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货运代理概述

国际货运代理概述

第一章国际货运代理概述一、国际货运代理的概念(一)国际上对国际货运代理所下的定义目前,国际上对于货运代理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国际货运代理协会联合会FIATA (简称菲亚塔)将其定义为:“根据客户的指示,并为客户的利益而揽取货物运输的人,其本身不是承运人。

”货运代理也可以依据这些条件,从事与运输合同有关的活动,如储货(也含寄存)、报关、验收、收款等。

(二)我国国际货运代理的概念在我国,国际货运代理具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国际货运代理业;其二是指国际货运代理人。

根据1995年6月29日国务院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管理规定》第2 条规定“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是指接受进出口货物收货人、发货人的委托,以委托人的名义或者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并收取服务报酬的行业。

”国际货运代理人:是指接受进出口货物收货人、发货人和承运人的委托,以委托人的名义或者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并收取服务报酬的企业。

可见,国际货运代理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

二、国际货运代理的作用(一)为发货人服务(1)组织协调作用国际货运代理人历来被称为“运输的设计师”,“门到门”运输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凭借其拥有的运输知识及其他相关知识,组织运输活动,设计运输路线,选择运输方式和承运人(或货主)。

——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协调货主、承运人及其与仓储保管人、保险人、银行、港口、机场、车站、堆场经营人和海关、商检、卫检、动植检、进出口管制等有关当局的关系,可以省却委托人时间,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专心致力于主营业务。

(2)专业服务作用国际货运代理人的本职工作是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委托人提供货物的承揽、交运、拼装、集运、接卸、交付服务,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办理货物的保险、海关、商检、卫检、动植检、进出口管制等手续,甚至有时要代理委托人支付、收取运费,垫付税金和政府规费。

国际货运代理人通过向委托人提供各种专业服务,可以使委托人不必在自己不够熟悉的业务领域花费更多的心思和精力,使不便或难以依靠自己力量办理的适宜得到恰当、有效的处理,有助于提高委托人的工作效率。

(3)降低成本作用国际货运代理人掌握货物的运输、仓储、装卸、保险市场行情,与货物的运输关系人、仓储保管人、港口、机场、车站、堆场经营人和保险人有着长期、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经验,有利的谈判地位,娴熟的谈判技巧,通过国际货运代理人的努力,可以选择货物的最佳运输路线、运输方式,最佳仓储保管人、装卸作业人和保险人,争取公平、合理的费率,甚至可以通过集运效应使所有相关各方受益,从而降低货物运输关系人的业务成本,提高其主营业务效益。

(4)资金融通作用国际货运代理人与货物的运输关系人、仓储保管人、装卸作业人及银行、海关当局等相互了解,关系密切,长期合作,彼此信任,国际货运代理人可以代替收、发货人支付有关费用、税金,提前与承运人、仓储保管人、装卸作业人结算有关费用,凭借自己的实力和信誉向承运人、仓储保管人、装卸作业人及银行、海关当局提供费用、税金担保或风险担保,可以帮助委托人融通资金,减少资金占压,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5)沟通控制作用国际货运代理人拥有广泛的业务关系,发达的服务网络,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随时保持货物运输关系人之间、货物运输关系人与其他有关企业、部门的有效沟通,对货物进行运输的全过程进行准确跟踪和控制,保证货物安全、及时运抵目的地,顺利办理相关手续,准确送达收货人,并应委托人的要求提供全过程的信息服务及其他相关服务。

(6)咨询顾问作用国际货运代理人通晓国际贸易环节,精通各种运输业务,熟悉有关法律、法规,了解世界各地有关情况,信息来源准确、及时,可以就货物的包装、储存、装卸和照管,货物的运输方式、运输路线和运输费用,货物的保险、进出口单证和价款的结算,领事、海关、商检、卫检、动植检、进出口管制等有关当局的要求等向委托人提出明确、具体的咨询意见,协助委托人设计、选择适当处理方案,避免、减少不必要风险、周折和浪费。

(二)为承运人服务货代向承运人订舱,一定对承运人和发货人都公平合理的费率,安排适当的时间交货以及以发货人的名义解决与承运人的运费账目等问题。

国际货代与班轮公司关系密切,越来越多的班轮公司国际货代一定的佣金一次承认其在提高理论方面的有益作用。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中集装箱运输的增长,国际货代公司引进“集运”与“拼箱”服务,使得他们与班轮公司的及其他承运人如铁路承运人之间建立起更为密切的联系。

(三)为港口服务货代接运整船货物或装运整船大部分货物,在合理流向的前提下可以争取船舶在货代所在地港口装卸,这就为港口争揽了一条船的货源。

(四)为海关服务正因为此,目前,世界上80%左右的空运货物,70%以上的集装箱运输货物,75%的杂货运输业务,都控制在国际货运代理人手中。

我国80%的进出口贸易货物运输和中转业务(其中,散杂货占70%,集装箱货占90%),90%的国际航空货物运输业务都是通过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完成的。

三、国际货运代理的性质与概念相对应,对于国际货运代理的性质,也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解释:(1)国际货运代理业的性质国际货运代理业在社会产业结构中属于第三产业,性质上属于服务行业。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它隶属于交通运输业,属于运输辅助行业。

