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甲鱼养殖技术大全

甲鱼养殖技术大全

甲鱼养殖方法方法一由于鳖的繁殖期较长、稚鳖的出壳时间也不一致、个体大小不一,每年秋后稚鳖孵出不久,有的还没能摄食生长就已进入冬眠期。

由于刚出壳的稚鳖体小(一般4克左右)幼嫩、觅食能力差、抗病较弱,死亡率较高。

如何提高稚鳖的成活率成为养鳖的技术难点。

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一套饲养稚鳖的有效方法,现介绍如下。

-、科学投喂饲养稚鳖要求选用优质、新鲜、营养全面、适口性好、蛋白质高的饵料。

一般稚鳖出壳后2~3天卵黄囊吸收完后,便开始摄食,这时可投喂一部分小红虫、摇蚊幼虫、蚯蚓丝、熟蛋黄等食物。

经饲养7天后,可投喂新鲜的猪肝、绞碎的鲜鱼肉、螺蚌及动物内脏,有条件的地方可人工饲养蚯蚓投喂(由于蚯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及矿物质,投喂蚯蚓饲养稚鳖生长快,成本低、成活率高)。

饲养稚鳖要坚持"四定":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养成稚鳖定时定点的摄食习性。

高温季节在早9点投喂一次,下午5点钟投喂一次。

秋后则每天投喂一次、饲料要投在食台上接近水面处。

食台可用木板或石棉瓦架设在水下10厘米处,成25度坡度。

为了避免稚鳖摄食时争夺与撕咬,可多设几个投食点。

投食量要根据稚鳖实际吃食情况而定,让稚鳖吃饱下次投喂无剩余为度。

在水温25℃~30℃时,一般投饲量可占稚鳖体重10%~20%。

所投饵料要求新鲜、无腐烂、无霉变现象。

每天在投食前要对食台进行清扫消毒,防止沾污新投饲料和污染水质。

二、严格水质管理稚鳖皮肤细嫩,易受外界机械损伤,加之刚出壳的稚鳖有互相撕咬的恶习,在高密度人工饲养情况下极易被咬伤,受伤后的稚鳖若生活在水质不好的池水中,很容易被感染致病而死。

所以饲养稚鳖要求水质肥嫩、新鲜、淡绿色、无污染、无病菌,透明度一般在25厘米左右,pH值7~8。

由于稚鳖池较小、水又浅(一般水深20~30厘米)、放养密度大,水质极易败坏,必须在2~3天内换一次水,每次换水量为水体总量的l/3左右。

换水水温要和养殖池内水温保持一致。

饲养稚鳖的水以绿色为好。

养殖池内可放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浮莲、水花生等,这样能使稚鳖在隐蔽状态下饲养生长,减少稚鳖互相撕咬,提高稚鳖成活率。

三、及时防治病害稚鳖在放养前,要对养殖池进行彻底消毒处理。

可用10ppm漂白粉、或150ppm生石灰泼洒浸泡,经7天后放人新水备用。

稚鳖下池前要进行鳖体消毒,用8ppm高锰酸钾浸泡稚鳖20分钟(水温20℃)。

或用20ppm呋喃唑酮浸泡25分钟,也可用3%的食盐水浸泡10分钟,以杀死病菌。

在饲养过程中,可用15ppm生石灰或lppm漂白粉交替泼洒,一般15天泼洒一次。

为了预防病害,可在饲料中拌入磺胺药物,或与抗菌素两种药物交替投喂。

在稚鳖饲料中加入一点Ve、Vc增强稚鳖抗体。

饲料中加入2‰的甜菜碱可增加稚鳖的诱食量。

对受伤的稚鳖要及时用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泡或用紫药水涂抹伤处,防止病菌感染。

发现病鳖要及时隔离治疗。

对发病池要彻底换水,可用10ppm 福尔马林泼洒,并且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药物治疗。

四、冬眠期管理越冬是稚鳖养殖中的一个难关。

由于当年孵出的稚鳖个体小(一般只有10~15克),体内贮存的营养物质少,越冬期长,消耗量大,容易因体质弱而生病大量死亡。

自然水温20℃时,有温室的要及时转入温室进行加温养殖。

没有温室的,在水温15℃以下时,将稚鳖及时转入越冬池。

越冬池宜选择向阳、背风、防冻保温的室内或塑棚内,池底垫20厘米的细砂,再注入10厘米的水,将稚鳖用20ppm呋喃唑酮浸泡25分钟,每平方米投放稚鳖200~250只,稚鳖会自行钻入砂中。

