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第二章儿歌
.
数字歌 金近
一二三,爬上山, 四五六,翻筋斗, 七八九,拍皮球。 伸出两只手, 十个手指头。
.
4、问答歌 问答歌也叫对歌、盘歌、猜谜调,是通过设问 作答的方式表现内容的一种儿歌。引导孩子认 识事物或一定道理的传统儿歌形式 。
.
豆儿对歌
什么豆儿圆? 什么豆儿扁? 什么豆儿长? 什么豆儿小不点?
.
.
孙悟空打妖怪
唐僧骑马咚那个咚, 后面跟着个孙悟空, 孙悟空,跑得快, 后面跟着个猪八戒。 猪八戒,鼻子长, 后面跟着个沙和尚, 沙和尚,挑着箩, 后面来了个老妖婆。 老妖婆,真正坏,
骗过唐僧和八戒。 唐僧八戒真糊涂, 是人是妖分不出。 分不出,上了当, 多亏孙悟空眼睛亮。 眼睛亮,冒金光, 高高举起金箍棒。 金箍棒,有力量, 妖魔鬼怪消灭光。
的儿歌。 2.根据内容,分为知识类儿歌和生活类儿歌。 3.根据行数格式,分为四句为一首的“绝句型”
儿歌和行数自由的儿歌。 4.根据每行字数多少,分为三言、四言、五言、
六言、七言、三三七言和杂言等类。
.
“三三七言 ”: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杂言句式,一般
每节由三句构成,其中第一、二句为三言句,第 三句为七言句。
.
9、谜语歌 谜语一般由谜面(喻体)和谜底(本体) 组成。谜底就是所猜测的对象,谜面则 是启示猜测者的话语,往往运用比喻、 拟人、描述等方法去暗示本体的特征。 用儿歌形式表述谜面的谜语即是谜语歌。
.
名字叫小花, 喜欢摇尾巴。 夜晚睡门口, 小偷最怕它。 ——狗
.
练习
请以彩色铅笔、弹钢琴为谜底,编一首 谜语
豌豆粒儿圆, 蚕豆粒儿扁, 豇豆粒儿长, 绿豆粒儿小不点儿。
.
什么花春天最早开
什么花春天最早开? 什么鸟春天最早飞到我家来? 迎春花春天最早开; 小燕子春天飞到我家来。
什么鸟夏天水中住? 什么花夏天开满树? 水翠鸟夏天水中住; 石榴花夏天开满树。
.
什么花春天最早开
什么花秋天第一香? 什么鸟秋天排成一字长? 桂花秋天第一香; 鸿雁鸟秋天排成一字长。
.
8、颠倒歌 又叫稀奇歌、滑稽歌、古怪歌、反唱歌,指使 用夸张手法,故意颠倒地描述大自然和社会生 活中某些事物和现象的情状,达到以表面的荒 诞揭示事物本相和实质目的的传统儿歌形式。
.
小槐树
小槐树, 结樱桃, 杨柳树上结辣椒, 吹着鼓, 打着号, 抬着大车拉着轿。
蝇子踢死驴, 蚂蚁踩塌桥。 猫。 你说好笑不好笑?
什么花冬天满树黄? 什么鸟屋檐底下藏? 腊梅花冬天满树黄; 麻雀鸟冬天屋檐底下藏。
.
5、绕口令 绕口令也叫急口令、拗口令,它是由很多读音 相近而容易混淆的字词和句子组成的一种语言 游戏。
.
后门有个盆
后门有个盆, 盆里有个瓶, 忽听叮当一声响, 不知是盆碰瓶, 也不知是瓶碰盆。
.
6、连锁歌 连锁歌是用连珠(又称顶针)的修辞方法,续 成全歌,把上句的结尾用在下句的开头,使全 首儿歌句句首尾相连,读起来饶有风趣,它有 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能力。
.
摇篮曲 陈伯吹
风不吹,浪不高, 小小的船儿轻轻摇, 小宝宝呀要睡觉。
风不吹,树不摇, 小鸟不飞也不叫, 小宝宝呀快睡觉。
风不吹,云不飘, 蓝蓝的天空静悄悄, 小宝宝呀好好睡一觉。
.
