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七下第四章第三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全)

科学七下第四章第三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全)


西北——正北 正北——东北(偏北方向) 东北( 西北 正北 东北 偏北方向)
一天中阳光照射方向和角度的不同使杆 影的方向和长短发生相应变化。 影的方向和长短发生相应变化。这是由于地球 引起的。 的 自转 引起的。
一年中, 一年中,同一地点每天正午太阳高 度都是一样吗? 不一样
夏天中午


冬天中午
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赤道
太阳直射在23.5°S上 °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太阳直射在23.5°N上 °
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赤道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的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夏至日,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春分和秋分日, 春分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 冬至日,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一次。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一次。

1
2

结论2:某地(同一点)夏天正午太阳高度大, 结论 :某地(同一点)夏天正午太阳高度大,冬天正午太 阳高度小
一年中, 一年中,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高度和杆影的变化
夏天正午太阳高度 大 ,杆影 短 ,天越热 ; 冬天正午太阳高度 小 ,杆影 长 ,天越 冷 。
造成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的原因什么? 造成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的原因什么? 答案: 答案:地球的公转
太阳直射 23.5° 66.5° 极 昼 23.5°N 66.5°N 夏至日) (夏至日) 23.5° 23.5°S 昼长<夜长 66.5° 66.5°S
23.5° 23.5°N 昼长>夜长
极 夜
昼夜长短的状况 太阳直射点 昼长=夜长、昼长>夜长、 (昼长=夜长、昼长>夜长、 位置
昼长<夜长、极昼、极夜) 昼长<夜长、极昼、极夜)
赤道 23.5° 23.5°N
昼长= 昼长=夜长 昼长= 昼长=夜长 全球各地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等长
太阳直射赤道 秋分日) 66.5° 昼长= (春、秋分日) 66.5°N 昼长=夜长 23.5° 23.5°S 66.5°S 66.5°
昼长= 昼长=夜长 昼长= 昼长=夜长
昼夜长短的状况 太阳直射 昼长=夜长、昼长>夜长、 点位置 (昼长=夜长、昼长>夜长、
1、观察你所在地区居民楼 、 的主卧室和阳台, 的主卧室和阳台,通常朝哪 个方向,为什么? 个方向,为什么? 朝南, 朝南,能充分接受太阳光 2、为使低层住户能全年见到 、 阳光, 阳光,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 离应依据哪一天的楼影来计 为什么? 算,为什么? 冬至日,因为这天太阳高度最小,楼影最长 楼影最长。 冬至日,因为这天太阳高度最小 楼影最长。
太阳高度角自太阳直 射点向南北极递减
太阳直射点
地球上中、高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夏季较高, 地球上中、高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夏季较高,冬季 较低。夏至日最高,冬至日最低。 较低。夏至日最高,冬至日最低。
三、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1、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
(1)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纬23.50) 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纬23.5 (2)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南纬23.50) 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南纬23.5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 (4)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昼夜长短变化吗? 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昼夜长短变化吗? 变化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变化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一年中北半球什么时候昼长于夜? 1、一年中北半球什么时候昼长于夜? 一年中北半球哪一天昼最长,哪一天夜最长? 2、一年中北半球哪一天昼最长,哪一天夜最长?南半球 66.5°N ° 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某地纬线圈处 怎样呢? 怎样呢? 23.5°N ° 于昼半球的部分比处于夜 。 北半球上什么时候昼夜平分?赤道呢? 3、北半球上什么时候昼夜平分?赤道呢? 。P P 0°N ° 半球的部分长, 半球的部分长,则昼长于 23.5°S ° 4、昼夜长短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 。 昼夜长短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 夜 66.5°S ° 地球上有没有地区一定时候不出现昼夜现象? 5、地球上有没有地区一定时候不出现昼夜现象? B图 图

