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音乐与舞蹈

中国古代音乐与舞蹈

瑟是我国最早的弹弦乐器这一,先秦便极为 盛行,汉代亦流行很广,南北朝时常用于相 和歌伴奏,唐时应用颇多,后世渐少使用。
四.中国古代舞蹈
据艺术史学家的考证,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就是舞 蹈。在远古人类尚未产生语言以前,人们就用动作、 姿态的表情来传达各种信息和进行情感、思想的交 流。
舞蹈的含义: 1;一般有音乐伴奏的、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 手段的艺术形式 2;跳舞 3;古代臣子朝拜帝王时做出特定的舞蹈姿势,是一 种礼节
乐器特色:属于变音打击乐器族,发音类似钟声, 清脆悦耳、延音持久 。具有东方色彩,适合于演奏 东方五声音阶的音乐。在中国古代音乐中占有极其 重要的地位。
二. 琴
琴,弹弦乐器。古代称琴、瑶琴。现代称 古琴、七弦琴。《诗经》、《左传》、 《国语》、《吕氏春秋》等文献都有记载。 传说为"伏羲"、"神农"氏所造。东周各国 乐官多精通琴艺,如楚国钟义、晋国师旷 等。孔子琴艺娴熟,他教授的“六艺”中, 即有弹琴诵诗的内容。长约130厘米,宽 20厘米,厚5厘米。通常桐木为面,梓木 为底。七条弦,琴面有十三个徽,为泛音 位置,同时起到音位标记作用。有三种音 色:沉静刚劲的散音,晶莹飘渺的泛音, 婉转细腻的按音。其音量较小,用于独奏、 琴箫合奏或琴歌。是中国最古老的弹弦乐 器之一
玉雕舞女
唐代舞女服
族特 为 术 整 础 都点 是 实 理 上 古 有的 具 践 、 , 典 各舞 有 的 加 经 舞 具蹈 一 检 工 过 蹈 独。 定 验 创 历 : 特世 典 , 造 代 是 风界 范 流 , 专 在 格上 意 传 并 业 民 的许 义 下 经 工 族 古多 和 来 过 作 民 典国 古 的 较 者 间 舞家 典 , 长 提 舞 蹈和 风 被 期 炼 蹈 。民 格 认 艺 、 基
三.瑟
瑟是古代一种弹奏板箱体弦鸣乐器。瑟一 般用于宫廷雅乐中,常与琴和之。古代宴享 仪礼活动中,多用瑟伴奏歌唱。《诗经》中 有记载:“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 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 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瑟身长方形,木 制音箱,瑟面稍隆起,多为二十五弦。
小组成员
• 崔宏宇、常玉、贺妍、王金琳、肖振南、 袁欣
中国古代
音乐与舞蹈
中国乐器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九千年前的 新石器时期。和这个时期人们使用的生产、生 活工具相一致,其乐器主要也是用陶、石及骨等 材质制作的,如石磐、陶鼓、陶铃、骨笛、骨哨 等等。研究者由此认为,石质乐器的产生,与当时 农耕、狩猎活动中石制工具的使用有关;陶制乐 器的产生,与陶器文化的整体发展有关;而在生 产活动中,一些拟音工具的长期使用,逐渐开发了 人的音乐智能,培养了人的音高甚至音程观念。
一.编钟
编钟由若干大小不同的“钟” 组成,每一个钟体上都饰有 简 单的兽面,内腔是空的。 编钟的编制有许多种类,东 周时期的 编钟以九枚一组的 居多;较大的编制以曾侯乙 编钟(曾侯乙墓 出土的编钟) 为代表,共计六十四枚,分 三层悬挂。编钟的历史可以 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晚期, 当时的钟多为陶 制;商代以 后的编钟多为铜制。
胡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