2、游戏歌 游戏类儿歌是配合幼儿游戏内容编写、在幼儿 做游戏时吟唱的歌谣。
.
3、数数歌 这是一种按照格式数序,结合具体事物 编写的儿歌。它可以帮助幼儿掌握基本 的数序,培养幼儿数的观念,训练幼儿 的思维和运算能力。
.
主题单纯,篇幅短小
《爬》
《雨点》
爬台阶, 往上跑, 往上跑, 回头瞧,
小雨点, 爱干净, 马路洗得亮晶晶。
爸爸妈妈没我高。
儿歌短小、集中、洗练。非常切合婴幼儿的 口吻。
.
形象具体,趣味盎然
《太阳和月亮》
太阳月亮两娃娃, 打开妈妈化妆匣, 太阳拿起胭脂抹, 月亮抓到香粉擦, 抹呀抹,擦呀擦, 一个抹成红脸蛋, 一个擦成白脸蛋。
例
小蚱蜢 张继楼
小蚱蜢,
草一摇,
学跳高,
摔一跤,
一跳跳上狗尾草。
头上跌个大青包。
腿一弹, 脚一跷: “ 哪个有我跳得高!”
.
(二)儿歌的特殊艺术形式
(1)摇篮曲(2)游戏歌(3)数数歌 (4)问答歌(5)绕口令(6)连锁歌 (7)字头歌(8)颠倒歌(9)谜语歌
.
1、摇篮曲 摇篮曲又叫催眠曲,它是母亲或长辈哄幼儿睡 觉时所哼唱的儿歌。它以优美的语言、悦耳的 韵律使幼儿愉快地入睡,是对幼儿进行的最初 的情感熏陶和美育教育。
第二章 儿歌和幼儿诗
第一节 儿 歌
.
一、儿歌概说
儿歌的概念? 儿歌的功能? 儿歌的起源和发展?
.
小老鼠上灯台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 喵喵喵,猫来了, 叽哩咕噜滚下来。
.
儿歌的概念
儿歌是适合幼儿听赏念唱的顺口、易懂的 短小诗歌。儿歌是幼儿文学的主要体裁, 是幼儿最早接触、最易接受的一种文学样 式。
.
语言浅显,明白易懂
《氢气球》 氢气球,爱生气, 我想亲亲它,“叭----”
气破大肚皮。
.
音韵和谐,好记易诵
《矮矮的鸭子》
一排鸭子,个子矮矮, 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翅膀拍拍,太阳晒晒。 伸长脖子,吃吃青菜。 一排鸭子,个子矮矮。 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
三、儿歌的分类和特殊艺术形式
(一)儿歌的分类 1.根据来源,分为民间流传的儿歌和作家创作
.
7、字头歌 字头歌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儿歌形式,歌中每句 的最后一个字几乎都相同,语言亲切而风趣, 有很强的韵律感,全文一韵到底,深受幼儿喜 爱。
“子”字歌
“儿”字歌
“头”字歌
……
.
子字歌
河边一个小房子,屋外是个小院子, 门口坐个小小子,嘴里吃着小松子, 看着天空数鸽子。姐姐瞧他脑瓜子。 怎么像个小傻子,小子气得踢凳子, “妈妈让我数鸽子”,我是一个好孩子 。
• 明代吕坤编著《演小儿语》,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 的儿歌专集。
• 清代《天籁集》称儿歌为“天下之妙文”。 • 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歌谣征集处,把征集的歌
谣中的儿童歌谣,冠以“儿歌”的名称在《歌谣》周 刊上发表。从此,“儿歌”作为儿童文学的体裁名称 沿用至今。
.
二、儿歌的特点
1.主题单纯,篇幅短小 2.形象具体,趣味盎然 3.语言浅显,明白易懂 4.音韵和谐,好记易诵
.
桃花 (金近)
桃花,桃花, 张开嘴巴, 只会笑,不说话,
红红的嘴唇,像个小娃娃。
.
儿歌的功能
儿歌可以培养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的 智力、开拓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知 识、训练幼儿的语言、培养幼儿的道德, 是其他文学样式难以企及的。
.
儿歌的起源和发展
• 我国古代称儿歌为“童谣”、“童子谣”、“孺子歌 ”、“小儿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