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中国的河流和湖泊(2018·张家口二轮纠错)呼伦湖是我国北方第一大淡水湖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湖区平均降水量为228.1mm,平均蒸发量为1411.5mm,湖水面积的变化范围非常大,湖水经额尔古纳河注入黑龙江。
读“呼伦湖示意图”,完成1~3题。
1.呼伦湖渔业资源丰富,其捕鱼最繁忙的季节可能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依据图示信息推测,图中四个水文站附近河流含沙量最小的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3.形成图中湖滨沙丘的最主要地质作用是()A.流水堆积B.物理风化C.风力堆积D.湖床下沉解析:第1题,呼伦湖是中国北方数千里之内唯一的大泽,水域宽广,沼泽湿地连绵,生物资源丰富,为了保护资源,呼伦湖夏天是禁止捕鱼的,每年自4月开始直到11月,呼伦湖都是处在“封湖休渔”期,进入11月份,湖水就开始封冻,几千平方公里的湖面,几天的工夫就冻得严严实实。
此时,是每年最繁忙的捕捞季节。
全年70%的捕捞量就是在这天寒地冻的时候完成的。
故答案选D项。
第2题,本题组考查湖泊地理环境。
要比较四条河流的不同位置,注意湖泊的淤积及调蓄功能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图中四个水文站附近河流中,唯有位于贝尔湖泊的下游,泥沙在湖泊中会沉积,且河流受到湖泊的调节作用,河流水流变化和缓,流速稳定,含沙量较小,选B。
第3题,本题考查外力地貌。
本区域主要受到西风影响。
图中显示沙丘多分布于湖泊的东岸,即西风的背风地带,这是由于西风吹拂湖水,在背风湖岸泥沙堆积形成沙丘,选C。
答案:1.D 2.B 3.C(2017·大同质检)北半球季风气候区内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
下表为该湖泊水位和TSS(TSS为总悬浮质,是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统计表,流入为正、流出为负。
读表,回答4~5题。
4.下列对该湖泊TSS通量变化产生的影响,叙述错误的一组是()①湖畔土壤肥力下降②湖泊航运条件变差③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多④湖泊调蓄功能不断改善⑤湖泊对周围局地气候调节作用减弱A.①②④B.①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5.该湖泊可能位于我国()A.华北平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珠江三角洲D.四川盆地解析:第4题,从表中数据可看出,该湖泊TSS通量总体为正,说明湖泊泥沙不断增加,湖畔由于泥沙淤积使土壤肥力升高,故①错误;泥沙淤积而湖泊面积减小,会使湖泊湿地功能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故③错误;湖泊泥沙淤积而蓄水量变小,则调蓄功能减弱,故④错误。
第5题,该湖泊水位从6月开始升高,7、8月达到最大,表明该时段河流水补给湖泊,而季风区河流水补给以降水为主,该地降水以7~8月为主,结合我国东部雨带推移规律,可判断该湖泊可能位于华北平原。
答案:4.D 5.A6.(2017·太原检测)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是我国第三大咸水湖,近些年出现湖水水位上涨的现象。
读纳木错湖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纳木错湖区的水系分布特点。
(2)根据材料推断纳木错的主要补给方式及近些年湖水水位上涨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区域中心为纳木错,中间低,四周高,可知区域水系呈向心状。
而且南岸、西岸入湖河流多,北边少,分布不均。
第(2)题,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上,河流补给水源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增多,所以近些年湖水水位上涨。
答案:(1)入湖河流呈向心状,分布不均;河流大多分布在南岸和西岸;北岸河流数量很少。
(2)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增多;入湖水量加大,湖水水位上涨。
课时作业(二十三)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对应课时作业177页(2017·押题卷)“五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水入湖,鄱阳湖水入江,长江与鄱阳湖有着自然形成的“江湖关系”。
如果长江上游来水激增,长江高水位运行,就很容易产生长江水倒灌鄱阳湖的现象;如果长江水位持续低于鄱阳湖水位,长江会将鄱阳湖的蓄水拉空,产生拉空效应。
读鄱阳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完成1~3题。
1.影响鄱阳湖水位高低的主导因素是()A.长江流域汛期的长短B.鄱阳湖周围的蒸发量和降水量C.赣江等五河的入湖水量D.长江水位的高低2.图中星子到湖口段水道砂石资源丰富,大量采砂()A.使鄱阳湖枯水期提前和延长B.导致湖口以下河段水质下降C.使鄱阳湖枯水期的水位上升D.导致长江的拉空效应减弱3.水文专家称,长江水倒灌对于鄱阳湖是一把兼具利害关系的“双刃剑”,其利表现为()A.汛期时给鄱阳湖带来更大防汛压力B.汛期利于恢复鄱阳湖湿地植被C.枯水季节利于恢复其渔业生态D.枯水季节利于湖岸沙丘的形成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了影响湖泊水位高低的因素。
长江水和鄱阳湖水存在互补关系,但一年中大多数时间是鄱阳湖水流入长江,长江水倒灌补给鄱阳湖的时间很短。
长江水位较高时会倒灌鄱阳湖,使湖泊水位升高;长江水位持续偏低会产生拉空效应,使湖泊水位下降。
所以,长江水位的高低是影响鄱阳湖水位高低的主导因素。
第2题,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大量采砂使得入江水道被挖深、挖宽,使相同水位下鄱阳湖水注入长江速率加快,长江的拉空效应加强,鄱阳湖的枯水期会提前、时间延长。
第3题,本题考查了长江水倒灌对鄱阳湖的影响。
长江水倒灌对鄱阳湖有利有弊,利表现为枯水季节倒灌有利于恢复鄱阳湖湿地植被和渔业生态,防止湖岸沙丘的形成;弊表现为汛期时倒灌会增大鄱阳湖的防汛压力。
