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1.下列关于改革开放前的服饰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
B.衣服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C.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D.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有机食品,不但远离污染,更远离各种化学添加剂、色素,是真正的绿色无公害食品。

改革开放后人们“吃”的变化不包括()
A.“吃”是为了解决“吃饱”的问题
B.讲究营养均衡
C.绿色食品的概念深入人心
D.野菜是餐桌上的保健品
3.野菜和粗粮如今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对于这种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B.人们在忆苦思甜
C.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D.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4.下列关于改革开放后住房与消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改革开放前人们住房比较拥挤
B.改革开放后人均住房面积扩大
C.改革开放后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D.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消费水平呈下降趋势
5.流行语往往打上了时代烙印。

下列流行语出现在改革开放后的是()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D.今天,你网购了吗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并取得巨大成就。

以下
对中国铁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
B.2011年,京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C.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D.京沪高铁是当时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7.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电话由奢侈品变成日用品。

这一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A.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现代通信工具
B.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C.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
D.人们注重环保,讲究卫生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发行全国通用粮票,规定凭票供应粮食。

材料二在计划经济时代,物资严重匮乏,为缓和供应的紧张,保持物价的稳定,国家对生产和供应加以控制,大到钢铁、煤炭、粮食、布匹,小到毛巾、肥皂,都是按计划生产和销售的。

材料三1960年,粮票进入餐馆,到餐馆吃饭要凭粮票才能供应。

到1962年上半年,北京……凭票证供应的商品达102种。

……1993年,国务院发文宣布取消粮票,跨越近40年的“票证时代”宣告结束。

(1)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一中我国实行粮票等票证供应的主要原因、目的。

(2)1958年,我国许多省宣布粮食亩产万斤,但为什么还出现材料三中的“到餐馆吃饭要凭粮票才能供应”的状况?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票证时代”结束的主要原因
教师详解详析
1.D2.A
3.B【解析】野菜和粗粮如今上餐桌不是为了忆苦思甜,而是改革开放后饮食结构变化的结果,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故选B项。

4.D5.D6.B
7.D【解析】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这种变化与环保、卫生没有关联。

故选D项。

8.(1)原因:物资严重匮乏。

目的:缓和供应紧张,保持物价稳定。

(2)“大跃进”时期,出现“左”的错误,浮夸风盛行。

(3)生产力提高,各种物资供应充足;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票证已无存在的必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