I率增高,高峰前移 摄131I率降低,高峰延迟 饥饿”
地方性甲状腺肿 摄131I率增高,无高峰前移,“碘
正常和常见疾病的甲状腺摄131I率曲线
内容 一 核医学诊断的基础知识 二 心肌灌注显像
心肌缺血与梗死的典型表现是什么?
Stress Rest
心肌缺血 Ischemia
(可逆性缺血)
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
负荷 stress
静息 rest What is reversibility myocardial ischemia?
什 么 是 可 逆 性 心 肌 缺 血 ?
恶性肿瘤广泛骨转移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临床应用
1. 早期诊断恶性转移性骨肿瘤及疗效监测
2. 诊断原发性骨肿瘤
3. 骨创伤的诊断 4. 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5. 移植骨术后的监测 6. 代谢性骨病的诊断
骨显像的临床应用:转移性骨肿瘤
男,鼻咽癌,右下肢疼痛一周。X片阴性, 骨扫描示右股骨上端 骨转移。
计算甲状腺摄131I率 绘制摄131I曲线
4. 结果判定
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摄131I率随时间的延长而逐 渐升高,24 h达高峰。 一般摄131I率 2 h为10%~30%
4 h为15%~40%
24 h为25%~60%
各地区有差异。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摄131I率较成人
高,年龄越小越明显。女性高于男性。
正常参考值
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摄131I率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24
h达高峰。
一般摄131I率 2 h为10%~30% 4 h为15%~40% 24 h为25%~60% 各地区有差异。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摄131I率较成人高, 年龄越小越明显。女性高于男性。
临床应用
1.
131I治疗甲状腺疾病时指导用药剂量
骨组织聚集显像剂的量与骨局部血流量
及代谢活性有关。
当局部血流增加,成骨细胞活跃和新骨形成
时,图像上呈局部放射性异常浓集影。
当骨组织血供减少,病变区呈溶骨性改变,
图像上呈局部放射性异常稀疏或缺损影。
图像分析
2. 全身骨骼显影清晰,左右对称,变平骨由 于代谢活跃、血供丰富较长管状骨显影清 晰,长管骨干骺端显影较骨干部清晰,发 育期儿童及青少年骨骺及干骺端浓集放射 性的程度高于成年人。 3. 显像剂经泌尿系统排泄,故双肾和膀胱显 影。
正常图像:儿童正常全身骨显像
4岁
9岁
14岁
正常图像:18F-NaF PET骨显像
异常表现: 放射性异常浓聚
异常表现:放射性缺损
前位
后位
多发性骨髓瘤骨显像病例
异常表现:放射性浓聚 + 缺损
“炸面圈”征(doughnut sign) 左:胸骨肿瘤 右:左股骨头坏死位
异常表现:超级骨显像(super scan)
心脏断层与其他器官断层的不同
短 轴
负荷 stress 静息 rest
垂 直 长 轴
99mTc-MIBI
水 平 长 轴
正常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Normal myocardial perfusion tomogram
临床应用
1. 心肌缺血的诊断及危险度分层,并准确评
价缺血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2.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梗死范围、程度的 判断以及预后的评价 3. 心肌存活性评估 4. 心肌病的鉴别诊断
思考题
核医学诊断与放射诊断有何不同?
骨显像的临床应用:原发性骨肿瘤
男,20岁,左胫骨上端骨软骨瘤。
骨显像的临床应用:关节疾病
女,63,类风湿性关节炎
内容 一 核医学诊断的基础知识 二 心肌灌注显像
三 骨显像
四 甲状腺摄131I率测定 五 甲状腺显像
甲状腺摄131I率测定
Hale Waihona Puke 原理甲状腺具有选择性摄取和浓聚碘的功能。
其摄取碘的速度和数量与甲状腺功能状态
内外聚集量的差别,利用核医学显像仪器
在体表探测射线信号成像,来显像脏器或
病变的一种医学影像技术。
(一)什么是核医学?什么是核医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