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碳相图
性能:强度较高,塑性、 韧性和硬度介于α与Cm之 间。
5.2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
层片状
15
一、相图分析
5.2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
(四)三条重要的特征线
1538℃ L+d
dA H
B 1495℃
NJ
1394℃ d+g
912℃ G
g a+g
S
P 0.0218
0.77
a
Q
H:0.09 J: 0.17 B:0.53
二、典型合金的平衡凝固过程 (四)过共析钢
注意事项
5.2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
从奥氏体中析出的Fe3C称为二次渗碳体
Fe3CⅡ沿奥氏体晶界呈网状析出,使材料的整 体脆性加大
过共析钢室温平衡组织:珠光体P+ Fe3CⅡ
利用杠杆定律计算珠光体与二次渗碳体的质量 分数
二、典型合金的平衡凝固过程 (五)共晶白口铁
工业纯铁
碳素钢
白口铸铁
5.2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
过共析钢 共析钢 亚共析钢
亚共晶白口铁 过共晶白口铁 共晶白口铁
二、典型合金的平衡凝固过程
5.2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
亚共析钢用途实例
45#钢 碳含量0.45%
60#钢 碳含量0.60%
二、典型合金的平衡凝固过程
5.2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
共析钢的应用举例
T8钢 碳含量 0.80%
物相形貌:渗碳体根据形成条件不同,有条状、网状、片状、 粒状等,对性能有较大影响。
7
5.2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
1538℃ L+d
dA H
B 1495℃
NJ
1394℃ d+g
912℃ G
g a+g
S
P 0.0218
0.77
a
Q
H:0.09
J: 0.17
B:0.53
L
L+g E 2.11
1148℃
g+Fe3C 727℃
4
5.1纯铁及其铁碳合金相
二、铁碳合金相
(1) α相:又称为铁素体-Ferrite:碳原子溶入α-Fe的间隙
形成的固溶体,用“F”或“a ”表示。呈体心立方晶格,最大 含碳量为0.0218%,(P点)温度为727℃。
性能:бb、HB低,δ、αK 好。
5
5.1纯铁及其铁碳合金相
二、铁碳合金相
(2)g相:又称为奥氏体-Austenite:是碳原子溶入γ-Fe中的 间隙形成的固溶体,用“A”或“g”表示,具有FCC晶体结构 。 含碳量为-727℃时为0.77% ;1148℃时为2.11% 性能:高塑性、高韧性、良好的锻造性能,强度、硬度较低.
a+Fe3C
0
C%(重量)
Fe
C
D L+Fe3C F
4.3
K
6.69 Fe3C
8
一、相图分析
5.2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
符号 温度(℃) 含碳量(%)说明
A
1538
0
纯铁的熔点
B
1495
0.53
包晶转变时液相合金的成分
C
1148
4.30
共晶点
D
1227
6.69
渗碳体的熔点(计算值)
E
1148
2.11
C在奥氏体中的最大溶解度
C
6.69% 9.70% 17.7%
脆性大,无实用意义
2
5.1纯铁及其铁碳合金相
一、工业纯铁及其特性
工业纯铁指含杂质为0.10~0.20%的纯铁,sb、HB低,d、aK 好。
sb=180~230 MPa HB=50~80
j=70~80%
d=30~50% aK=160~200 J/cm2
主要利用其高的导磁率,作电工材料。
5.2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
单相液体的冷却
共晶反应:L→Le(γ+Fe3C)
共晶中的γ相不断析出 Fe3CⅡ,不可见 共析反应: Le(γ+Fe3C) → Le’(P+Fe3C)
二、典型合金的平衡凝固过程 (五)共晶白口铁
5.2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
注意事项
冷却过程中莱氏体中的奥氏体相析出, Fe3CⅡ, 但其依附于莱氏体中的Fe3C长大,不可见
5. Fe-C合金相图
5.1 纯铁及铁碳合金中的相 5.2 Fe-Fe3C相图分析 5.3 合金的成分与组织、性能的关系 5.4 Fe-Fe3C相图的应用及局限性
1
5.1 纯铁及其铁碳合金相
铁和碳可以形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即Fe3C、 Fe2C、FeC等。
Fe-C相图可分为几部分:
Fe Fe3C Fe2C FeC C, %
过共晶白口铁
二、典型合金的平衡凝固过程
