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电子发票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2017年电子发票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7年1月正文目录1、电子发票行业步入快速发展期 (4)1.1 国家政策逐步推进电子发票快速落地 (4)1.2 营改增推进和金税三期为2017年电子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5)1.3行业解决方案逐步成熟,互联网应用快速推出 (7)2、行业空间巨大,基础服务上百亿,衍生服务上千亿 (9)2.1基础服务市场空间上百亿 (9)2.2衍生服务市场空间上千亿 (11)3、寡头垄断市场,重点比拼增值服务能力 (12)3.1电子发票的系统架构决定了市场格局的稳定性 (12)3.2电子发票行业未来比拼的是平台普及+后期增值服务 (15)4、主要公司分析 (16)4.1航天信息 (16)4.2东港股份 (19)5、风险提示 (20)图表目录图表1:电子发票的重要政策文件 (4)图表2:单张纸质发票和电子发票的成本粗略对比 (5)图表3:企业发票的一般管理流程 (6)图表4:营改增的推广进程:已实现全国全行业覆盖 (7)图表5:金税三期的推广进程 (7)图表6:电子发票的行业解决方案和互联网应用不断完善 (8)图表7:微信电子发票解决方案整体流程 (9)图表8:我国大陆电子发票开票量的测算 (10)图表9:台湾地区电子发票发展阶段 (10)图表10:台湾地区电子发票年开票量 (11)图表11: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与电子发票对接技术方案 (13)图表12:电子发票开票流程 (14)图表13:电子发票第三方平台与企业和国税局对接示意图 (15)图表14:台湾地区电子发票统一平台和加值中心服务模式 (16)图表17:航天信息电子发票业务发展进程 (18)图表15:瑞宏网电商行业解决方案 (20)图表16:瑞宏网金融行业解决方案 (20)1、电子发票行业步入快速发展期1.1 国家政策逐步推进电子发票快速落地自2011年6月《中国电子发票蓝皮书》公布以来,电子发票的推广拉开序幕。

国家逐年出台多项政策从多维度助力电子发票的全国推广。

2015年以来,政策层面对电子发票的政策扶持进一步加速。

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允许将电子发票作为报销凭证”,解决了电子发票实际使用中的痛点。

随后在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发布的最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将电子档案纳入会计档案范围,明确电子会计凭证的获取、报销、入账、归档、保管等均可以实现电子化管理,也明确了电子增值税普通发票的法律意义。

在2016年3月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首次将“推行电子发票”列入了五年规划中,也体现出国家层面对电子发票的积极态度。

图表1:电子发票的重要政策文件1.2 营改增推进和金税三期为2017年电子快速发展奠定基础与传统纸质发票相比,电子发票具有无纸化、低能耗、易保存、易查询等优点,对于开票方而言,可以通过电子发票管理系统在互联网上领用、开具电子发票,省去了领购、运输、保存、印刷邮寄等成本。

以京东为例,2013年京东全年普通发票开票量约1.25亿张,每张发票开具递送费用约1.6元,在不考虑发票管理人工成本的情况下,开具普通发票一年的费用约2亿元。

电子发票的成本则下降到0.3-0.5元。

对于受票方而言,电子发票解决了纸质发票查询和保存不便的问题,企业可在税务局或第三方平台网站上实时查询、检验电子发票信息,同时简化了发票流转和报销的过程。

电子发票一旦开具完成索取,发票信息就可传送到公司财务系统,此外,电子发票系统与企业电子会计档案实现对接,省去纸质发票的人工检验环节,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对于税务部门而言,可以及时对纳税人开票数据进行查询、统计、分析,纳税流程更加透明,能更好地进行税收管理。

图表2:单张纸质发票和电子发票的成本粗略对比图表3:企业发票的一般管理流程2016年5月1日开始我国全面推进营改增工作,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全部营业税纳税人纳入试点范围,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

根据财政部数据,2016年10月国内实现增值税4882亿元,同比增长75.6%;营业税23亿元(为清理补缴的尾款),同比下降98.8%。

目前增值税已经取代营业税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营改增的迅速推广在减少企业负担的同时,由于其抵扣方式较为复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务工作量。

以目前传统的纸质发票和手工操作流程,需要财务人员核对收入端和成本端的开票信息,并且需要同时处理增值税发票的记账联、发票联和抵扣联,过程繁琐并且容易出错。

而采用电子发票系统后,再通过电子发票平台与企业ERP系统、国税征管系统的对接,就能够自动完成财务凭证的保存、分类和整理,并且自动完成应缴税额的抵扣计算,极大降低财务工作的工作量和出错率,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率。

随着2016年营改增推进工作的落地增值税发票的处理数量会大量增加,随之投入的财务人员工作量也会随之大量增长。

此时电子发票在单张发票边际成本低、处理效率高、出错率低的优势也会更加明显。

- -企业在2016年完成营改增的工作流程搭建后,在2017年会更加重视通过IT手段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主动接入电子发票平台的意愿会进一步加强。

由国税总局统一规划的金税三期工程也将在2016年基本完成,目前已经进入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工作尾期。

