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综合图表题的类型与解题技巧综合图表示主要以丰富的图表资料(如地图、表格等)为切入点和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有关地理位置、地理概念和原理、规律及其发展进行预测等地理综合思考的能力,是地理试题有别于其他学科试题的主要表现方式和特点。
综合图表题以其“新”(材料新、情境新)、“活”(问题活、答案活)、“综”(综合能力要求高)成为文科综合测试的压轴题。
从近几年来的高考试卷来看,地理综合图表题正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迈进。
笔者通过对高考试题的分析,概括总结出了高考综合图表试题的类型、特点及解答的主要技巧,以求能帮助考生突破地理得分的“瓶颈”。
一、等值线图解答等值线图试题的关键是找出等值线低值或高值中心、低值槽线与高值脊线变化的规律,并分析其成因。
基本判读方法为:①根据题干或等值线示意图确认等值线所反映的地理事物(如气温、气压、海拔等);②判断等值线的走向、疏密、弯曲、闭合中心等反映的地理含义及变化规律,找出低值或高值中心、低值区或高值区、低值槽线或高值脊线;③根据变化规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④找出等值线图反映的基本规律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运用。
解读等值线图的主要方法有数值判读法、辅助线法、公式推算法和直观图示法。
[例1])假设图示的冬季天气系统以120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要说明A地在未来30小时内风向,风力及气温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不考虑地2.简要回答B城市成为交通枢纽的区位因素。
3.C山的名称是,它已被列入名录。
解题思路:此题是一道典型的以等压线图为切入点,考查天气和气候知识的试题。
解答时首先要根据题干判断出这是等压线图,然后识别出高压中心位于该地区的北部,明白随着该天气系统向东移动,位于高压脊附近的A 地在风向、风力和气温上都会出现变化。
但考生要准确地描述出其变化趋势及原因是比较困难的。
第2、3题的解答与考生能否正确判读出该区的地理位置、B城市为武汉、C山为江西庐山有关。
参考答案:(1)A地未来30小时内因高压脊(或天气系统)东移,风将由偏北风转为东北风,再转为东风和东南风,同时随着等压线间距缩小(或气压悌度加大),风力略有增加。
随着风向由偏北转向南,A地气温也会略有上升。
(2)B城市为武汉,处于我国中部东西、南北交通的要冲(自古有“九省通衢”之称)。
东西向:武汉是长江航线(黄金水道)及汉江与长江交汇处的重要河港;南北向:武汉位于京广铁路的中间位置。
此外,武汉还通过汉丹线等铁路与焦柳线、京九线相连接,并可通过公路、航线与其他地区相联系。
(3)庐山世界遗产(世界人类遗产等)二、坐标类图解答坐标类图试题的步骤:①看清横坐标与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如时间、人口、气温、降水等),分析横坐标与纵坐标所示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②准确读取坐标数值;③对地理事物及其变化过程和峰值、谷值及谷峰变化进行相关分析;④对不同变化段和不同比较项目所揭示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建议和对策。
[例2]下图为中国5个省市粮食产量、人均粮食和人均耕地对比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乙、丙、丁3个省市对应的依次是()A.苏、鲁、粤B.京、吉、苏C. 吉、苏、鲁D. 粤、京、吉2.与全国相比,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的关系有级特殊性,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数量增长较快B.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C. 耕地面积逐年减少D.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解题思路:此题以一幅柱状统计图和一幅折线统计图切入,考查考生对统计图的判读能力。
解答时首先需要弄清横坐标分别代表的地理事象:柱状统计图纵坐标反映的是五个省内的三种粮食作用的产量,从图中很明显可看出乙省玉米产量最高,丙省水稻产量最高,丁省小麦产量最高。
再结合折线统计图和第1题的四个选项即可判断出乙、丙、丁分别为吉林、江苏、山东。
第2题需要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该图纵坐标有两条,分别表示五省区的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
判读时只需要重点分析戊省区的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再调动所学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参考答案:1、C 2、D三、示意图地理要素变化过程示意图的基本判读方法:①识别纵横坐标的单位、数值和指标,判断其大小变化和重要数据点位置;②根据数据变化分析曲线变化规律和趋势;③提取有效信息,根据所得信息,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并获取答案。
[例3]下图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河流位于()A.亚热带季风区B.亚热带大陆西岸C.温带季风区D. 高寒地带2、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A. 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B.冬季断流C.有一个汛期D.年径流总量大解题思路:这是一幅典型的河流流量过程图,考查我国东北地区河流的流量变化及其水文特征等知识。
解答时首先要看清横坐标表示月份、纵坐标表示流量(不是降水量)。
特别要引起注意的是,试题设计者没有按通常的坐标图绘制法将流量为0的刻度标在横轴与纵轴的交点处上,而是标在与纵轴有一段距离的横轴上,起到了一定的迷惑作用。
而判读此河流所在地区的关键也正在此,就是冬季是否会出现断流。
明确这点后就可以根据此河流冬季有几个月的断流确定其应位于温带季风区。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很多考生会误认为此河流冬季流量平稳、地下水补给量大而误选A。
实际上此河流除4月和7、8月为汛期外,其他月份流量均很少。
答案应该是以雨水补给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有两个汛期,年径流量不大,冬季出现明显断流。
