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益生菌发酵床养殖技术养猪对猪生产性能及饲养效益的影响

益生菌发酵床养殖技术养猪对猪生产性能及饲养效益的影响

“负压抽风+水帘降温”发酵床猪舍对猪生产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影响赵迪武1,贺月林2*,符利辉1,陈薇2,廖立春1,张劲松1(1.湘潭县畜牧水产局,湘潭 411228;2.湖南省微生物研究所,长沙 410009)摘要:选择同品种、同批次、平均体重(16.35±2.33) kg的杂交猪(本地白♀×大约克♂)180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4次重复,每重复8头公猪,7头母猪。

第1组对照组:传统水泥地圈栏;第2组试验组:负压抽风发酵床圈栏;第3组试验组:(负压抽风﹢水帘降温)发酵床圈栏,试验期150天。

结果表明试验2、3组与试验1组比较日增重分别提高了8.29%(P﹤0.01)、13.34%(P﹤0.01);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了2.78%、6.06%;发病率分别降低了14.52%、19.35%;三组猪胴体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负压抽风发酵床猪舍“负压抽风+水帘降温”发酵床猪舍生产性能胴体品质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养猪业规模化、集约化的迅速发展,畜禽粪尿及污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日显严重。

据统计,1999年畜牧生产的固体废弃物总量约为19亿吨,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2.4倍。

其中规模化畜牧场产生的粪便相当于工业固体废弃物的27%。

当前处理粪便的方法大多采用沼气发酵、堆肥发酵和发酵烘干等技术,但在实际应用中均存在一定的局限,并且猪场的废水需另行处理,因此有效解决养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益生菌发酵床养殖技术是利用自然农业理念和微生物发酵原理控制畜禽粪便排放与污染的一种新型生猪饲养模式。

基本做法是将锯末屑、稻壳、粉碎的农作物秸秆、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含有多种不同功能的饲料级微生物)和米糠、糖等辅助发酵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铺在猪舍发酵池内,自然发酵,形成微生物发酵床。

将生猪饲养其上,利用微生物对畜禽粪尿“原位降解原理”,实现养猪低排放、降低臭气的目的,从而减少规模养猪场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本试验采用传统水泥地猪舍作对比,探讨“负压抽风+水帘降温”发酵床猪舍与负压抽风发酵床猪舍对生猪的生产性能、胴体品质以及饲养效益的影响,为推广应用益生菌发酵床养殖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 猪舍建设试验猪舍宽12 m,长36 m,屋檐高3.5 m。

猪舍东、西向用粘土砖砌墙,墙上开门,在墙上预留排风扇孔和水帘降温设备安装孔。

水帘降温发酵床猪舍南、北向用粘土砖砌墙,每间墙上安2.0 m ×2.4 m塑钢窗。

负压抽风降温发酵床猪舍南、北向以4 m为间距,用粘土砖建立柱,立柱间用粘土砖砌1.2 m高的墙,在墙上安装栏杆,同时南北面安装卷帘,起到调节栏舍温度、湿度和遮挡浮尘的作用。

