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中考政治2018年与2017年考纲变化对比

安徽省中考政治2018年与2017年考纲变化对比


68.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69.分析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不同身份和不同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70.理解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有利于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删除“理解”,删除“有利于”,B升C)

71.设计一个社会公益服务志愿者的活动方案。(此条全部删除)

98.搜集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反映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资料,说明变化的原因,感受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


43.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44.在与同学发生争吵时,如何通过换位思考或其他方式来化解矛盾。

45.结合社会生活中与诚信有关的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努力做诚实的人。

(三)权利与义务
46.了解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规定。

47.学会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把懂得改为“学会”,A升C)

(三)法律与社会秩序
72.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73.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74.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75.增强法律意识,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76.知道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经,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

90.理解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删除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增加)理解维护国家统一、各民族的团结和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91.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92.分析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8.知道人与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39.学会换位思考,关心和尊重他人,做到与人友善,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因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40.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41.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帮助

42.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8.根据搜集到的“战胜困难和挫折,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事例,说明中学生应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9.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二)自尊自强
10.认识到实现人生的意义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

11.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


17.列举一些中外人物特别是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事例,或以自己和身边同学的生活故事为例,就“人生的意义”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学法用法
18.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19.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0.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93.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94.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增强忧患意识。

95.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96.理解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命运,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97.以“我的理想和选择”为题,探讨为实现理想应该如何努力。

63.根据一个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话题或现象,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

64.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65.主动参与多样化的班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体会温暖与力量。

(二)承担社会责任
66.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67.培养正义感,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删除“能够”,B升C)

81.知道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

82.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83.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84.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85.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
安徽省思想品德学科2018年与2017年考纲变化对比
成长中的我
(一)认识自我
考试内容
考试水平
A
B
C
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体会青春期的美好(修改:原来是“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知道心理卫生常识”)

2.学会克服青春期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促进生理与心理协调发展。

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

4.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48.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了解维护受教育权利的途径

49.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50.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

51.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52.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自觉尊重他人。

5.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知道认识自我的途径与方法。懂得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增加:懂得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

6.从“我心目中的我”、“同学心目中的我”、“老师心目中的我”和“父母心目中的我”等不同角度,给自己画像,全面认识自我整体形象。

7.当自己情绪冲动或低落时,如何利用倾诉、转移、换位、自我宽慰等方法,合理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29.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

30.学会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
31.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32.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

33.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21.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2.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23.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24.搜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典型案例,分析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意义。

53.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54.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自觉地尊重他人的隐私。

55.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

56.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57.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58.根据搜集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说明应如何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86.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87.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

88.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主题,根据本地区的环境状况,设计一次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

89.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少数民族风情。
12.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13.能够养成自信、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去掉能够,B升C)

14.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理解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及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重要性。

15.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16.通过调查或观察到的某个物种或某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感受生命世界的神奇,珍爱生命。

25.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26.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27.列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涉及未成年人容易沾染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

我与他人的关系
(一)交往与沟通
考试内容
A
B
C
28.(改“能够与”为“学会与”,B升C)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9.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

60.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61.关注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62.正确认识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77.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78.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维护法律的权威。

(增加)以“宪法在我心中”为题,探讨如何维护宪法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