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影像技术分册)PPT课件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影像技术分册)PPT课件


2.胸部 边界:胸部的上界是由胸骨颈静脉切迹,
沿锁骨到肩锁关节,再从此连线往后到第7颈椎棘 突。胸部下界相当胸廓的下口。
形状:分为两种类型,宽短型和狭长型。宽短 型胸部特点是胸骨下角较大(最大到120°),近于 肋骨水平;胸骨较宽,胸骨上凹不明显;胸围较 大。狭长型胸部特点是胸骨角较小(90°~100°), 肋骨倾斜角较大;胸骨狭长,胸骨上凹明显,胸 围较小。胸廓可因发育不良造成先天性畸形或病 理性变形。这些体表外形的变化,在进行X线摄影 的体位设计、摄影条件选择时,是常要考虑的因 素。
(四) X线检查方法
1、X线透视检查:优点是可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 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费用低。缺点是影像对比度、 清晰度差,难以分辨密度或厚度差异较小的器官, 以及缺乏客观记录。
2、X线摄影检查:优点是成像清晰,对比度良好; 有客观记录。缺点是每一幅照片只是一幅相对的影 像,对功能观察不及透视;费用较高。
3、X线检查是有辐射损伤的检查方法, 要求放射实践正当化及防护最优化 。
(二)X线检查的应用范围
X线检查可以应用于人体的各个系
统。但其选择应考虑以下原则:
1、受检查部位应具有对比条件。
2、检查必须安全,不危及病人生命
不发生严重后果。
3、根据病情、临床需要及适应症选
择最恰当的检查方法,采取最优
3.X线造影检查:人体组织有相当部分只依靠自身 的密度、厚度的差异不能在普通摄影检查中显示。 此时,可将原子序数高于或低于该组织结构的物质 即对比剂引人器官或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影像。
4.X线特殊检查 由于CT、MRI、DSA、等成像系 统的开发,特殊检查的应用在减少。目前,仍使用 的方法有体层摄影、钼靶软组织摄影、放大摄影等。
摄影体位:①立位:人体直立姿势;②坐位:人
体坐立姿势;③半坐位:在坐位下,背后倾斜45°姿势;
④仰卧位:背部向下的卧位姿势;⑤俯卧位:腹部向下
的卧位姿势;⑥左侧卧位:人体左侧向下的卧位姿势;
⑦右侧卧位:人体右侧向下的卧位姿势;⑧右前斜位
(RAO第1斜位):人体右侧面向前靠近胶片倾斜的体位
姿势;⑨左前斜位(LAO第2斜位):人体左侧面向前靠
手或足的纵轴(中轴)为中心,向外旋转的肢体位;⒂内
旋位:以手或足的纵轴(中轴)为轴心,向内旋转的肢体
位。
2.X线摄影体位与方向
摄影方向:①矢状方向:前后向(A→P)、 后前向(P→A)、腹背向(V→D)、背腹向(D→V); ②侧方向:左右向(L→R)、右左向(R→L);③ 斜方向:背腹第1斜方向(D→V:RAO)、背腹 第 2 斜 方 向 ( D→V:LAO)。 腹 背 第 1 斜 方 向 ( V→D:LPO)、 腹 背 第 2 斜 方 向 ( V→D:RPO)。
首选检查制。
(三)X线检查的限度
1、病变密度的限制 :如脓胸、血胸在X 线检查中无法定性鉴别,密度一致。 2、病变反应时间的限制 :某些疾病症状 早于X线征象的出现。如大叶肺炎、急 性骨髓炎等。 3、病变部位的限制 :如皮肤、外耳等临 床检查优于X线检查。 4、发育方面的限制 ,如鼻旁窦在新生儿 尚未发育,无X线检查价值。
2.X线摄影体位与方向
X线摄影学的基准线:①人类学基准 线(ABL):眶下缘与外耳道上缘的连线, 也即听眶线;②听眦线(OMBL):外耳道 中点与外眦连线;③听鼻线:鼻前棘与外 耳道中点连线;④听眉线(SML):外耳道 中点与眶上缘(或眉间)连线;⑤耳垂直线 (ARL):通过外耳道中点与听眦线垂直的 线;⑥眼窝中央线(眶间线)(1PL):从正面 看左右眼窝中点的连线;⑦眼窝下缘线(眶 下线)(IOL):从正面看左右眼眶下缘连线。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影像技术分册)
培训辅导资料
江苏省医学会
总论
医学影像学涵盖了影像诊断学和介入 放射学。影像诊断是通过临床选择的一种 或一系列影像学检查来完成的。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医学检查技 术分册》涉及的是影像诊断学中的X线摄 影检查技术、X线造影检查技术、X线特 殊检查技术、CT检查技术、磁共振检查 技术等。
二、X线检查技术操作 规范的一般原则
(一)X线摄影体位
1、体位与X线影像
X线影像是X线诊断的依据。然而,X线影像是 人体三维立体结构的平面显示,它们相互重叠、干 扰。
体位选择的价值在于被检部位或病变的显示。 病变的发现与显示取决于两点:第一,具有使病变 显示出来的对比度;第二,具有显示病变的适当体 位。最佳体位是①遵循X线摄影的常规体位、中心 线射入角度和投射方向。这些是最标准、最易发现 和显示病变的体位。②当病变部位与常规体位不一 致时,可利用荧光透视转动不同体位,找出其病变 显示的特异征象。③对处于边缘部位的病变,只有 采取切线位才能显示。
颈 部 摄 影 方 向 : 枕 额 向 ( P→A)、 额 枕 向 (A→P)、颌顶向、顶颌向、枕颌向。
四肢部摄影方向:胫腓向(从胫骨向腓骨)、 腓胫向(从腓骨向胫骨)、桡尺向(从桡骨向尺骨)、 尺桡向(从尺骨向桡骨)。
(二)体表定位
1.颈部 颈部的边界:颈部上方以下颁下缘、乳突
至枕外粗隆连线与头面部分界。下方自胸骨上窝、锁 骨、肩峰向后到第7颈椎棘突为界。以上与胸部、上肢、 背部分界。 颈部体表标志:颈部体表标志因年龄、性别和个体 而异,儿童和妇女呈圆形,成人男性骨性标志突出。 舌骨;位于颈中线最上方,相当第4颈椎水平。 甲状软骨:成人男性在上缘处构成高突的喉结,其 后方正对第5颈椎。 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下方。它的后方对第6颈 椎,它是喉与气管、咽与食管的分界点。 胸骨颈静脉切迹:相当于第2、3颈椎水平。
近胶片倾斜的体位姿势;⑩左后斜位(LPO第3斜位):
人体左侧背向后靠近胶片倾斜的体位姿势;⑾右后斜位
(RPO第4斜位):人体右侧背向后靠近胶片倾斜的体位
姿势;⑿外展位(ABD):手或足沿冠状面运动,远离体
轴向外侧(左或右)展开的肢体位;⒀内收位(ADD):手
或足沿冠状面向体、X线检查的特点与临床应用
(一)X线检查的特点
1、可直视人体内组织器官和病灶,如心、 肺、骨骼消化道以及形态位置等
2、具有无创伤观察活体器官的功能,如 心血管系统、消化道系统等检查。近年 来,DSA、CT、CR、DR等数字X线检 查的发展,更加拓展了X线检查的临床 检查范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