(一)工业纯铁
1
.当T在
L→δ
T1
~T2时
,由
2.分在不T2变~T3时,δ的成
3.在T3~T4时,由δ→A 4. T4~T5,A成分不变
5. T5~T6, 由A→F 室温组织为:F+Fe3CⅢ
5.2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
典型铁碳合金在Fe-Fe3C相图中的位置
F:白色等轴晶粒;Fe3C:呈小白片状分布于F晶界
(三) 三条水平线
包晶线-HJB线 共晶线-ECF线 共析线-PSK线-A1线
一、相图分析 (二)三个重要的点
5.2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
J为包晶点: 1495 ℃时, B点成分的L与H
点成分的 δ 发生包晶反应, 生成J点成分 的γ。
C点为共晶点: 1148 ℃时, C点成分的L
发生共晶反应, 生成E点成分的γ和Fe3C (莱氏体)。
小结 α+Fe3αC+ⅢPP P+Fe3CⅡ P+Fe3CⅡ+LLee’’ Fe3C+Le’
5.3 合金的成分与组织及性能之间的关系
一、含碳量对相及组织的影响
相: 随着C%↑F%↓Fe3C↑。
组织:
1.工业纯铁:F线以左 (Fe3C <0.33%) 2.钢: ➢ 亚共析钢中Fe3C 呈片层状分布在F基
先共晶γ相 → P
室温组织: Le’(P+Fe3C) + P
二、典型合金的平衡凝固过程 (六)过共晶白口铁
5.2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
单相液体的冷却 匀晶反应: L→ Fe3C相 共晶反应:剩余L→Le(γ+Fe3C)
共晶γ相析出Fe3CⅡ不可 见 共析反应: Le(γ+Fe3C) → Le’(P+Fe3C) 室温组织: Le’(P+Fe3C) + Fe3C
=
22.72%
MP
=
0.6 0.0218 100% 0.77 0.0218
=
77.28%
计算727 ℃下, 组织组成物的质量分数
二、典型合金的平衡凝固过程 (四)过共析钢
5.2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
单相液体的冷却 L相→ γ相 γ单相固溶体(奥氏体)的冷却 γ相中析出二次渗碳体(Fe3CⅡ)
共析转变: γ相→( α+Fe3C), 存在Fe3CⅡ
S点为共析点: 727 ℃时, S点成分的γ发生 共析反应, 生成P点成分的α和Fe3C(P)。
一、相图分析 (三)三个重要的恒温转变
5.2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
包晶反应:L+δ=γ
共晶反应:L=Ld( FeC3+ γ ) 共析反应: γ=P (FeC3+ α)
返回
一、相图分析
共晶反应:L=Ld( FeC3+ γ )
体上。
➢ 共析钢为100%的P。
➢ 过共析钢当C%>1.0%后Fe3CⅡ呈网状
沿A晶界分布。
➢ 钢中:基体相为F,第二相为Fe3C 3.白口铁:C%>2.11%后组织中出现了 大量的莱氏体组织。
白口铁:基体相为Fe3C,第二相为F
含C%对Fe-C合金组织的影响46
Fe3C组织
Fe3CⅠ、 Fe3CⅡ、 Fe3C Ⅲ 、共晶Fe3C、共 析 Fe3C、先共晶 Fe3C 、先共析Fe3C。 这些渗碳体的成分和晶体结构都相同,属 同一“相”。 不同的名称说明析出的母相不同、析出的 顺序不同、分布状态不同。
二、典型合金的平衡凝固过程
5.2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
过共析钢应用举例
T12 钢 碳含量 1.2%
二、典型合金的平衡凝固过程
5.2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
铁碳合金
工业纯铁 ﹤0.0218%
碳素钢
0.0218~2.11%
亚共析钢
共析钢 0.77%
过共析钢 亚共晶白口铁
白口(铸)铁
2.11~6.68%
共晶白口铁 4.3%
6
5.1纯铁及其铁碳合金相
二、铁碳合金相
(3)Cm相: Fe3C为复杂结构的间隙化合物,属于正 交晶系,含碳量为6.69% ,通常称为“渗碳体” 。
性能:高硬度, 高脆性,塑性近似为零,加热易分解。
sb=30MPa HB=800
d=0
Fe3C 3Fe +C(石墨)
石墨具有六方结构,强度、硬度极低
(一)特性:
1. 纯铁具有同素异晶转变:在固 态不同温度发生晶格类型的转变。
即 α-Fe
912℃
γ-Fe
(BCC)
(FCC)
1394℃
δ-Fe
(BCC)
5.1纯铁及其铁碳合金相
二、铁碳合金相
➢ 组 元: 纯铁、渗碳体 ➢ 基 本 相: 铁素体(α )
奥氏体(γ ) 渗碳体(Cm) ➢ 基本组织: 珠光体(P) 莱氏体(Le/Le’)
(二)共析钢
注意事项
共析反应生成的珠光体在冷却过程中,其中的铁素体 产生三次析出,生成Fe3CⅢ,但与共析的Fe3C连在一 起,难以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