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及关系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及关系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及关系王昕竹宁夏大学新华学院文法外语系09级英语二班The Distinction and Relationship of Language and SpeechWangXinZhuGrammar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XinHua College in NingXia University 09 English second class摘要:语言既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既是人们进行抽象思维的工具,语言就不等于人们创造这种工具、运用这种工具进行交际的行为和运用这种工具所构成的“言辞”,也不等于人们运用这种工具进行思维时所构成的具有思想内容的逻辑判断。

所以,区别语言和创造语言、运用语言的行为(即交际行为)以及运用语言所构成的结果就成为了正确理解语言的一个必要的论题。

关键字:语言;言语;区别;关系Abstract:The language is both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munication tool, language is a people the tools of abstract thinking, language is not equal to the people to create such tools, the use of this tool for the communication behavior and use of this tool "rhetoric", nor equal to people posed by the use of this tool for thinking with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of logical judgment. Therefore, the results of the distinctionbetween language and the creation of language, the use of language behavior (i.e., the communicative act) and the use of language has become a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language is a necessary topic. Keywords: Language speech difference relationship人们创造语言成分时所发明的语言、人们说话时所运用的语言,是一种工具,而创造语言成分的行为和说话的行为则只是人们运用语言机能的行为,不等于语言。

创造语言的行为所造出的语言成分的总和或说话时所运用的工具大体上说来就是语言,运用语言机能的行为(包括创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行为)和运用语言所说说出的话就叫做“言语”。

比方说,汉族人民运用语言机能去创造某一个汉语的词汇成分或语法成分的行为,汉人运用汉语去说话的运用语言机能的行为,以及汉人所说出的话则是汉人的言语。

言语行为既指的是说的行为,而人们的说的行为有可能同时就是设法创造某一语言成分的行为,我们就应该把言语行为理解为运用语言机能的行为,包括运用语言机能去设法创造语言成分和运用语言机能去使用已经存在的语言成分。

人们运用语言机能时拿已经存在的语言成分,他们所临时设法创造的新的语言成分和一些超语言的表达手段组合在一起去体现人们所要表达的思想,结果就产生了言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话”。

可见,语言和言语的区别是事实上存在的,是人们所意识到的客观事实。

不过,人们不是很明确地了解在科学上有区别语言和言语的必要罢了。

俄国的语言学家波铁布尼亚也曾经强调言语和语言的区别。

他认为语言是连绵不断的言语创造的洪流,它注入为某一集体所理解的一定的语言之中,他认为言语是运用语言的主要形式,是语言创造性地存在的完整的、活生生的、具体的形式;语言的不断改变,不断演进是在言语中得以实现,而且也都是为了言语而实现的。

但在强调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当中,波铁布尼亚否认了语言的客观存在,而把言语看成最重要的东西。

在近代的语言学历史中,给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做出有系统的理论解释的是德·苏胥尔。

他在分析语言学的对象时,认为人类的语言机能(language)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语言(langue),一是言语(parole)。

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是个人现象。

他说,“(语言)是某一社会集团全体成员通过言语实践而获得的一种宝库,是可能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脑子里,或说的更正确些,是存在于一群人的许多脑子里的一个语法系统;因为在任何一个个人的脑子里,语言总是不完整的,它只在群众中才是完整的”。

这里,德·苏胥尔一方面把语言看成社会产物、社会现象,把言语看成个人产物、个人现象,一方面把他所说的语言具体的看成群众脑子里存在的一个“语法系统”,把他所说的言语具体的看成个人为了表达思想所做出的组合,以及使这组合表面化的心理—物理的机制。

语言既然是人们的交际工具,我们就不能把它理解为交际行为(运用语言机能的行为)或由交际行为所组成的言语组合。

就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每一个运用语言的人也都意识到他所学习得来的语言并不是他所专有的,而是其他的人所共有的,而是以存在于全民社会中一切个人嘴里所说的、具有声音的物质外壳的言语之中的方式存在于社会之中的,在交际的场合中,他是运用这个工具去组成他所说的话的。

总之,语言和言语的区别是客观存在的。

作为全民社会单位交际工具的语言不可能是个人所特有的,它是全民社会单位所有组成员的共同财产,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运用来进行交际的客观存在的工具;然而言语则是人们对语言机能的运用(包括运用语言时对语言机能的运用在内)及其所产生的结果。