如稚鳖数量不多,可放入缸内、桶内、盆内装人细砂蓄水越冬。

越冬期间要保持适温(一般越冬要求水温在2℃~6℃),严防室内温度时高时低、以免稚鳖从冬眠中苏醒过来,不利于冬眠。

对池水一般不用换,如水位下降可增加一点水,但是必须使水温与越冬池内水温一致。

在天气变化较大时,要及时采取防冻措施。

通过多方面的科学饲养管理,稚鳖经冬眠后,一般成活率在95%左右。

甲鱼的科学饲养法-、亲鳖饲养亲鳖一般以6龄左右为宜。

放养的亲鳖雌雄比例以3:1为好。

此时要正确识别雌雄,性成熟的雌鳖尾短,不能自然伸到裙边以外,雄鳖尾尖,可伸到右裙边以外。

放鳖前先放干池水,用石灰消毒,过半个月再注水放养,亲鳖可在浅水池中用0.1%福尔马林消毒1次,每亩放养300~400只。

二、投喂饲料根据甲鱼品种的食性、生长阶段所要求的比例充分混合,加入适量的水拌和,再投饲。

现介绍几种饲料的配方。

①豆饼粉5公斤,蚕蛹粉10公斤、浮萍、米糠25公厅配合成的伺料,甲鱼较喜欢吃。

②水花生切碎煮烂后,捣成粥状,然后加入适量的米糠,少量食盐和苏打粉等拌匀配合成饲料。

③30公斤牛粪、7.5公斤米糠、6.5公斤糠饼、2.5公斤花生麸、1.5公斤麦麸。

1公斤鱼粉、1公斤蚕蛹粉和少量粘合剂,可提高利用率,易于甲鱼消化吸收。

④20%黄豆蔓、20%稻壳类、10%蚕沙、15%菜籽饼、35%甘薯,制成配合饲料,甲鱼喜食,增重快。

⑤20%稻谷、30%麸皮、10%黄豆、40%统糠配在一起,每50公斤原料掺上1公斤食盐、40克磺胺,制成膨化颗粒饲料,饲喂甲鱼效果好。

⑤以鱼虾、蚯蚓、动物内脏、螺肉、蛙鼠蛇肉为主,配以熟麦粒,饼类及瓜菜等,效果最佳。

三、产蛋孵化在常温池里6~8月份产蛋,蛋壳上有不透明乳白色小圆点的是受精蛋,收集和孵化时乳白色部分必须朝上、否则孵不出稚鳖。

孵化温度以30℃左右为宜,砂子含水量 5%~25%都能孵出,埋藏深度5~20厘米。

一般45天左右可以孵出稚鳖。

孵化方法根据具体条件选用。

如有温水池,可将池水放浅至30~40厘米,水温保持30℃左右,在20厘米的孵化盆中铺7厘米厚的砂子固定种蛋,再盖上5厘米砂子,放入水池中13~14厘米深,不要进水。

这样孵出的稚鳖可自然进入饲养池。

稚鳖宜喂水蚤、丝蚯蚓等饵料,以后可喂鳗鱼配合饲料。

四、加温养殖加温养殖又称快速养殖。

一般的自然养殖因受水温影响较大,因而养成商品鳖需要4~5年,而采用加温养殖可将此年限缩短至l年左右,即利用温泉水或工厂余热水加温。

并且使饲料中含蛋白质45%~50%,再添加3%~5%油脂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生长速度。

稻田养鳖技术鳖不仅是一种名贵食品,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鳖需求量的日益增加,人工养鳖发展较快。

但是稻田养鳖却是近年才兴起的一种养殖方法。

稻田养鳖,由于鳖的生活环境宽畅,活动、摄食、晒背范围大,所以生长发育快、增重率高。

稻田养鳖,稻鳖共生,鳖可为稻田疏松土壤和捕捉害虫,同时,稻田养鳖,还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一、稻田选择养鳖稻田应选择便于看护,如房前屋后离住处较近的田块。

