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1.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性、自律性
2.课程内容选择的生活性、综合性
3.课程实施方式的自主性、探索性
4.教学组织形式的个性化
①学习集团的个性化、弹性化
②指导形式的个别性、合作性
5.课程实施环境的开放性、灵活性
①学习空间的开放性
②学习时间的灵活性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目标是什么?谈谈你的教学设计中是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的?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目标是:
1.知识目标:
①体验性知识;②跨学科知识;③方法性知识。

2.态度目标:
综合课程的态度目标,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基本方面:
①效力感;②好奇心;③感动心;④自律心;⑤共生心。

3.能力目标:
综合课程着眼于后天的、显在的、广义的能力概念,强调环境和教育对于学生一般能力的培养,在解决现实的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形成自我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领导能力、表现能力、交往与交流能力和自学的能力。

①认知能力;②思考能力;③创造能力;④领导与被领导的能力;⑤表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每一个具体活动,都要有其具体目标。

在活动主题目标设计过程中,要关注如下几个方面:(1)要设计阶段目标。

由于学生每个活动阶段的活动方式不同,活动目标也就有差异。

如,活动主题确定阶段的目标设计,更多地关注问题意识、收集信息等方面的目标,活动实施阶段则比较关注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精神等目标,活动总结交流阶段则关注成果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等方面的目标。

(2)要将知识技能目标细化为可操作性目标。

如学会撰写小组活动计划、学会调查取样和数据统计的基本方法等。

(3)要注意目标设计语言的表述方式。

首先,要注意目标表述时的行为主体,目标的表述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

其次,在综合实践活动具体目标的设计通常使用“经历”、“体验”、“运用”、“了解”、“接触”、“参与”等行为动词;使用“形成……态度、情感、意识”等词语来表述具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方面的具体目标。

三、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要遵循哪些原则?
答: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要遵循下列原则:
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
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

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三大指定领域;
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四、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设计要遵循哪些原则?
答: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设计要遵循一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
主题活动主要靠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学生始终处于动态的活动之中,并居于主体地位。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活动,并积极参与活动组织管理、活动过程和评价过程,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和活动的主人。

2.实践性原则
主题活动设计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动脑动手,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从而扩大视野,拓宽知识,训练技能和发展多种能力。

3.综合性原则
主题活动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和多种能力解决问题,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综合考察和评价,产生综合性的教育功能。

4.过程性原则
教师在主题活动中关注和努力的根本对象,不是各种各样的“作品”,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说评价的主要依据是看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表现和态度的变化。

5.开放性原则
学生在主题活动中要有比较充分的思想和行为自由。

活动的空间不受课堂的限制,应根据确定的主题选择。

时间的安排应根据活动情况灵活掌握,不要受45分钟的限制。

活动中要允许学生中不同意见的存在,鼓励学生创造出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允许学生对活动方案大胆创新。

五、请以“我的四十岁的名片”为主题,设计一份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让学生认知自我,规划未来。

我的四十岁的名片
一、主题目标
1.促使学生认知自我,反省自我,积极开发自己的潜能,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理想。

2.通过了解名人或成功人士的成长足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3.通过资料搜集、合作探讨等环节,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活动过程:
1.内容
关于我的四十岁的名片的研究。

2.范围
①收集有关四十岁成功人士基本情况和这些人在学生时期的相关资料。

②了解父母、亲戚、老师在学生时期的理想和成长过程。

③访问本地区名人,了解本地区名人情况。

④利用网络或学校图书资料,阅读名人成长足迹,了解其奋斗历程。

3.方式
查阅资料、体验性的读书学习、社会调查、外出参观访问、社会实践。

4.组织形式
参观、实验活动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调查、访问、考察、收集资料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人数自定。

同时,小组间要经常交流信息。

5.时间分配
大约用3周时间。

三、指导要点:
1.活动前准备
①确定社会考察、参观、访问的地点、对象、时间,并由学生自主地制定考察、参观、访问的活动方案。

②与考察、参观、访问的对象(人与机构)取得联系,通过交流和磋商,确定活动的具体时间表。

③指导学生采访名人的方法和在图书馆查资料方法。

2.活动过程中的要求
①在活动实施中,再次考察并确定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自由和活动空间以及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的条件;
②活动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前提,鼓励学生参与设计并互相交流,讨论并评价活动方案;
③在活动中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判断、分析、评价,尽可能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
④及时了解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加强过程性管理和即时性的指导、点拨;
⑤要特别注意活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

3.活动后总结
①完成“我的四十岁的名片”的设计,并组织交流。

②撰写关于“我的四十岁的名片”的研究报告。

可从名人与普通人两个方面对照为主线进行多角度综合阐述。

设想还可以学生的观察日记、反思与建议等方式进行总结。

③在全班召开研究成果汇报会,在广谈所见所闻的基础上,让学生谈感想,充分认知自我,规划未来,树立远大、崇高的理想。

四、评价方式:
1.从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来评价。

从参与小组及班级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

2.从学生活动的技能、研究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的高低进行评价。

在了解了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之后,从学生对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整理材料、交往与表达等方面的技能、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进行分评价和总评价。

3.从名片设计的效果来评。

满分100分,其中版面设计20 ,美术设计20 ,名片内容20,整体构思20 ,感官效果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