一个全民社会单位一般只有一种语言,例如汉族只有一种汉语,但是万千的个人和某些个人的结合体却有难以数计的言语。

不过尽管如此,语言和言语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而语言也并不是心理现象,它是以物质外壳所起的作用客观地存在于社会之中的。

那么,语言和言语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概念到底指的是什么。

正如前面所讲,“语言”指的是以一套符号系统而作为全民社会单位的交际工具的。

但是“言语”指的是什么,就有不同的意见了。

语言学家认为“言语”指的只是言语作品的表达形式。

他们说:“我们认为语言学所研究的只是言语作品的表达形式……我们所理解的言语不仅是包括了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词和词的组合的规律和造句的格式,而且也包括了词汇的客观意义,因为这些都是属于语言的。

”但他们在主张“言语是言语作品的表达形式”的同时,坚决否认“言语”又可以指言语作品的内容。

这样地既把言语作品的表达形式和言语作品的内容对立起来,而只是承认言语作品的表达形式是言语的论点也是难于成立的。

为什么“言语”可以指于言语作品的内容相对立的言语作品的表达形式,就不能指言语作品的内容呢?问题非常明显,言语作品既然是言语的作品,这整个的作品就是属于言语的,不能说只有与言语作品的内容相对立的言语作品的表达形式才是属于言语的。

言语作品和任何世界上存在的事物一样,都是由内容和形式两部分组合而成的。

内容和形式不可分割,并且是相依为命的。

如果“言语”可以指与言语作品的内容相对立的言语作品的表达形式,它自然也能指言语作品的内容。

何况既把言语理解为言语作品中的表达形式,言语作品是什么就无从了解了,因为言语作品正如我们所理解的,是言语的产物,然而与言语作品的内容相对立的言语作品的表达形式显然不能产生这一产物,我们绝不能说“言语作品是言语作品的表达形式的作品”。

当然,在语言学的历史中,语言学家们也曾对“言语”的含义有过讨论。

例如,法国语言学家德拉古拉瓦远在三十年代就认为应当区别“语言机能”、“语言”、“言辞”和“言语”。

他认为“言辞”是说话人在运用语言时所组成的组合,“言语”是允许说话人使语言系统表面化的心理机制。

那么,言语作品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呢?言语作品的表达形式又是什么呢?正如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语言充作“语言·思维”统一体的形式部分,思维充作“语言·思维”统一体的内容部分,但是就语言本身来说,它的形式部分则是语音形式,它的内容部分则是意义。

作为交际工具,体现思维工具的语言可以被用来表达思想。

作为工具用的是语言成分,把这些成分组织起来去表达某一具体思想的时候,这些成分就成了思想的表达形式的组成成分,不仅是思想的表达手段。

然而语言成分本身则是表达思想的一种手段,称为表达手段。

一般的说,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结果是“言语·思维”统一体的形成,在这个统一体中,思想是内容,言语是形式。

所以,对“言语·思想”统一体来说,整个言语作品就是它的表达形式,这种表达形式包含有意义复合物,作为它的内容,这种意义复合物正是语言学家所说的作为“言语作品的表达形式”之一的各个语言成分的客观意义之类组合而成的。

在这样的理解之下,语言和言语有什么关系呢?语言是言语的活动所运用的工具,它又是散见于所有言语作品中作为其部分的组成成分的表达手段的总和。

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和这运用所产生的成果。

因此,言语作品要包含有语言成分。

我们可以说,语言和言语并不是绝对孤立的,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又表现在言语作品是提供语言系统组成成分的素材。

语言和言语作品尽管是不同的东西,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言语在语言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先头部队”的作用。

人们在运用语言机能的时候,可以创造出新的语言成分,当然这种新的语言成分最初只是以“创造方案”的形式出现的,但是任何语言成分的创新都是人们运用语言机能逐渐产生的结果,则是无疑的。

语言正是在这样不断的概括和不断的总括中,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而逐渐形成的。

已经存在的语言,它的新的成分的产生也是这样的。

对个人而言,已经存在的语言总是以不依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交际工具或进行思维的工具而被运用来组成个人或某些人的言语的。

语言或语言成分之所以能够成为语言或语言成分,必须经过社会的“同意”和社会的重复运用,因之,语言是社会的创造,不是个人的创造。

就它本身而言,当它未成熟的时候,它是言语作品的表达手段之一,它是言语作品中的“超语言的剩余部分”之一;当它成熟的时候,它就成为了言语作品中作为表达手段的语言成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