答案:1.D 2.A 3.C(2017·浙江温州模拟)与南水北调中线配套的“引江济汉”工程每年向汉江输送31亿立方米的水量,江汉油田地处江汉平原,本部设在湖北省潜江市广华镇。
完成4~5题。
4.“引江济汉”水利工程利于()①缓解因调水后汉江流量减小而导致的饮用水安全问题②缩短天门至武汉段的水运里程,提高运输效率③增大汉江下游流量,减少汉江下游“水华”现象的发生④增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确保中线供水稳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对“引江济汉”工程选线影响不大的是()A.取水是否对生态造成不利影响B.绕开江汉油田,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C.无需依靠泵站提水,节省能源消耗D.利用原有湖泊,减少土方开采量解析:根据图示线路分布位置和材料信息,了解“引江济汉”工程的目的,判断对汉江的影响。
该工程不属于南水北调工程。
工程建设主要考虑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尽可能节约能源。
第4题,“引江济汉”水利工程利于缓解因调水后汉江流量减小而导致的饮用水安全问题,①对。
不能缩短天门至武汉段的水运里程,②错。
利于增大汉江下游流量,减少汉江下游“水华”现象的发生,③对。
不能增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④错。
B项对,A、C、D项错。
第5题,对“引江济汉”工程选线影响不大的是利用原有湖泊,减少土方开采量,D项对。
工程选线主要考虑取水是否对生态造成不利影响,A项影响大。
要绕开江汉油田,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B项影响大。
要考虑地势,顺地势引水,无需依靠泵站提水,节省能源消耗,C项影响大。
答案:4.B 5.D(2018·赤峰中学第三次月考)下表为“我国黑龙江、海河、闽江(福建境内)、伊犁河(发源于新疆)长度、径流量和含沙量情况”。
据此完成6~8题。
6.表中甲、乙、丙、丁四条河流依次是()A.海河、黑龙江、伊犁河、闽江B.闽江、黑龙江、海河、伊犁河C.海河、闽江、伊犁河、黑龙江D.黑龙江、海河、闽江、伊犁河7.依据表中信息判断,沿岸植被条件较差的可能是()A.甲B.乙C.丙D.丁8.关于以上四条河流的共同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参与海陆间水循环B.流域范围均位于我国境内C.径流量主要受降水量影响D.夏季均出现丰水期解析:第6题,据表格信息可知,四条河流中,海河的各大支流发源于黄土高原,这里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所以河流含沙量最大,与表中甲河流信息吻合,由此可以排除B、D选项。
黑龙江在四条河流中,长度最长、水量最大,乙、丙河流长度短、水量小,不会是黑龙江,所以又排除A选项。
故选C。
第7题,河流含沙量越大说明植被覆盖度越差,因此植被条件较差的是A。
第8题,四条河流中,伊犁河是内流河,不参与海陆间循环,A错误;并且伊犁河不全部在我国境内,下游在哈萨克斯坦境内;伊犁河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山地降水为主,因此径流量受气温影响大,夏季径流量最大,BC错误;除伊犁河外,其他三条河流均主要位于我国季风区,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水量也是夏季大,D正确。
故选D。
答案:6.C7.A8.D(2018·石家庄一模)建设中的斗门水库是一座平原型水库,位于西安西成新区沛东新城原昆明池遗址上,水库设计采用内外湖布局。
下图示意斗门水库布局规划。
据此完成9~10题。
9.斗门水库内湖的核心功能是()A.灌溉B.蓄洪C.供水D.旅游10.斗门水库采用内外湖布局的主要目的是()A.保障水源水质安全B.增加水库蓄水容量C.提高水坝防洪等级D.增加地下水源补给解析:第9题,湿地具有多重作用,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有影响。
但是注意图中的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出,内湖连接引汉济渭南干线引水管线,还有沣东水厂,所以,内湖的主要作用是供水。
故选C。
第10题,内湖作为供水的功能,连接着水厂,所以内外湖的布局更重要的是保障水质的安全,A正确;如果是为了增加蓄水容量,完全可以把水库建的更大一些,B错误;内外圈的水坝,可能提高水坝的防洪等级,但不是它主要的目的,C错误;外湖的主要功能是蓄洪,D错误。
故选A。
答案:9.C10.A11.河流是生命的源泉。
材料一:克兰河发源于阿尔泰山南坡(图),由北向南穿过阿勒泰市区,属额尔齐斯河的一条支流。
我们把从阿勒泰市以上的河流流域作为克兰河的上游(即阿勒泰水文站以上流域)。
材料二:全球气候变暖对克兰河上游气候和水文的影响(下图)。
(1)根据材料说出克兰河河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克兰河上游流域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
(2)据图归纳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克兰河上游流域自然和人文环境(气候、水文、农业生产)的影响。
解析:(1)首先说出克兰河河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克兰河上游流域的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或北冰洋。
(2)全球气候变暖对克兰河上游流域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可以从有利和不利等方面回答。
答案:(1)季节性积雪融水;大西洋或北冰洋。
(2)全球气候变暖使克兰河流域降水和气温都表现出波动上升,冬季增温最大,降水增加主要是在冬季和初春(11月~次年的4月),增加了冬春的积雪量,夏季(5~7月)减少。
气温增加使得汛期提前(河流融雪径流最大月从6月提前到5月),汛期水量变大。
利: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春旱弊:加剧初夏缺水程度;影响下游地区农业生产、渔业用水;春季融雪山洪灾害加剧。
12.(2017·安徽江淮十校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