(2)国际货运代理人的性质国际货运代理从本质上属于运输关系人的代理,是联系发货人、收货人和承运人的运输中介人,它既代表货主,保护货主利益,又协调承运人进行承运工作,在货主与承运人之间架起桥梁。

四、国际货运代理的业务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的规定,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经营范围如下:(一)揽货、订舱(含租船、包机、包舱)、托运、仓储、包装(二)货物的监装、监卸、集装箱的拆箱、分拨、中转及相关的短途运输服务(三)报关、报检、报验、保险(四)缮制签发有关单证、交付运费、结算及交付杂费(五)国际展品、私人物品及过境货物运输代理(六)国际多式联运、集运(含集装箱拼箱)(七)国际快递(不含私人信函)(八)咨询及其他相关国际货运代理业务五、国际货运代理的分类(一)按企业的成立背景和经营特点为标准分类(1)以中外运为背景的国际货代企业。

中外运,即中国外运,全称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

是目前为止我国最大的货代企业。

这是有历史渊源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全面实行对外贸易管制,为适应外贸垄断体制,国家又规定,所有的进出口货物都要通过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统一组织办理托运,这种垄断局面一直持续到1984 年,也就是说,在此期间,中国的国际货运代理业务基本上是由中外运一家垄断,独家经营的,中国仅此一家货代,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中外运发展为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最权威的一家货代企业,就不足为奇了。

现如今,中外运的经营特点是: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即以外贸运输为主业,中外运现拥有载重量200 多万吨的船队、3000 多辆汽车。

多种经营,是指中外运除货运外,还承办货代、船代、航空快件、集装箱租赁、信息咨询等多种业务,货代业务只是其经营内容之一,但中外运的货代业务经营范围十分广泛,涵盖海、陆、空、多式联运、报关、报检、仓储、中转、分拨等等。

伴随着长期的业务发展,中外运设立的分支机构、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合资企业遍布国内外各大港口城市,并同世界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 多家货代、船代、租船经纪人、船公司建立业务往来,其代理网络遍布国内外,形成了强大的货代经营优势。

我国的不少货代企业以中外运为背景发展起来的,例如:中国外运福建集团公司(即福建外运,坐落在福州市中心的湖东路福建外运大厦)是中外运在福建省设立的子公司、下属已有20 个全资子公司,5 个合资公司,如:福建外运福州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福建外运集装箱公司、福建外运天健航空货运有限公司、中国外运福建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福建中外运船务代理有限公厦门分公司、泉州分公司等等。

(2)以航运公司、航空公司、铁路部门(实际承运人)为背景的国际货代企业。

此类货代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天津海运集团控股的天海、天新、天富等货代公司,上海海运集团所属的上海海兴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山东省海丰国际货运集团所属的山东省海丰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中国民航客货运输销售代理公司,中国铁路对外服务总公司等。

这类企业的特点是:与承运人关系密切,在相关运输方式上竞争力较强,具体体现为:1、在运价方面有竞争力2、有很强的运输条件优势,体现在舱位安排、方便货主、捕捉与反馈航运信息等方面均有优势;1988 年以后,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垄断经营已经不能适应国际海上运输的要求,我国政府允许国际货运代理业务逐步放开,实行多家经营。

(3)以外贸专业公司、工贸公司为背景所组建的国际货代企业。

这类企业如中粮、五矿、中纺、中土畜等系统所属的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其前身一般是各总公司履行发货、定舱、仓储、报关等职能的储运部、报运部。

①在货源、审核信用证、缮制货运单证和向银行办理议付结汇等方面较其他具有明显优势;②规模都较小,服务功能欠完善,缺乏网络化的经营条件;(4)以仓储企业为背景的国际货代企业。

这类公司原本是以办理仓储业务见长的仓储企业,基于增加利润来源、更好如为货主服务的目的,经审核批准,取得了国际货运代理的资格。

这类货代中有天津渤海石油运输公司、上海国际展览运输有限公司、北京华协国际珍品货运服务公司等。

其经营特点是:凭借仓储优势及这方面的丰富经验,揽取货源,深得货主信任。

特别在承办特种货物方面的独有专长,但规模较小、服务单一。

(5)外商投资类型的国际货代企业。

1992 年以后,我国政府也允许外商以合资、合作的形式在我国经营国际货运代理业,于是,国外一些船公司、货代行、实业公司就纷纷开始进入我国货代市场,与国内大型外贸、运输公司联手创办合资企业。

入世后,我国政府遵守承诺,进一步开放货运代理市场,自2005 年12 月11 日起,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

这固然促进了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发展,也加剧了国际货运代理市场的竞争。

首先,一大批外资船公司将纷纷建立自己的货代公司,参与市场竞争。

他们会用多种竞争手段来挤压中国货代的经营空间。

如对出口货物,以远低于给货代的运价向出口人直接报价,轻而易举地抢走我们多年的客户;通过其海外的国际网络,用在信用证上“指定货代” 的方式架空我国货代等等(说明:在中国对外贸易的构成中,加工贸易的比重已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50%以上,其中的加工贸易就是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货物运输的安排方式上,基于安全、快捷等服务要求,这些贸易商通常是在国外已选择好承运人或货运代理,采用FOB 指定货代的形式,这时具备全球网络优势的跨国物流服务商(目前国内货代企业由于普遍缺乏海外网络)就成为他们的首要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