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路水土保持方案

铁路水土保持方案

新建兰渝铁路引入重庆枢纽工程及广元地区相关工程站前总承包代建站前施工2标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兰渝铁路工程指挥部二○一一年三月目录1、编制依据 (1)1.1法律法规 (1)1.2 采用规范标准 (1)1.3技术文件及资料 (1)2、编制目的 (2)3、项目及地区概况 (3)3.1 项目概况 (3)3.2 地区概况 (3)4水土流失预测 (5)4.1项目水土流失特点 (5)4.2预测时段 (7)5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8)5.1水土流失防治原则与防治目标 (8)5.2弃碴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9)5.3隧道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0)5.4区间路基段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0)5.5临时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止措施 (11)5.6桥梁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2)6水土保持监测 (12)6.1监测目的 (12)6.2监测的重点地段和重点项目 (12)7方案实施保证措施 (14)7.1落实设计 (14)7.2明确施工责任 (14)7.3水土保持工程监理 (14)7.4监测 (15)7.5监督管理 (15)7.6方案组织实施方式 (15)8.7竣工验收 (15)8.8资金来源及管理 (16)8结论与建议 (16)8.1结论 (16)8.2建议 (16)1、编制依据1.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29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9月,1998年4月修改);(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1.2采用规范标准(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15773-1995);(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5775-1995);(6)《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l90-96);(8)《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9)《水土保持图例图式》(SL73.6--2001);1.3技术文件及资料(1)《新建兰渝铁路代建二标第八项目部施工组织设计》;(2)各分项工程施工设计图纸;(3)《大包梁集中弃碴场设计图》及其防护设计;(4)现场施工调查;(5)当地水文地质资料。

2、编制目的在建设过程中将扰动地表造成区域水土流失,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依法防治水土流失,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编制水土保持方案。

我单位编制本《水保方案》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是:(1)编制本《水保方案》,有利于明确项目建设单位在建设的同时必须承担对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的责任,达到“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目的。

(2)该《水保方案》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对项目建设范围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并提出适宜于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和措施,为防治项目区自然和建设场地造成的水土流失、建设场地水土保持工程的监测监理和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监督管理等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3)该《水保方案》的全面落实,可有效防治建设场地的各类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环境。

(4)该《水保方案》的编制,有利于“三同时”制度的落实。

水土保持方案是该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将该项目水土保持投资纳入整个项目建设的总投资,落实了水土保持工程的资金来源。

(5)《水保方案》的编制,有利于指导下阶段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工作。

在编制本《水保方案》过程中,对该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3、项目及地区概况3.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新建兰渝铁路引入重庆枢纽工程及广元地区相关工程站前总承包代建站前施工2标第八项目经理部建设单位:中铁八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建设地点: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主要工程:新建兰渝铁路引入重庆枢纽工程及广元地区相关工程站前总承包代建站前施工2标第八项目经理部所属工程含:刘家沟货车左右线大桥,任家湾货车左右线大桥,任家湾双线大桥,瑞雪园左右线隧道,新皇泽寺五号隧道,新皇泽寺四号隧道及其区间路基段。

3.2地区概况1.地形地貌低山地貌,地势较平缓。

洞身穿越地形起伏较小,地面坡度变化小,陡缓坡相间,局部呈陡崖状,地面植被发育,陡坡多为乔木林,缓坡处多为旱地或水田。

2.气象特征工程所在区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降雨量931mm,最大降雨量1247 mm。

通常6~9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的75%,最高气温41.7°,最低气温-6.6°,平均气温15.9°。

相对湿度67~73%。

区域风向受地形影响较大,以东风、东南风为主,最大风速可达17~26m/s。

3.地震动参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

4.工程地质特征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4dl+pl)、坡残积层(Q4dl+el)及崩坡(Q4dl+co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莲花口组上(J3l)砂岩、泥岩。

5.地质构造位于龙门山印支褶皱带北东、四川中坳斜燕山褶皱区之北川凹斜北东、射箭河向斜SE翼。

岩层走向以NE向为主,受构造影响,倾向NW或SE,倾角较缓,倾角2°~13°。

受潼梓观鼻状背斜影响,岩体节理较发育,节理走向大多两组,一组走向NW,一组走向NE,倾角近直立。

进口岩层产状N10°W/4°N,节理两组:N70°W/90°,N70°E/90°,间距一般1~2m,延伸2~3m,节理微张为主,出口岩层产状85°W/19°S,节理两组:N65°W/90°,N55°E/90°,间距一般2~3m,延伸2~4m,节理微张~宽张,节理将岩体切割成大块状、块状。

