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区域视野的日本京都旅游开发

基于区域视野的日本京都旅游开发

基于区域视野的日本京都旅游开发姓名:朱希珺学号:00905134 得分:____1.日本京都旅游开发的地理背景1.1 地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的太平洋上,处于北纬30°~45°,东经123°~150°之间,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

日本海岸线长3万多公里,多海湾和良港。

京都位于日本列岛中心的关西地区。

1.2地形日本境内多山,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国土森林覆盖率高达67%。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带,多为冲积平原,规模较小。

日本平原面积狭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达3054人/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二。

日本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的地方。

全国有20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区。

京都的地形为盆地。

1.3 气候京都气候十分温和,春季约为摄氏13度,夏季约在26度,四季分明,不过由于盆地地形,京都夏天较闷热,冬天则寒风刺骨,春秋两季则相当舒服,春季赏樱,秋日观枫,是观光客最喜欢去的季节。

1.4 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大国。

工业和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均居世界前列。

工业体系完整,工业结构为知识、技术密集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京都的工业发展迅速,成为与日本四大工业之一的大阪、神户工业区连接成片的城市。

京都以纺织工业闻名,是日本最大的纺织工业中心。

京都还拥有机械制造、精密仪器、新兴化工行业等工业部门,并生产京漆器、京扇、京佛、艺术陶器等手工艺产品。

可以说,京都不仅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而且是相当现代化的城市。

1.5 历史文化京都面积约为610平方公里,人口为150万人,是有名的历史之城。

京都曾作为日本的国都历时1000余年,享有“千年古都”之称。

京都由于历史悠久,享有天皇登基特殊政治地位,加上是全国的佛教中心和神道教的圣地,因而拥有各种历史遗址和古代建筑,1950年被宣布为国际文化观光城市。

市区迄今尚存有1877个寺院和神社,平均每一个街区就有一座佛寺。

京都古城建筑的突出特点是,同中国唐朝的洛阳城和长安城十分相似,这是因为平安京建立之初时逢中国的盛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

京都分为东京、西京两部分,东京仿洛阳,西京仿长安。

城北中央为皇室所在的宫城,宫城之外是作衙署之用的皇城,而皇城之外是作为一般官吏、平民居住的都城。

全城面积约20平方公里,呈长方形,街道纵横,对称相交,形如棋盘,因而日本人总喜爱称京都为“洛阳”、“洛城”。

2.研究日本京都的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2.1主要客源地日本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地区构成相对稳定。

各大洲在历年所占日本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份额大致稳定,其变化幅度都比较微小。

其中,亚洲所占比例最大(基本维持在63%左右),北美洲所占比例次之(基本维持在17%左右),欧洲所占比例位列第三(基本维持在15%),而大洋洲、南美洲和非洲等其他大洲所占比例的总和则为5%左右,这一总体情况在十年时间里基本没有发生改变。

从各大洲历年所占日本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份额来看,亚洲始终占据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其平均比例约为63%,北美洲与欧洲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大约为32%,而大洋洲、南美洲以及非洲均只占据很少的市场份额,因此表现出极大的不均衡性。

亚洲在日本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中占据突出地位。

1996-2005年的十年间,亚洲国家成为日本的主要客源市场。

1996年亚洲赴日游客在日本入境旅游总游客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为61%。

1997年与1998年的比例分别为59.7%和54.5%,与1996年相比呈现出下降趋势,这是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亚洲游客大幅度减少的缘故。

自1999年开始,亚洲所占比例开始稳步地逐年上升,2005年亚洲赴日游客在日本入境旅客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高达68.8%。

2.2 推动旅游者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首先,历史与地缘因素。

东亚的中国、日本、韩国三国不仅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而且从世界范围来看,三国在历史上同属汉字文化圈,彼此之间有着相似性极强的文化传统与风俗习惯,儒家思想与佛教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游客的旅游心理距离贴近,加上该区域内的旅游距离较其他区更为接近,因此传统上人们更青睐本地区的出境旅游方式。

其次,政府推广与政策的配套因素。

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以后,日本经济不景气长达十余年,对外贸易黑字骤减,依靠出境旅游平衡国际贸易收支已经变得并不十分必要,而扩大国内消费,刺激经济增长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日本政府试图将旅游业推进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

2003年,日本政府提出了“观光立国”战略,有计划地制定颁布了一系列促进旅游发展的政策。

例如,最近几年日本政府在出入境管理上逐步放宽了对亚洲各国游客的入境限制,继2000年开放了广东、上海、北京三地的团体旅游以来,又陆续对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学生的“修学旅行”团体实行免签证制度,从而大大推动了入境旅游业的发展。

2005年日韩建交40周年,当年被两国确定为“日韩友谊年”,两国借此机会进一步加强合作,促进旅游、文化交流。

可以说,正是日本政府的一系列积极有效的举措促进了日本入境旅游业亚洲市场的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闲暇时间的增多,去日本旅游的中国旅游者不断增加。

