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司匹林应用及注意事项

阿司匹林应用及注意事项

糖尿病 高血压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08 Aug;81(2):250-7
危险因素知晓率 .GM.02.2015.2850
阿司匹林用于缺血性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一级 预防的建议
• 建议下列高危人群应用阿司匹林 (75~100 mg/d) 进行一级预防
预防药物:
阿司匹林, β阻滞剂,
ACEI, ARB
介入治疗:
PCI, CABG
ETT:运动耐量试验;EBT:电子束断层扫描;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GM.02.2015.2850 Braunwald’s Heart Disease:A Text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8th ed
5% 67% 84% 50% 68% 31% 90%
冠心病风险升高,男性
每增 加1岁
I级 vs 正常
II~III 级 vs 正常
DM+ vs
DM-
吸烟 vs 不吸
年龄
高血压
糖尿病 吸烟
入选2489例男性和2856例女性,年龄在30~74岁,随访12年.
Circulation 1998;97;1837-1847
.GM.02.2015.2850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 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 ➢血脂异常 ➢吸烟 ➢糖尿代谢异常 ➢超重和肥胖 ➢缺少运动 ➢心理压力
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
(卒中发病最重要危险因素)
➢脂代谢紊乱 ➢糖尿病 ➢吸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1月第39卷第1期
• (1)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 建议口服阿司匹林 100 mg/d(75~150 mg/d), 长期应用。
• 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建议选用氯吡格雷 75 mg/d 作为替代治疗。
.GM.02.2015.2850
• (2) 既往心肌梗死史 (ST段抬高和不抬高的 AMI 后 ):建议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75~150mg/d)长 期服用。
胆固醇治疗协作组入选22项他汀与对照比较的研究,共纳 入134 537例受试者,中位数随访4.8年
Lancet.2014;384:591-598.
Lancet 2012; 380: 581–90 .GM.02.2015.2850
危险因素:奠定CVD一级预防基础
Framingham研究率先确立的高血压等使心血管风险不同程度增加的危险因素
• (5)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 : • 建议常规应用阿司匹林 100 mg/d(75~100 mg/d)。
.GM.02.2015.2850
• (6) 心房颤动 : • 建议阿司匹林 300 mg/d, 用于非瓣膜性心脏病心
房颤动的中低危患者或不宜应用华法林的高危患 者。
.GM.02.2015.2850
高危人群即使进行了原发疾病的治疗 仍有很高的心血管剩余风险
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ASCOT-LLA等试验进行分析发现,虽经过 降压、调脂等危险因素干预,患者的心血管“剩余危险”仍然很高!
.GM.02.2015.2850
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筛查心血管高危人群的7大危险因素
《2013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7项CVD危险因素中超过3项者为高危
男性≥50岁,女性绝经后
7大
危险因素
家族史(心血管病)
吸烟 肥胖(BMI≥28)
不良生 活方式
高血压(控制到<
150/90mmHg)
• 3. 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10% 的人群或合并 下述三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
• ①血脂紊乱。 • ②吸烟。 • ③肥胖 体质指数≥28kg/m2。 • ④≥50岁。 • ⑤早发 CVD家族史(男 <55岁、女<65岁发病史) 。
.GM.02.2015.2850
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建议
.GM.02.2015.2850
国家启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筛查项目
高危人群的早期发现和有效干预可降低疾病负担,延长预期寿命
.GM.02.2015.2850
/jkj/s5879/201409/a437995cf1a8492488e0b58527381683.shtml
• 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 建议选用氯吡格雷 75mg/d作为替代治疗。
.GM.02.2015.2850
• (3)冠状动脉搭桥术: • 建议术前不必停用阿司匹林, 术后24小时开始口