另外,基岩浅部尚有较多风化,卸荷裂隙发育。

6.水文地质特征(1)地表水系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面流水,水量随降雨量变化。

还分布有较多小型堰塘,供灌溉、人畜用水。

(2)地下水系测区地下水主要存在两种类型,即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①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第四系孔隙水赋存于坡残积,坡崩积、坡洪积土层中,因区内土层厚度较大,降水多沿坡面会汇集于冲沟排泄,补给水量有限,含水量甚微。

②基岩裂隙水测区内岩层软硬相间,岩体较破碎;较硬的砂岩风化裂隙、构造裂隙发育,为地下水赋存创造了有利条件,较软的泥岩起到相对隔水作用。

因此地下水多在砂岩和泥岩分界附近和潼梓观鼻状背斜核部富集。

受大气降水和第四系松散堆积层补给,地下水含量较丰富。

(3)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取钻孔水进行水分析,水质类型为HC03- --Ca2+、HCO3-.SO42---Ca2+.Mg2+型,主要为硫酸盐侵蚀,对砼具侵蚀性,环境作用等级为“H1”。

4水土流失预测4.1项目水土流失特点1.水土流失因素分析根据工程建设和生产特点,其新增侵蚀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对地貌、土壤、水文等的影响。

(1)建设期:产生水土流失的区域主要是地表的开挖和临时弃碴场区。

水土流失的表现形式主要有:a.改变微地形,增大降雨侵蚀;b.破坏植被,造成植被覆盖度下降;c.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体抗冲抗蚀能力下降;d.弃土弃碴成为新的侵蚀来源。

(2)项目竣工验收后,对工程区域的绿化进行恢复,绿化树种将趋于多样化,场区绿化质量有所提高;挡土设施的修筑,路面的硬化,不会造成新的侵蚀来源。

除在营运期前一两年由于水土保持植物措施还未完全发挥作用的情况外,基本不会出现水土流失加剧的现象。

2.水土流失特点分析根据项目建设内容、施工工序等技术资料的分析,本项目侵蚀有以下的特点:(1)项目建设区的新增侵蚀范围大、强度高、时间短,侵蚀危害不具备积累性,易于控制,危害有限。

但如不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及时防治,将造成极大的危害。

(2)时空分布一致、侵蚀强度变化不同。

施工期造成新增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弃碴场、区间路基段等区域,呈点、线、片状分布,新增侵蚀活跃。

施工结束后,侵蚀活动随之减弱,呈先强后弱的特点。

营运期新增侵蚀主要发生在营运期前两年水土保持措施尚未完全发挥作用的料场区和绿化地带。

随时间的延长,林木郁闭度增加,水土保持措施逐渐发挥作用,侵蚀活动逐渐减弱。

(3)新增侵蚀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a.施工扰动地表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形成新的土壤侵蚀;b.临时排弃的土、石等堆积物引起新的水土流失。

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见图4-1。

图4-1 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环节示意图4.2预测时段项目从开工到运行使用的整个时期,由于场地平整和基础工程开挖等施工,将产生大量的土石方,并扰动地表及植被,损坏原有的水保设施。

该时期具有较大水土流失隐患,若不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在水力、重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将加剧水土流失,影响下游的河道行洪等。

工程施工进入后期,如开挖、埋压等易加速水土流失的活动,不会产生工程弃碴,水土保持措施已开始发挥效益,区域生态系统趋于稳定,不再产生新的水土流失,重新达到动态平衡。

土建结束后,水土保持植物措施进入恢复状态,将对其进行林草恢复期的水土流失预测。

5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5.1水土流失防治原则与防治目标1.防治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及其他有关文件及规范,在分析本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项目建设对水土流失影响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区环境特点,制订科学、经济、安全、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

在方案编制中贯彻以下原则:(1)预防为主原则:根据国家相关文件、技术规范以及本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项目建设新增水土流失特点,在本方案设计中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原则。

(2)综合防治原则:紧密结合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和项目建设水土流失特点,科学评价和预测项目区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状况及发展趋势,按照治理措施与预防监督措施相结合、永久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地布设水土保持措施,形成有效的综合防治体系。

(3)突出重点原则:根据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不同情况,分区、分期进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重点治理碴场的水土流失。

(4)“三同时”原则:坚持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相适应原则,落实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