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填空选择题)及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填空选择题)及答案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基础练习(填空选择)及答案一、填空题1.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是国著名记者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至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和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2. 《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3.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这是斯诺对的评价。

4. “我家分成两‘党’。

一党是我父亲,是。

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也包括在内。

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

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

凡是明显的感情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批评,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

”5.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发生的背景、发生的原因。

他判断由于的宣传和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与个人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6.《红星照耀中国》充满了国际主义精神。

加拿大医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不幸的是在一次战役中因细菌感染而献出了生命。

7.在漫长的艰苦的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农民、、奴隶、、工人、一切赤贫如洗的人们——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8. 斯诺认为,绝不要以为将军早年当过土匪,就必然没有资格做领袖了。

这样的假定在中国式不适用的。

因为在中国,一个人青年时当过土匪,往往表示他有坚强的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10.1937年10月英国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该书书名为《》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

1938年2月在上海出版中译本时由于当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虑到联合统一战线等情况书名改为《》。

11.书中对的描写最为详尽,文中写到他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也是一个很不讲究外在的一个人。

他甚至当着斯诺,当着解下裤子抓虱子让人实在为他不拘小节的程度感到惊叹。

他的童年、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国民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红军的成长,不仅呈的革命组织者,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都包含在这个红军创建者的故事之中。

13.斯诺通过与等的交往,改变了对中国的认识,逐渐了解了在中国西北活跃着为世人称道的红军,有了去陕北苏区采访的想法。

14.红军给战士规定了三条简明的纪律是:行动听指挥;;打土豪要归公。

15.大家知道,在1931年之前还是受人爱戴、为人慷慨、有现代化思想、能打高尔夫球、却又喜好赌博这样一个性格矛盾的军阀独裁。

16.1930年年底国民党政府开始了对红军的第一次围剿。

红军巧妙地运用战术,迎击并克服了第一次围剿,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者。

17.红军不论到哪里,他们都毫无疑问地根本改变了、、中农以及所有“贫苦”成分的处境。

18.据毛泽东说,到1933年9月,江西苏区共有1423个“产销”合作,都是为人民所有,由管理。

19.朱德部下的军队在西藏的冰天雪地之中,经受了整整一个严冬的围困和艰难,除了牦牛肉以外没有别的吃,而仍能保持万众一心,这必须归因于,还有那鼓舞部下具有为一个事业英勇牺牲的忠贞不贰精神的罕见人品。

20.共产党相信,1927年以来的十年历史,充分证明了他们的论点,那就是:,对内不实行土地政策,中国的民族独立和民族政治是无法实现的。

21.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的首级,可是在这位共产党员将领的司令部的门前,只有一个哨兵。

22.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一家被灭口66人、让斯有平均年龄在25岁以下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觉得别人整天唱歌花费太多时间的电气专声誉的红军小鬼向季邦。

23.平江起义两年以后,积聚了一支约有八千个兄弟的“铁军”,这就是红军五团。

24.“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物是25.苏维埃政府和共产党在听到了的消息后,立即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支持和参加联合抗日军事委员会,并派共产党的代表团赶赴西安。

共产党代表团团长一到西安就去见了蒋介石。

26.《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和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27. 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敌驻我扰;;敌退我追。

28. 斯诺说:“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把中国历史引导到了新的方向”,实际上就是说的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又称,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目的是“,改组政府,” 。

29.周恩来是一个家庭的儿子,从小就表现出突出的。

但他在民族觉醒的时期里受的教育,使他的兴趣从转到了别的地方去了。

第一次革命以后,周恩来便被卷到了中去。

他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

1919 年学生运动中,他作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

后来他去了,回国后与会合,准备发动国民革命。

并于26 岁被任命为著名的秘书。

1925 年进行了北伐,1927 年以后发动了他自己的右派政变,开始杀害激进分子,周恩来被列入头号黑名单。

几经周折,1931年后他终于“闯破封锁” ,加入。

30.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他已年过半百,但是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

他性格急躁,但是他很谦虚。

他在当时是一个,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国。

红军说,他可以手无寸铁地到全国任何哪个村子里去。

他是1927 年南昌八一起义后才参加,在这以前不久,他还效忠于的武汉政府。

但是唐生智等镇压打倒地主的运动,开始著名的“”后,激起了他的愤怒,在湖南建立了一个。

31. 当时在西北天花、霍乱、伤寒、斑疹伤寒和鼠疫流行,因此斯诺出发前在臂部和腿部注射了。

32. 陕西长期以来就以盛产闻名。

当时军阀强迫农民种植,一遇到干旱的年头,西北主要的就严重短缺,饥荒就不可避免。

33. 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

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这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二、选择题1.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A 、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A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 、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A 、51周年 B、61周年 C、71周年 D、81周年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A 、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5.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A 、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6. 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是较早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外国记者。

1937年10 月,其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引起世界轰动。

1938年12月,该书在上海发行的中文版却更名为《西行漫记》, 其改名原因最有可能是()A 、凸显延安的抗战中心地位B 、便于该书在中国顺利发行C 、准确界定采访活动的区域D 、遵循新闻采访的中立原则7. 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

”“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以下说法不符合相关史实的是()A 、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 B、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C 、红军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 D、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8. 《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斯诺可能报道了()A 、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C、台儿庄战役胜利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9.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

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 )A、西安B、吴起镇C、瑞金D、延安10.2009年,影片《建国大业》热播,一个个动人的场面,一句句经典的台词,一个个熟知的人物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中出现了毛泽东与蒋介石在一起的画面,当时二人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合作抗日B、军队国家化C、和平建国D、政治民主化答案一、填空题1.《西行漫记》,美,埃德加·斯诺,1936.6-1936.10 中国、中国工农红军2、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3、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4、执政党反对党雇工延安毛泽东周恩来5、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6、白求恩7、学徒国民党逃兵8、杨虎城性格和意志。

9、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历程10、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11、毛泽东林彪12、毛泽东,个人的成长轨迹,周恩来,八一起13、宋庆龄14、不拿贫农一点东西15、张学良16、运动17、佃农贫农18、人民19、纯属领导人物的个人魅力20、对外不实行反帝政策21、毛泽东22、徐海东,徐特立,朱作其,老李23、彭德怀24、周恩来25、西安事变八点纲领周恩来26、毛泽东周恩来27、敌进我退;敌疲我打28、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张学良杨虎城蒋中正停止剿共,出兵抗日29、大官僚文学天赋文学社会革命运动法国孙中山黄埔军校蒋介石红色队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