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作品欣赏》课程心得体会
班级
姓名
序号
这学期选修了刘凌江老师的《民间美术作品欣赏》,从中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
一开始老师就在课上介绍了一些有关皮影戏的知识,这才了解到皮影的很多新认识,同时也去查询了皮影的有关知识,比如,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借灯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
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区,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皮影戏虽然种类繁多,但区别主要在声腔和剧目方面,至于影人制作和表演技术则大同小异。
影人一般是先将牛皮或驴皮、羊皮刮去毛血,加工成半透明状后再刻制上彩,其雕绘工艺讲究刀工精致,造型逼真。
影人一般分头、身、四肢等几部分,均为侧影,头部附有盔帽,身部、四肢皆着服饰,涂油彩后用火砖烘烤压平即成。
演出时将影人的头插于身部,身与四肢相接,同时在身部和两手安上三根竹扦,即可操作演出。
除了人物造型外,还要刻制一些砌末道具、桌椅和景物造型,以便配合表演。
道具主要为影窗,俗称"亮子",一般高3尺,宽5尺,最高不过4尺,宽不过6尺,以白纸作幕,以便单人操作。
其次为油灯一盏,用以映射影人和表演动作。
皮影戏是我国重要的民间传统艺术,近年来由于现代影视艺术的冲击,不过由于观众和演出市场日益减少,许多皮影戏面临消亡的危险,还需要我们新一代去保护并将其弘扬下去。
我们看了老师给我们课上展示的一些作品图片,接着给我们观看了湘潭民间艺人吴升平表演的皮影短片,表演时,在白色幕布后面,吴老先生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虽然听不太懂里面的唱词,
但是从皮影的人物照型,表演技艺上,仍然可以看出吴升平老先生表演的皮影戏保留了很多“原滋原味”的东西,皮影戏作为民间艺术形式中的一个经典代表,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神秘感。
纪录片中还有一段吴老在雕刻皮影的镜头,熟练的刀功,娴熟的技艺,认真的态度让我感到深深地敬佩。
当时就在想,我们一直在说保护民间美术,不让其失传。
但是仅仅依靠政府的保护往往难以收到很好地效果,为何不对传统的民间技艺进行创新呢。
拿皮影戏来说,完全可以依靠传统的技法,创作属于当前时代主题的作品,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
况且吴老先生创作的皮影人物栩栩如生,每个皮影人物都能够称得上是一个很好地收藏品,因为每个皮影的创作都凝聚了吴老的心血,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
虽然民间艺术带有一定的乡土气息,而且大部分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都需要很大的耐心,但是稍微进行一下市场化的运作,完全就可以收到很好地推广效果。
我们不要等到佳士得或苏斯比的拍卖会上出现了天价皮影人物才去能看到这些艺术品的财富价值。
对皮影中的剧本加以创新,使其符合时代主题,被年轻人所接受,让雕刻出的人物皮影展示出其应该有的市场价值,或许学习皮影戏的人也就多了,也不会面临失传的危险。
如果那样的话,虽然一部分人可能不是为了保护民间艺术的目的去的,但民间艺术的传统技艺仍然会得以传承,传统底蕴也可以在继承中得到发扬。
皮影戏可以得到发展,可以一直传扬下去。
随后我又懂得了美术创作和美术鉴赏也有很密切的关系。
美术创作与美术欣赏是美术活动的两个方面,并且是相互联系、相互推动的
两个方面。
一方面,美术创作不仅创造了美术作品,而且也生产了美术作品的欣赏者。
另一方面,美术欣赏不仅最终实现着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的价值,也反作用于美术创作。
欣赏者的审美需求、品味和消费能力构成了不同时代的不同的美术标准和不同的美术价值圈。
各个时代的最高层次的美术价值圈,要求并创造着属于他自己的杰出美术家和美术作品。
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艺设楼的陶艺工作室,里面有好多学生作品,看到学生作品感觉有的做工粗糙,技法还很生疏,但感觉已经很不错了,有一些直接就是临摹的历史人物,小说人物,还有动物,瓷器等。
我认为艺术创作更是一种脑力活动,是自己思维的联想,创作技艺只是用来表达创作者某种想法、某种思想的方式,有时候作品内涵往往意义深远。
我看到好多的艺术作品都比较不错,这让我感到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欣赏过程中,经过反复观赏品味,由表及里地感受艺术品的丰富内涵,画中美的动人的艺术形象和色调,不仅能使观赏者得到视觉上的快感,而且可以从它的内容上体验到作品中体现的情绪和思想感情,加深了对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唤起了创造美的意念。
总的来讲,本次课程的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开阔了眼界,让我对传统民间美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让我更懂得去欣赏艺术作品。
更了解到了民间艺术作品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