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胶体金技术要点

免疫胶体金技术要点


135s一般用在双抗体夹心法,180s一般用在竞争法.

如何选择 物理性能 膜的物理性能主要是2个参数, 膜厚度和宽度 厚度不均匀影响生物原料在膜上的扩散性能,点出来的 C/T线宽窄不一,另外也影响爬速; 宽度(检测区的长度)和爬速及灵敏度的关系 跑水性能 注入足够溶液到槽内,将不同批次膜每隔1cm做一次标 记(总长大于4cm)并放到倾斜支架,整个支架下端放 入溶液槽,膜开始吸液,计时。记录每个标记处的通 过时刻,并与对照组比较。跑板时,理论上溶液呈水 平线形式上吸,观测是否有波浪倾斜或包围润湿等反 常现象。 点样测试 C/T线出线时间和灵敏度
1939-----雏形 Kausche等把烟草花叶病毒吸附到金颗粒上在电子 显微镜下观察金离子呈高电子密度。 1971------作为标记物应用于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Faulk等首先将兔抗沙门菌抗血清与胶体金颗粒结 合,用直接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沙门菌的表面抗原。 1974------实现间接免疫金染色法 Romano将胶体金标记到马抗人的IgG上,实现了 间接免疫金染色法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试剂的组成

样品垫(Sample pad):
玻璃纤维、聚酯膜、纤维素滤纸、无纺布等多种材 质,多种规格,批间稳定。
样品垫的作用:
减缓样品渗透速度,有利于样品在结合垫上均匀分布; 去除样品中杂质颗粒; 调节样品液pH值或粘度等。
样品垫可使用化学物质进行浸渍处理,从而减少样本差 异,提高试验的灵敏度。通常可以将洗涤剂、粘性增强剂、 阻滞剂及盐渗入样本垫然后加以干燥,该工艺可避免使用 复杂辨识剂/追迹缓冲液的麻烦,使检测一步完成。
16 24.5 41
1%柠檬酸三钠加 入量(ml)
2 1.5 1
胶体金特性 呈色
橙色 橙色 红色
λ max
518nm 522nm 525nm
71.5
0.7
紫红
535nm
胶体金颗粒的TEM图像

平均颗粒大小 ~ 17nm
优质金颗粒和劣质金颗粒
. 劣质金外形不均一,且 非球形,有凝集现象, 颗粒间变异系数较大
免疫胶体金技术
Immune colloidal gold technique
胶体金标记技术的相关定义
免疫胶体金技术 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应用于抗原抗 体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标记技术。 胶体金标记 实质上是蛋白质等高分子被吸附到胶体金颗粒 表面的包被过程。
胶体金技术的发展
Development of Immune colloidal gold technique
吸收垫(Absorbent Pad):
提供高吸收率、高容量以及相对稳定吸收率的吸 收纸; 吸收纸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控制样品的流速,促进虹吸作用以及 使试剂跨过膜而不仅仅移到膜上。
片材:
不干胶塑料衬底,片材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 产品的货架期。
研究和应用
胶体金法检测HEV-IgM
胶体金法检测TB-Ab(双抗原夹心法)
纯化


在浓缩和储存前,金标抗体必须从多余的抗体和 小的聚集簇中提纯出来。 以合适的速度搅拌金标溶液以获得合适大小的金 标粒子。 金标记物会以离心管底部的沉淀物形式分离出来, 弃去清澈的上清溶液,并用合适的缓冲溶液进行 复溶. 如果制备方法正确,金标溶液可以在4℃冰箱内保 存数月,如果需长时间保存就需要将其分装成1ml 的小包装并增加20%的丙三氧基。这样就可以冷 冻并在-20℃冰箱内保存数年。
金标样本程序


将胶体金调整至正确的pH值 确定最小蛋白含量 最终结合(标记) 纯化
为胶体金调整正确的pH值
胶体金与蛋白质的结合成功与否,取决于pH值,一 般只有在蛋白质等电点(PI)略偏碱的条件下二者才能牢 固地结合,因此,标记之前须将胶体金溶液的pH值调至 待标记蛋白质的等电点略偏碱。
硝酸纤维膜的选择

膜的分类标准(μm和s)
µm: 指的是膜孔径, s: 以秒为单位的定义为,每4cm膜,水的层析时间是***s. 换算情况大致为:8μm=135s;6μm=180s

不同秒数的膜对反应的影响
通过速度越快和包被在T线的物质反应时间也就越短,读 数快,那么灵敏度也就越低。反之,反应时间长,读数慢, 也就灵敏度高。同时还有一个问题是,反应时间越长,发 生非特异性结合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过长时间的反应不 一定就能够真正的提升灵敏度。

硝酸纤维素膜与蛋白结合的原理 主要有两种假说:
1)首先两者靠静电作用力结合,然后靠H键和疏水作用来 维持长时间结合。 2)首先两者靠疏水作用结合,然后靠静电作用来维持长 时间结合。 两条假说,都表明其结合过程分为两步,首先结合和后面 长时间结合。由于结合原理的不明确性,导致在这方面的 工作非常依赖实践经验。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特点



