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回顾中国医药行业近年的发展情况,全国医药生产一直处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阶段。

2005年,医药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4459.44亿元,比上年增加近1000亿元,同比增长26.19%;实现工业增加值1475.17亿元,同比增长17.5%;新产品产值621.91亿元,同比增长23.58%。

累计完成化学原料药生产123.84万吨,同比增长36.9%,实现中成药生产75.89万吨,同比增长11.6%。

2006年,医药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5536.9亿元,同比增长18.43%;实现累计工业销售产值5267.82亿元,同比增长19.41%;完成累计出口交货值670.59亿元,同比增长25.51%,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实现利润总额413亿元,同比增长11.1%。

2007年上半年,中国医药经济增速加快,行业效益明显回升。

医药工业完成累计工业生产总值2913.2亿元,同比增长21.31%;销售收入达2677.82亿元,同比增长21.75%;利润总额达231.14亿元,同比增长34.06%。

2007年1-9月份,中国医药商品实现进出口总额119.93亿美元,同比增长14.29%。

其中,进口总额为50.33亿美元,同比增长15.90%;出口总额为69.60亿美元,同比增长13.15%,实现贸易顺差19.27亿美元。

为了能够从容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变化,医药企业应留意政府在医疗卫生结构调整和农村医疗保障方面的新动向,尤其要把握好医药行业发展的六大趋势——中成药市场竞争将加剧;处方药生命周期将会缩短;第三终端市场将更活跃;医药市场进一步集中,医药两极分化进一步凸现;政策性降价仍将持续;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企业市场品种结构都将发生更大变化。

2010-2015年中国医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1978年至2008年,历经30年改革大潮洗礼的中国医药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

30年来,中国医药工业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

从1978年到2007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8%,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中国已经具备了比较雄厚的医药工业物质基础,医药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为2.7%。

维生素C、青霉素工业盐、扑热息痛等大类原料药产量居世界第一,制剂产能居世界第一。

中国药品出口额占全球药品出口额的2%,但是中国药品出口的年均增速已经达到20%以上,国际平均水平是16%。

与此同时,中国药品市场地位不断提升,占世界药品市场的份额由1978年的0.88%上升到2008年的8.25%。

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医改方案正式出台。

新医改方案带来市场扩容机会、新上市产品的增加、药品终端需求活跃以及新一轮投资热潮等众多有利因素保证了中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增长。

2009年,中国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长14.9%,同时我国医药外贸总体运行良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逆势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531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今后5年世界药品市场增长的重心将从欧美等主流市场向亚洲、澳洲、拉美、东欧等地区逐渐转移。

中国医药行业仍然是一个被长期看好的行业。

到2013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医药大国,2020年前中国也将超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医药大国。

经济全球化影响
医药是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一直是发达国家竞争的焦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跨国公司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通过大规模的联合与兼并和国际资本市场运作,建立全球性的生产与销售网络,扩大市场份额。

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使得我国医药行业的竞争对手变得空前强大。

国内市场国际化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使市场竞争变得更为直接和生死攸关。

世界范围的经济结构调整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成为我国强劲的竞争对手。

2.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

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对医药工业产生革命性影响,对疑难疾病认识的深化,众多新型生物技术药物的问世,用生物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都将极大地改变医药工业的面貌。

世界发达国家利用资金、技术、市场上的优势,实施垄断,我国医药将在生物技术领域同发达国家展开新一轮的竞争。

内容简介
o
生物制药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

2006年,中国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42,247,899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78%;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39,055,51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5%;实现累计利润总额4,130,633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06%。

2007年1-11月,中国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47,703,454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9.92%;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44,588,310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2.14%;实现累计利润总额5,578,848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5.83%。

2008年1-11月,中国生物、生化制品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69,739,747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0.86%;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64,248,143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9.81%;实现累计利润总额7,688,931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1.81%。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下,新兴国家医药市场却表现得风光这边独好,中国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生物制药市场也分外亮丽。

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新增中央投资4.42亿元,支持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医学工程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以及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公共服务条件建设专项的建设。

此举为今后生物制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相比,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还存在不少差距。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从科研到产业化,将是一条艰难的路。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力度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制。

同时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将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

这两个因素将为生物医药产业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总体而言,中国生物制药产业未来充满希望,前景看好。

展望今后,中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将呈继续增长态势。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生物、生化制品行业将依然呈现较快发展态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