论 (二)
昼夜长短随纬度 纬度变化的规律 2.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全年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1)赤 道:全年昼夜等长。 北半球: 半年时, 纬度越高昼 越长; 2 ) 北半球 : 夏 半年时 , 纬度越高 昼 越长 ; 半年时,纬度越高夜越长。 冬半年时,纬度越高夜越长。 3 ) 南半球: 变化情况与北半球相同但时间 南半球 : 刚好相反。 刚好相反。
昼长<夜长、极昼、极夜) 昼长<夜长、极昼、极夜)
结论或规律
赤道
昼长=夜长
赤道:昼夜等长。 赤道:昼夜等长。 等长 北半球:昼长夜短, 北半球: 纬度越高昼越长, 纬度越高昼越长,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极昼 南半球: 南半球: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夜越长, 纬度越高夜越长, 南极圈内出现极夜。 南极圈内出现极夜。 极夜
1、有人认为冬季冷夏季热,是因为冬季太阳离地球近, 、有人认为冬季冷夏季热,是因为冬季太阳离地球近, 夏季太阳离地球远。对吗? 夏季太阳离地球远。对吗? 2、你有没有发现夏季和冬季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的位 、 置不一样吗?夏季偏北些,冬季偏南些,为什么? 置不一样吗?夏季偏北些,冬季偏南些,为什么? 3、为什么有些地方四季分明,有些地方终年积雪? 、为什么有些地方四季分明,有些地方终年积雪? 4、为什么我国夏季昼长夜短,而冬季昼短夜长? 、为什么我国夏季昼长夜短,而冬季昼短夜长?
第一课时 杆影的变化
你观察过自己在太阳下的影子吗? 你观察过自己在太阳下的影子吗? 一天之内, 一天之内,它 什么时候最长, 什么时候最长,什 么时候最短呢? 么时候最短呢?人 影长度变化有什么 规律吗? 规律吗?
观察杆影的变化 西 南 东
在纸上竖一根杆子。 1. 在纸上竖一根杆子。 把纸放在太阳下, 2. 把纸放在太阳下,或用灯泡模拟太阳一天 的东升西落, 的东升西落,每隔一个小时记录杆影的位置 和长度。 和长度。
以北地区): 太阳高度角和杆影在一天中的变化(23.50N以北地区): 以北地区
西
南 北 东
一天之中, 一天之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由 一天之中,杆影长度的变化由 一天之中, 杆影的方向变化是怎样的? 杆影的方向变化是怎样的? 长 小 变 变 短 大 再变 再变 小 长 时候。 ,最小在 正午 时候。 ,最小在 正午 时候。 时候。
C B
A 太阳直射点
太 阳 光
结论3: 有关。以直射点为界, 结论 :太阳高度角与 纬度 有关。以直射点为界,纬 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 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同一地点,一天中太阳高度角不同 、同一地点, 地球的自转引起 太阳在正南或正北是高度角最大) (太阳在正南或正北是高度角最大) 2、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高度不同 、同一地点, 地球的公转引起
以北半球为例: 以北半球为例:
23.5°N ° 夏至日 昼最长 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 秋分日 昼夜等长 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夜越长 冬至日 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夜最长
0° ° 春分日
23.5°S °
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 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 北半球 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南半球处于冬半年 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南半球处于冬半年 处于夏半年 处于 太阳直射哪个半球, 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处于夏半 另一半球就处于冬半年。 年,另一半球就处于冬半年。
我国科学家去南极考察一般选在 什么时间比较好? 什么时间比较好?
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此时是北半球 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的冬季,而南半球是夏季,气候比较好。 的冬季,而南半球是夏季,气候比较好。
结论或规律
赤道 太阳直射 23.5° 23.5°S 冬至日) (冬至日) 23.5°N 23.5° 66.5° 66.5°N 23.5° 23.5°S 66.5° 66.5°S
昼长=夜长 昼长<夜长 极 夜 昼长>夜长 极 昼
与太阳直射 与太阳直射 23.5° 23.5°N的 情况相反。 情况相反。 相反

论 (一)
1.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1.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昼夜长短随季节
时间 春分日至秋分日 秋分日至 北半球 昼长> 昼长>夜长 昼长< 昼长<夜长 南半球 昼长< 昼长<夜长 昼长> 昼长>夜长
次年春分日
夏至日 冬至日 春分日、 春分日、秋分日
昼最长 夜最长
夜最长 昼最长
昼夜等长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1)在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纬23.50向南北两侧递减 在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纬23.5 (2)在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纬23.50向南北两侧递减 在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纬23.5 (3)在春分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在春分日、秋分日,
春分日和秋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春分日和秋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C B
A 太阳直射点
太 阳 光
在春分日、秋分日, 在春分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和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夏至日和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太阳高度角自太阳直 太阳直射点 射点向南北极递减
地球公转的特征: 地球公转的特征: 1、方向: 、方向:
公转和自转方向一致(自西向东) 公转和自转方向一致(自西向东)
2、姿态: 、姿态:
地轴与公转平面66.5度夹角(地轴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轴与公转平面66.5度夹角(地轴指向北极星附近) 66.5度夹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