屋顶盖中波石棉瓦,用40 mm厚聚苯泡沫板隔热。

发酵池建在猪舍地平面上。

发酵池深90 cm,宽4 m,长36 m,由外墙、采食台边墙围成,水泥抹面,底面不需水泥硬化。

在发酵池底平面(南北向)中轴线上建宽60 cm,深40 cm,长与猪舍长轴同长的通风道,并通风道引入舍外。

通风道用粘土砖砌成,盖板用20 mm宽的漏缝水泥板,盖板上覆盖不锈钢纱网,以免垫料泄漏堵塞风道。

通风道的两端安装防鼠设施,防止老鼠或其它动物进入,在通风道的两端墙外建排风管,排风管出口高于外墙地面20 cm,在排风管内安装抽风机。

猪舍圈栏采用双列式排列。

中间建1.2 m宽的净道,净道两侧建1.4 m宽的采食台,净道和采食台面高90 cm,净道和采食台面用预制板搭建并水泥抹面。

栏杆用金属焊接而成。

焊接应牢固可靠,焊接处打磨光滑,无毛刺,无虚焊,并做防腐处理,竖杆间距为10 cm,高度、长度根据需要而定。

栏杆用预埋螺栓固定,用栏杆将发酵床分成所需面积的单元圈栏。

饮水系统采用自动饮水嘴,饮水嘴安装在采食台的对面,距发酵床表面约30㎝处,并采用适当装置将饮水处的漏水引出舍外,以免发酵床内湿度过大,影响微生物的正常发酵功能。

连接饮水嘴的供水管从墙外向墙内延伸连接,供水管用50mmPVC管材,每个圈栏单独装设水表,以计量各组猪只的实际饮用水量。

1.2发酵床制备1.2.1发酵床垫料标准发酵床所用原料应无霉变、无腐败,无恶臭或其他异味,物料粒径在10~50 mm之间,碳氮比率30~100:1,大肠杆菌总数≤100CFU/g,蛔虫卵死亡率≥98%,pH值7.5左右。

1.2.2发酵床菌剂发酵床所用菌剂由湖南省微生物研究所研制,含有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产朊假丝酵母菌,活菌总数≥109CFU/g。

1.2.3 发酵床垫料配比(见表1)表1 发酵床垫料配比原料锯末屑(%)稻壳(%)辅助发酵剂(kg/m3)菌剂(g/m3)米糖、麦麸、淀粉等糖用量50 50 3 0.5 2001.2.4发酵床制作将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垫料、辅助发酵剂加水混合均匀,铺在发酵池内,垫料的水分含量45%左右,堆积发酵3天左右,当垫料中层温度达到50℃~65℃时深翻一次,再发酵3天左右,待中层温度降至45℃左右时,将堆积的垫料耙平,按1.2.1项下垫料标准检测,符合要求就可以进猪了,不符合要求则重新发酵。

发酵床垫料压实后厚度为80 cm,比采食台面低10 cm左右。

1.2.5 发酵床维护每周翻动、刨松垫料2~3次,将猪粪分散掩埋在发酵床表面下25 cm左右的垫料中并与垫料均匀混合,每月要深翻一次发酵床垫料。

湿度过大时应开动抽风机排湿,也可以添加干的锯木屑降湿,湿度较低时则需喷洒适当水分增加垫料湿度。

温度过高时开动降温设施降温,打开卷帘和窗户,利用空气流动调节温度和湿度,同时要根据需要开动通风换气设施,保证生猪所需的适宜生长环境。

垫料厚度不足80㎝时适当增加垫料原料。

1.3 基础日粮及营养水平基础日粮购自湖南农泰饲料有限公司湘潭分公司,产品执行标准《Q/DBJB002-2009》,猪体重(15~30)kg阶段饲料中添加金霉素75 mg/kg,生长育肥阶段饲料中不添加任何抗生素,饲料配比及营养成分见表2。

表2 基础日粮配比及营养水平1.4试验分组及饲养管理2009年7月5日~12月8日在湘潭县宏伟明谋养猪场进行生猪的饲养试验。

按产期,体重相近的原则,选择同品种、同批次、平均体重(16.35±2.33) kg的杂交猪(本地白♀×大约克♂)180头,每头猪挂上耳标,随机分成3组,每组分4栏饲养,每栏15头(8♂7♀)。

第1组对照组,传统水泥地面猪舍;第2组试验组,负压抽风发酵床猪舍,该组从7月12日至10月31日,每天的09︰00~17︰00时根据温度、湿度需要开启负压抽风机约8 h,试验后期每天的12︰00~14︰00时开启负压抽风机约2 h,开启卷帘自然通风;第3组试验组,(负压抽风﹢水帘降温)发酵床猪舍,该组从7月12日至10月31日,每天根据温度需要开启水帘降温机,使猪舍温度处于30℃以下,试验期内每天的12︰00~14︰00时开启负压抽风机约2 h,每天早晨开启窗户通风2 h。