金税三期搭建完成全国自上而下的综合纳税系统,建立起统一规范的应用系统平台,并覆盖所有税种、所有税务工作环节,实现业务、技术、系统一体化。

金税三期在业务方面统一了全国税收征管数据标准、口径,在技术方面统一了国地税征管应用系统版本;在系统方面,规范了纳税服务系统。

随着金税三期相关配套设施的基本完成,各省、市的税务系统的IT架构也将实现标准化,有利于电子发票平台的大规模推广。

图表4:营改增的推广进程:已实现全国全行业覆盖图表5:金税三期的推广进程1.3行业解决方案逐步成熟,互联网应用快速推出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自2013年开始京东、海尔、苏宁、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人保财险等企业已经开始进行电子发票的试点。

通过几年的发展,电子发票的行业解决方案已经逐步成熟,并开始向终端客户推广。

2016年,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星巴克电子等企业开始全面推行电子发票解决方案。

目前在三大运营商的营业厅,已经优先为客户开具电子发票,客户可自行打印后作为报销凭证;而星巴克的大部分门店已经不再提供纸质发票。

图表6:电子发票的行业解决方案和互联网应用不断完善除了传统的硬件设备提供商和第三方平台商不断扩张电子发票业务之外,以腾讯、阿里、京东等为代表的巨头纷纷对电子发票也表示强烈关注,未来有望在电子发票创新业务充当重要角色。

2016年3月,微信发布电子发票解决方案,通过微信卡包、企业号等来实现电子发票线上实时归集报销。

该方案尝试将电子发票的收纳、归集、流转、报销、入账、再消费进行无缝连接,形成从线上到线下的服务闭环。

目前微信解决方案还处于落地的过程中,需要一些软硬件条件,并非所有地方都能用。

现在已有金蝶、用友、大象慧云、百望等七家企业接入微信电子发票解决方案,为微信电子发票解决方案提供财务管理功能。

此外,东港股份与支付宝签署《城市服务合作协议》进一步推进电子发票业务,金蝶携手京东、航信打造大数据云平台服务生态圈等,电子发票业务得到持续推进。

图表7:微信电子发票解决方案整体流程2、行业空间巨大,基础服务上百亿,衍生服务上千亿随着电子发票配套政策的逐步落地,电子发票的推广势在必行。

参考欧洲和台湾地区的经验,电子发票平台形成了基础服务和衍生服务的双重盈利模式。

2.1基础服务市场空间上百亿电子发票基础服务主要指通过电子发票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开具、归集、报销等服务。

目前我国对于电子发票的收费模式尚未确定,我们可以参考台湾的数据来推算基础服务市场空间。

中国台湾是亚太地区电子发票的领跑者,2014年台湾电子发票年开票量约40亿张,其GDP约5300亿美元;大陆2014年GDP约为10万亿美元,是台湾的19倍,按比例计算大陆电子发票年开票量将达到760亿张。

电子发票相比纸质发票可节省印制、寄送成本,每张至少可节约1.5元,则电子发票相对纸质发票每年可节约1140亿左右,若第三方平台按15%左右提成,则第三方平台基础服务市场空间为170亿,达百亿级别。

图表8:我国大陆电子发票开票量的测算台湾电子发票从2000年开始推广至今,经历试点、推广、覆盖三个阶段。

2000年至2009 年为试点阶段,选取重点对象进行试点,由信息业厂商扩大至制造业及商业;2010年至2011年为推广阶段,主要对试点范围进行推广,从两家超商(统一超商、莱尔富)、全联福利中心到百货公司,再扩大至3C连锁店、量贩店业者与宅配业;2012年起进入覆盖阶段,实现电子发票的全面推行,在这期间陆续推出促进电子发票推行的方案和措施。

例如2012年3月起台湾地区民众可通过申请“共通性载具——手机条码”或使用含芯片的信用卡来索取电子发票;2015年2月,对发票数据进行脱敏处理后对外部开放,供社会公众研究。

通过推广阶段,台湾地区的电子发票开票量出现跨越式增长。

2010 年台湾地区电子发票年开票量约为5000万张;经过两年试点推广,到2012年电子发票年开票量达2亿张,是2012年的4倍;2013年电子发票年开票量约40亿张,是2012年的20倍。

对比大陆,目前,大陆处于试点推广阶段(相当于台湾2010年的水平);随着电子发票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的继续推出,未来一到两年,电子发票的年开票量有望实现快速增长,基础服务市场后续增长空间巨大。

图表9:台湾地区电子发票发展阶段图表10:台湾地区电子发票年开票量2.2衍生服务市场空间上千亿电子发票衍生产业包括基于企业经济活动大数据分析的互联网征信、互联网金融、税务服务与咨询等多项增值服务,行业潜在价值巨大。

随着电子发票第三方平台的搭建和渗透率的提升,电子发票将覆盖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其中包含的交易数据与其他数据相比将具有明显的优势:1)真实可靠,电子发票采取电子签章实现发票签名、电子盖章,实现电子发票唯一性、不可抵赖性、防篡改,尤其电子发票与企业的纳税直接相关,并具备法律效应,电子发票数据的真实可靠性明显优于其他方面的数据;(2)覆盖面广,纳税数据是动态数据,交易数据包含了企业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交易信息,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用情况。

在近期出台的《“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中,提出要逐步向社会开放税务非涉密脱敏数据信息,这样获得政府授权许可的电子发票第三方平台将直接拥有用户交易数据的入口,能够掌握交易的详细信息,包括商品属性、交易双方、商品价格等,进而提供更多基于数据分析处理的第三方增值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