参考答案:1、C 2、B四、关联图关联图的基本判读方法:①找出相关地理事物中的起点或终点,尤其是发散处的中心事物,认清图中反映的地理事物或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再从箭头的指向或线条的纵横关系中把握地理事物或要素间的制约关系,最后从地理角度判断、分析、总结出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例4]下图是海洋开发利用模式图。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将下列有关内容的数字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①滨海旅游②海洋经济③海洋资源开发④海洋空间利用⑤海洋盐业A B C D E2、石油和锰结核是重要的海底矿产资源。
从形成条件分析,石油主要分布在,锰结核主要分布在。
3、结合模式图分析,江苏省合理开发沿海滩涂资源,可重点发展、等。
4、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途径有等。
5、下列海洋开发活动与可能造成的主要污染相匹配有的(填代号)。
A.港口建设一废弃物污染B.沿海电站一核污染C.海洋运输一石油污染D.海洋化工一噪音污染解题思路:此题是以海洋开发利用为中心的关联模式图题,考生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读出左边六项为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右边六项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虽然海洋开发利用包括的范围很广,但本题并不单纯考查考生的记忆能力,重点考查的还是考生的地理判断分析能力,考生只需要从所给的选项中正确判断出哪个属于海洋空间开发,哪个属于海洋资源开发,调动所学知识即可轻松回答。
参考答案:1、②④③⑤①2、大陆架深海大洋底3、滨海旅游海洋牧场(答围海造陆或海洋盐业也可)4、发展海洋牧场(养殖、增殖)5、A C五、模式图类对模式图我们要挖掘模式图所隐含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然后调动已有知识,利用模式图原理分析解答。
[例5]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风带分布正确的是()A.aB.bC.cD.d解题思路:此题中的图是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模式图的局部图。
解题时考生首要明确四幅图表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而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并不是固定不变,而是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大致是(北半球)冬季南移、夏季北移;春、秋季的气压带一般是以0℃、30℃、60℃纬线为中心的。
结合纬度的变化规律考生可以确定d图所示地区为赤道附近地区,表示春秋季;a图所示地区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应为复季;b 图所示地区为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应为北半球冬季,但其风应该是西北风,而不是东北风;c图为南半球低纬度地区,赤道低气压带南移,风带为东南信风带,应为北半球冬季,符合题目要求。
参考答案:C六、区域地图类解答区域地图类试题最关键的就是进行地理空间定位。
常见的空间定位方法有经纬网定位法、海陆轮廓定位法、海陆位置定位法、地理景观定位法等。
进行空间定位后,我们要判断地图所反映的是哪些地理事物或要素,如面状地理事物、线状地理事物、点状地理事物等;再根据图中的有效信息,提取与设问内容相关的知识,展开联想,分析有关区域比较典型的地理问题及原因,综合归纳分布特征或规律。
[例6] 右图为亚洲两个国家略图。
读图回答1—3题。
1.两国的临海分别是()A. 红海、亚丁湾B.安达曼海、泰国湾C.地中海、波斯湾D.阿拉伯海、孟加拉湾2.②图所示国家的自然特点是()A.面临海洋、降水丰沛B.地势低平、植被茂盛C.冬温夏凉、四季如春D.沙漠广布、炎热干燥3.据地理坐标判断,甲乙两地距离约为( )A.300千米B. 550千米C.1300千米D. 1550千米解题思路: 试题从亚洲两个国家的区域地图切入,主要考查考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地理计算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和解读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进行正确的空间定位。
图中有经纬度、等高线和海陆轮廓等地理信息,所以考生可以利用经纬网定位法进行空间定位,但在定位前一定要充分利用题干中的重要信息“亚洲两个国家”,以免走入误区,浪费宝贵时间.参考答案: 1. C 2. D 3. C七、景观图类解答景观图试题最关键的是准确判读出景观反映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
景观图基本判读方法为:首先判断景观图表示何种地理事物或要说明哪种地理现象;然后仔细研究景观图中的各种地理信息及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根据景观图中信息寻找答题的突破点,联系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例7] 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
湿地主要是指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海岸带,以及人工水田、水库和池塘。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非湿地为()A. ①B. ②C. ③D. ④2.湿地的功能或用途应是()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B. 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解题思路:试题从四幅景观图切入,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第1题要求考生根据文字材料给出的主要湿地类型,通过景观图判断四幅图表示的景观是否属于文字材料中提到的湿地类型。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①为沼泽;图②为山坡上的水稻梯田;图③为广阔的海洋;图④为上海外滩。
正确判读景观图片是解题的关键,同时考生也要明确题干中湿地的范畴:并不是所有的水面都属于湿地,只有陆地上的水面和海岸带的水面才属于湿地。
很明显图③中出现的海洋生物生活在海岸带的可能性较小,主要生活在广阔的洋面,图③所示地区不属于湿地。
第2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湿地知识的掌握情况。
参考答案: 1. C 2. B八、统计图类对含有统计图的试题,我们要正确判读统计图形系统,如图名、图例、坐标等,获得有关数值的比例及其变化趋向;然后对有些图选取特殊点,如最高点、最低点等,进行数据分析判断;再根据数值反映出来的事物特征,联系相应知识,得出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