每头猪占用圈栏面积2㎡,占用发酵床面积约1.4㎡左右,试验期不转栏,不减头数(自然淘汰除外)。

预试期7天(2009年7月5日~11日),实验期150天(2009年7月12日~12月8日)。

试验期间,猪因腹泻等原因发病 3 天未见症状好转的退出试验,对死亡、淘汰的猪只称重并计算死淘猪只累积耗料量。

死淘猪只累积耗料量=饲喂期内该圈耗料量/该期该圈猪只数×饲喂天数×0.7。

采用群饲,每天喂3次,以吃饱为限,自由饮水,每天对栏舍剩余饲料进行清理,并称重登记。

试验前对猪舍消毒、猪体消毒和驱虫,按规定程序进行免疫,每天记录采食量、发病情况、栏舍温湿度和垫料温湿度,观察记录猪只的精神、采食、饮水、粪便及活动情况。

1.5测定指标及方法1.5.1日增重分别于试验期第1天和试验期结束日次日即7月12日和12月9日早晨08:00~09:00时空腹称重,根据初重和末重来计算平均日增重(见表3)。

1.5.2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分组每天记录采食量,根据试验天数和供试猪只数,计算日均采食量,试验结束后计算饲料转化率。

1.5.3 发病情况观察试验期内每天观察生猪的疾病发生情况,计算猪只发病率。

发病率计算方法:发病率(%)=累计发病头次数/累计饲养头次数×100,观测结果见表4。

1.5.4屠宰试验从各组中随机抽取2♂和1♀进行屠宰试验。

测定以下指标:空腹重(屠宰前重量减去屠宰后胃、肠道及膀胱等内容物重量)、胴体重量、屠宰率、胴体斜长、背膘厚、皮厚、眼肌面积、后腿比率、瘦肉率、pH值、肉色、大理石纹、系水率、熟肉率、贮存损失等,测定结果见表5、6。

1.6 生猪增重成本分析试验期内各组各项费用分别核算。

每栏舍安装水、电表,记录数据,费用按猪增重分配。

核算价格:菌种20元/m3;谷壳291.4元/t;锯末屑100元/t;辅助发酵剂3.2元/m3;垫料制作2.94元/m3;电价0.88元/度;水费1.5元/ m3;饲料均价2.60元/kg。

人工饲养(工作量300头/人年,月薪1000元/人)0.11元/头天,预防保健费5元/头,栏舍建设350元/m2,按10年折旧,每年折旧35元/m2,场地租赁0.5元/m2,其它10元/头。

每立方米垫料需谷壳104 kg,锯木屑104kg。

发酵床垫料厚度为80 cm,每头猪占用猪舍面积2m2。

垫料使用年限2年,垫料外售费40元/m3。

增重成本见表7。

1.7统计分析对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数和标准差,并对有关数据进行F检验。

2结果及分析2.1 不同通风降温发酵床猪舍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2.1.1对猪平均日增重的影响由表3可以看出,试验1、2、3组猪只日均增重分别为650.89g、704.89g、737.78g,试验2、3组与试验1组比较猪只日增重分别提高了8.29%(P<0.01)、13.34%(P<0.01),试验3组与试验2组比较,猪只日均增重提高了4.67%(P>0.05)。

2.1.2对猪采食量及饲料转化率的影响由表3可见,试验1、2、3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为1901g、2000g、2024g,试验2、3组与试验1组比较,采食量分别提高了5.21%(P>0.01)、6.47%(P<0.01),试验3组与试验2组比较,采食量提高了1.20%。

试验1、2、3组料肉比分别为2.920:1、2.839:1、2.743:1,试验2、3组与试验1组比较,饲料转化率提高了2.78%、6.06%,试验3组与试验2组相比较,饲料转化率提高了3.38%。

表3不同通风降温发酵床猪舍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项目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头数(头)60 60 60天数(d)150 150 150始重(kg)18.88±5.51 15.85±1.67 15.87±2.81末重(kg)116.52±10.17 121.58±3.44 126.53±5.12日增重(g)650.89±0.04B704.89±0.11A737.78±0.02A 相对平均日增重比较(%)100 108.29 113.34 头均日耗料(g)1901±0.11 2000±0.03 2024±0.36 相对平均日耗料比较(%)100 105.21 106.47 料肉比 2.92 2.84 2.742.1.3发酵床养殖技术养猪对猪胴体组成的影响由表4、5可知,各组试验猪胴体品质和肉质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发酵床养猪对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无不良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