尤其是中国从2008年1月1日开始推行新的假日制度改革之后,长假期减少,短假期增多,更多的中国旅游者开始选择距离近、文化差异不大的日本出游。

2.3 京都作为旅游目的地所提供的服务2.3.1 交通从中国去日本的交通很方便。

浦东机场每天都有去京都的航班,大约1小时45分左右可以到达关西国际机场。

在机场有机场迎送巴士,在京都站八条口到关西机场之间运行。

游客可以在早晨从京都醍醐寺、京都全日空饭店和京阪三条乘车,全程需要105分钟。

成人票价2300日元,儿童1150日元。

另外还有特急haruka,从JR京都车站去关西国际机场。

平均1小时2班,只要75分钟就可到达。

京都的交通非常的方便。

市内有市营巴士、京都巴士、JR巴士和地铁、电车、出租车等。

游客可以利用与目的地相吻合的交通工具,有效的节省时间,愉快地度过有意义的旅行。

2.3.2 住宿京都的住宿分四种:旅馆、饭店、民宿和青年旅馆。

京都市区的住宿偏贵,一般在500元至1000元人民币一天。

游客也可选择在郊外的民宿和青年旅馆,再搭车前往市区游览。

2.3.3 京都市观光导游所它是1997年开业的,位于新京都站二楼北侧。

拥有齐全的观光手册和地图,还有预定宾馆、预约观光巴士的服务。

如果游客在语言上有障碍,它会提供英文、中文和韩文的服务,使人倍感温馨。

2.3.4 TIC(国际观光振兴会旅游情报中心)位于京都车站对面的京都塔内,旅游手册齐全,并且提供日本文化讲解、导游推荐等服务,还进行学生义务服务指南的介绍。

2.3.5 京都市观光协会观光情报中心位于左京区宫崎平安神宫前面。

1楼是观光展览台,汇集了当月的祭祀活动、旅游热点等信息。

游客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终端进行旅游资讯的查询。

2楼是供游客进行旅游商谈的。

2.3.6 饮食京都料理是由皇宫料理、寺院的精进料理、怀石料理发展而来的,具有独特的风味。

京都料理采用的原料主要是野菜、鲜鱼等,水分丰富,鲜味浓郁,反映出京都四季的自然特征与文化。

3.日本京都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影响3.1 促进京都旅游业发展的原因促使京都旅游业兴旺发达的原因很多,其中,精心开发旅游资源是最重要的一条。

过去,人们往往忽视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近三十年来,日本将旅游业作为重要产业部门而扩大投资与精心经营,甚至提出把日本建设成为“旅游国家”。

为此,先后开辟67处国家二级的自然公园,又充分利用历史与文化遗产,制定《文物保护法》’与《古都保护法》。

在政府指定的全国三大古都保护区中,京都首屈一指。

京都市内已划出8个地区、5,995公顷土地为“历史风土保护区”,12个地区、1,474公顷土地为“历史风土特别保护区”。

全市范围内拥有近2,000件“国定文化遗产”。

另外,日本教育部门也很重视利用京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教育,即便是一些地处遥远的中、小学,也把到京都参观游览列入自己的教学计划。

3.2 日本旅游业发展现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依靠美国的扶持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其出境游已发展为世界第三大旅游市场。

日本旅游业同世界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人文心理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日本旅游业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也在发展过程中充满了坎坷。

日本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归纳为旅游始发期、旅游转机期、旅游成长期、旅游顿挫期、初次负增长期、海外旅游新纪元和均衡发展的变革期。

目前日本旅游业正面临企业内部的裁员、外部经营环境的制约减少、自由竞争、消费需求的多样相等问题。

日本的旅游业发展很不平衡。

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日本的出境游人次和国际旅行支出远远超过入境游人次和国际旅行收入。

可以说,日本是一个出境游大国,入境游小国。

3.3 日本京都的旅游发展对日本的影响观光业是京都经济的主要来源之一,许多文化遗产吸引着日本国内学生团体及国外观光客的注意。

京都市政府在2007年宣布参观京都市的观光客人数打破原本的纪录,而且京都市也获选为日本最美丽的都市之一。

日本约有20%的国宝与17%的重要文化财位于京都市,而古都京都的文化财中则有17处位于京都市区,其中包括金阁寺、银阁寺、清水寺及二条城等。

京都国立博物馆、京都府立植物园、京都市美术馆与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都是位于京都市内的博物馆。

4.日本京都旅游业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启示4.1 日本京都和中国城市的对比日本旅游业属于城市旅游,中国的西安与之相似,两者定位都是古都,历史悠久。

在各自的旅游规划会有共通之处。

然而,两者之间的差异还是较大的。

归纳起来说,在物质层面,日本“细”,中国“粗”;在制度层面,日本与中国相比,更加正规和完善;在精神层面,日本的民众旅游意识要强于中国,但中国的文化内涵和种类要比日本丰富很多。

4.2 日本京都旅游的开发对中国旅游开发的启示首先,打造旅游大环境。

有人说旅游日本与其说看其景点,不如享受旅游大环境更有魅力。

现代旅游不只是旅游部门的事情,而是与每个公民有关、与各行各业有关。

每个现代人既是潜在的旅游者,有如何做文明游客的义务;同时每个人也都是潜在的旅游接待者。

现代旅游与城市规划、交通布局、环境治理以及商业网点等一切和城市有关的事业分不开。

旅游区与非旅游区的界限越来越小。

旅游大环境与个人的教养、文明教育等各项事业也发生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旅游大环境的完善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旅游部门要大力宣传该问题,让社会中的每个人都为打造旅游大环境做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