优点:
检测方法简单而快速,数分钟即可得出结果; 不需仪器设备,操作人员不需特殊训练; 试剂稳定,适用于单份测定; 无污染。 GICA的特点是单一试剂,一步操作。小型实验室 即有条件开发生产。 干燥包装的试剂可在室温保存一年以上。


成为目前“病人身边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 中广为应用的方法。
需要提高胶体金的pH值时可用0.1molK2CO3,需要 降低胶体金的pH值时可用0.1N HCl。测定金溶液的pH可 能损害pH测定计的探头,因此,一般用精密的pH试纸测 定其pH即可.
蛋白 与胶体金结合的最佳pH测定


பைடு நூலகம்
取若干1.5ml的试管,分别加入1ml胶体金 用K2CO3将pH分别调为3,4,5,6,7,8,9,10; 去96孔培养板,按pH从高到低分别将上述胶体金分别取 100ul加入孔中,重复三次; 每孔分别加入20ul浓度为10%的NaCl溶液,混合,室温下 放置10min; 观察胶体金颜色变化,记录保持红色的最低pH
为胶体金调整正确的pH值
常用几种蛋白质标记时胶体金所用的pH值
最小蛋白用量的确定

(1)光电比色法:制备一系列不
同浓度的等体积蛋白质溶液(1ml), 分别加入5ml胶体金中,迅速混匀, 然后,各加入1ml 10% NaCl溶液, 摇匀,静置5min后测各管。根据胶 体金颗粒的大小,OD在520~580nm 之间测定,以OD值为纵坐标,蛋白 质用量为横坐标作一曲线,取曲线 最先与横轴相接近的那一点处的蛋 白质用量为最适稳定量。图5.2中 10nm的胶体金溶液中蛋白质的最适 稳定量为45μg/ml。
抗体如何被标记于金上




抗体结合于金上取决于三种独立且起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 力: a在带负电荷的金粒子和带正电的蛋白质间的离子引力。 B抗体和金表面的疏水力 C巯基(-SH)的影响(半胱氨酸和蛋氨酸) 最强的引力可能源于硫键将抗体Fc 段的两个区域进行的连接。
胶体金颗粒带电情况
抗体和金颗粒的耦联(图出处:IVD Technology)
A:金标记抗体 B:标本中的抗原 C:包被抗体 D:NC膜 E:吸水材料 F:塑料盒

免疫层析法( immunochromatogra-phy,ICA)
是继IGFA之后发展起来的另一种固相膜免疫测定, 与IGFA利用微局限性膜的过滤性能不同,免疫层析法 中滴加在膜一端的样品溶液受膜的毛细管作用(基于层 析作用的横流 (lateral flow) )向另一端移动。移动过 程中被分析物 与固定在膜上某一区域的受体(抗原或者 抗体)结合而被固相化,无关物质则越过该区域而被分 离,然后通过标记物显色来判定试验结果,以胶体金 为标记物的实验称为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
结合垫(Conjugate pad):
玻璃纤维、聚酯膜、纤维素滤纸、无纺布等多种材 质,多种规格,批间稳定。
结合垫的作用主要为:
吸附一定量的金标结合物颗粒; 吸附并持续不断的将样品转移到NC膜上; 保持金标结合物颗粒的稳定性; 保证金标结合物颗粒定量完全释放等。
硝酸纤维素膜( Nitrocellulose):
胶体金技术的种类及优点

快速免疫金渗滤法(immuogold filtration assay ,IGFA) 即穿流式(flow through)的固相膜免疫测定。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膜渗滤装置和标记结合物。前者 为一塑料小盒,其中填满吸水性物质,面上紧贴放置一片 吸附有抗体(以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为例)的硝酸纤维膜, 标记结合物为免疫金。

(2)目测法:以目测法确定胶体金与待标记蛋白质用量比 例,将标记的蛋白质逐级稀释后(由5μg~45μg另设对照 管),各取等体积顺序加入一系列装有1ml胶体金的试管中, 5min后,在上述各管内分别加入0.1ml 10%氯化钠,依表5-5 顺序进行。



量取1ml的胶体金至一系列的3ml的干净塑料管中 用100mM的K2CO3或100mMHCl调整抗体至正确的 pH值。 在每支塑料管中加入从0到150μl的一系列抗体(例 如:0~15μg的是指在每管中分别加入0,1,2, 一直到15μg的抗体) 摇动每支塑料管并放置约5分钟以便于结合
Thanks
最终结合(IgG)



取100ml金溶液,调整pH值至9 调整滤过和离心的抗体溶液(0.1μg/μl)至pH9.2 当金溶液在快速搅拌时要逐滴加入定量的抗体 5分钟后在金标溶液pH为9时加入10ml滤过的10% BSA并轻轻搅拌10分钟 在每支管中加入100μl,10%的NaCl并搅拌1分钟。 判断获得最小蛋白量的稳定胶体金溶液
胶体金合成



溶液颜色随金颗粒的大小广泛的变化。通常为深红色。 但是也有深棕色/紫色至浅橙色/黄色。 胶体的大小由金来控制:柠檬酸盐的比率大约在1到 100nm。(?) 柠檬酸盐很容易被亲金物质所取代(例如:硫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