同时,应用的地势要低洼,水源条件好,水流通畅,排灌方便。

二、防逃设施鳖有用四肢掘穴和攀登的特性,防逃设施的建设是稻田养鳖的重要环节。

应在选好的稻田周围用砖块、水泥板、木板等材料建造高出地面50厘米的围墙,顶部压沿内伸15厘米,围墙和压沿内壁应涂抹光滑。

并搞好进、排水口防逃设施。

三、开好鳖沟应在稻田内开鳖沟。

也可用田边的条沟代替,鳖沟是投喂饲料和鳖冬眠的场所。

一般鳖沟上宽3米,底宽、深1.5米,长度根据稻田面积确定,一般占稻田总面积的20%。

在田中央建沙滩,以供亲鳖产卵繁殖和晒背所用,一般为南北向,长5米,顶宽1米,高出正常水位0.8米。

四、鳖苗投入稻田养鳖要根据条件合理放养,掌握好放养密度。

过稀浪费水面,过密影响鳖的生长发育。

根据经验,一般情况,放养2龄以上的鳖种,每亩300~600只为宜。

如果准备繁殖仔鳖,则每亩可加放50~60只6龄亲鳖,雌雄比例为2:1或3:2。

养鳖的稻田一般应放养少量大规格鲢鱼,以净化水质。

五、饲养方法鳖是偏动物性饲料的杂食性动物,喜食动物性饲料及动物尸体。

幼鳖多食水生昆虫、蝌蚪、小鱼、小虾、水蚯蚓等。

成鳖主食螺类、小鱼、动物尸体及其内脏,也食大豆、玉米等植物性饲料。

如果有条件,最好投喂部分人工配合饲料。

投喂时,要做到"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六、水质管理水质和水温对鳖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要注意观察水色,分析水质,经常加注新水,适当控制水位,一般水深应掌握在15~20厘米之间。

还要调节水温,高温季节,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情况下,可适当加深稻田水位。

同时,为防止中毒,养鳖稻田一般不用农药治虫。

方法二怎样养甲鱼?甲鱼,又称水鱼、团鱼、脚鱼、鳖。

甲鱼是一种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很高的鱼类。

(一)甲鱼的生活习性甲鱼是属于水陆两栖爬行冷血动物。

用肺呼吸,甲鱼生性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洁怕脏;春天发水走上滩,夏日炎炎柳荫潜,秋季凉了入石洞,冬季寒冷钻深潭。

甲鱼最适水温为15—17℃,从每年的4—5月,水温100℃以上时,开始出水活动。

4—11月中旬是甲鱼的生长活动期,活动最频繁。

从11月下旬到竖年4月是甲鱼冬眠期,水温降到10℃以下时,甲鱼潜入泥沙中越冬。

甲鱼的食性很杂,喜欢吃田螺、河虾,小鱼之类动物性饲料。

(二)养殖池建造池址要选择日照好,环境比较安静的地方。

池的面积,集体饲养可以在1—2亩之间,不宜过大,社员家庭饲养,面积可小一些。

池深2米左右,由池中心到岸边形成斜坡,坡度以1:3为好,坡面宽2米左右,并铺以15厘米左右厚度的沙泥,并培植一定数量的杂草和灌木,以供种鳖产卵。

池边须用砖石砌成光面的围墙,以防止甲鱼外逃。

池底是水泥的,应铺以20—30厘米的软泥,供甲鱼冬季潜伏越冬。

池中应经常保持水层40—60厘米,在北方比较寒冷地区,水层应在1.5米左右,以利于安全过冬。

甲鱼池也可以用旧鱼池改建,也可以与家鱼混养,在池中央设木伐或木板,供甲鱼休息和摄食。

(三)幼甲鱼的培育每年5—8月是甲鱼的繁殖季节。

5—6龄甲鱼可达性熟。

但作为亲本甲鱼,以选择14龄以上,体重4斤以上的为好。

性成熟的甲鱼,在水温20℃时即可进行交配。

交配前雄甲鱼急游发情,追赶雌甲鱼,然后拥抱交尾。

交尾二周后开始产卵,每只甲鱼每次产卵可达十枚左右,多的可产30多枚。

甲鱼卵为白色球状,一般重3—5克,最重的可达6—7克,卵径为2厘米左右,大的卵径可达2—3厘米。

甲鱼产卵一般是在晚上10时以后,继续到清晨,多产在靠近水面的向阳沙坡上和有树木生长的地方,每年产卵1—3次。

在甲鱼产卵期间,每天早晨需检卵一次,裣卵时要注意甲鱼卵的二极(卵有动、植物极之分),动物极一端呈白色,植物极一端呈黄色,检卵时切忌震动和倒置,动物极应朝上,否则会影响孵化率。

如一时难于辨别清楚动植物极,可暂时不动,待能分清后再采卵。

采回来的,卵可放在光下,用肉眼照光,有一白点的为受精卵,无自点的是无精卵,应予剔除。

甲鱼卵的孵化,有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二种。

卵的孵化时间随孵化温度的高低而变化,土温23℃时需80天,26℃时需55天,30℃时需50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