服阿司匹林 100 mg/d(75~150 mg/d), 长期应用。
.GM.02.2015.2850
• (4)外周血管疾病: • 慢性肢体缺血患者无论是否接受介入治疗 ,颈动脉
狭窄患者无论是否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 建议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100 mg/d(75~150 mg/d) 。
• 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 , 可选用氯吡格雷 75 mg/d 替代治疗。
.GM.02.2015.2850
CVD一级预防危险因素干预的普适法则: 锁定高危人群
CVD风险越高,降压、降脂等治疗获益也越高
BPLTTC Meta分析 2014
CTT meta分析 2012
可预防心血管事件数/1000人 可预防心血管事件数/1000人
SBP降幅
5年CVD风险
LDL-C降幅
5年CVD风险
降压治疗试验协作组纳入11项研究,67,475例受试者
血压筛查推荐:
18岁以上健康成人至少每2年监测血压1次,35岁以上 成人至少每1年监测血压1次。
.GM.02.2015.2850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通过筛查可经济高效检测出心血管危险因素
通过系统筛查、机 会性检查(日常医疗服 务时)及补充性追查可 以经济高效地检出高血 压患者。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42
.GM.02.2015.2850
2010美国AHA/ASA指南推荐
• 1.非心源性缺血卒中或TIA患者:
• 推荐应用抗血小板药物,非抗凝剂。
• 阿司匹林单药50mg-325mg/d(不能耐受者氯吡 格雷75mg/d)
• 不推荐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因联用后疗效 无统计差异,但增加出血风险。
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可使心血管病风险显著增加
吸烟 X1.6
X4.5
X16
X6
X9
高血压
X3
X4
高胆固醇
危险因素协同致心血管病作用
单纯高血压患者心血 管病风险增加3倍,单 纯高胆固醇者风险增 加4倍,而当高血压合 并高胆固醇时风险增 加高达9倍。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1):3-22
.GM.02.2015.2850
.GM.02.2015.2850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专家共识 推荐应对健康人群进行危险因素的筛查
血脂筛查推荐:
40岁以下血脂正常人群,每2-5年检测1次血脂;40岁 以上人群至少每年进行1次血脂检测。心血管病高危人 群每6个月检测1次血脂
血糖筛查推荐:
健康人40岁开始每年检查1次空腹血糖
中华内科杂志,2010,49(2):174-85
.GM.02.2015.2850
TC 200~ 239
vs <200
TC ≥240
vs <200
血脂异常
Braunwald’s心脏病学——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分类
不可校正的 因素:
年龄, 性别, 家族史
诊断/筛查 测试:
EBT, ETT等
可校正的 因素:
吸烟、 血脂、 血压、 糖尿病、 肥胖、 酗酒、 饮食、 活动少
AHA/ASA卒中一级预防指南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分类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年龄 性别 人种 家族史 低出生体重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饮食 房颤 吸烟
糖尿病 高血压 肥胖
缺乏运动 血脂紊乱 颈动脉狭窄
绝经后激素治疗 高同型半胱氨酸
Stroke 2011, 42:517-584.
血脂异常 (高血脂)
“三高”
糖尿病 (高血糖)
≥50岁 + 高血压 + 一项危险因素 = 高危
中中华华心血心管血病管杂病志杂20志13年2031月3第年431月卷第第34期1卷第3期
.GM.02.2015.2850
关注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 高危CVD人群的“代表”
34
冠心病死亡 /10,000 病人年
.GM.02.2015.2850
2型糖尿病共识 强调筛查对延缓糖尿病及CCVD的发生的重
要性
中国成人2 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
CCVD:心脑血管疾病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4):277-83
.GM.02.2015.2850
加强危险因素筛查可改善危险因素的控制
加强危险因素筛查提高知晓率,可改善患者危险因素的控制状况
高血压的治疗控制率%
1992-1994
1998
2004-2005
年份
高血压的知晓率越高,其治疗率和控制率亦随之升高;知晓率降低,治疗率和控制率亦随之下降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
.GM.02.2015.2850
目录
• 提高心血管危险因素筛查的必要性 • 识别高危人群,增加心血管病一级预防获益 • 高危人群进行抗血小板治疗获益显著
21
23
N=316,099
17
18
13
12
10
12
17
11
14
9
8
24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