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播的功能

传播的功能

传播的功能可以说在我们的生活中,传播现象无处不在处处在。

传播活动对于我们生活产生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

接触传播学的人都知道,美国政治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拉斯韦尔曾在《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中对传播的功能做了精辟的分析。

我想我们这些传播学的学子们对传播的功能的了解大概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吧。

事实上,对于传播的功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

而现在人们对传播功能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从传播功能的呈现方式上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2、从传播的释放效应上分为:正功能和负功能;3、从传播的应用的区位分为:思想功能和交际功能;4、从产生的渠道分为:个人的功能、组织的功能和社会的功能。

我个人认为,对于传播研究来讲,这些分类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大有益处。

但是,过于分散就会导致对传播的研究失去真正的应用意义。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传播并没有错误,而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研究,这些认识要能够反过来真正发挥它的“服务”功能。

切不能让我们的理论越讲越多而对于如何解决理论中所阐释的问题却丝毫不知。

鉴于此,我更倾向于从传播的释放效应方面来研究传播的功能。

对于传播来讲,我们最终所关注的是它的结果,也就是所谓的效果。

过程虽然很重要,那是我们在研究传播时所不可不关注的,而这些研究最终要为效果来服务。

我们研究的最终归宿应该是如何“疏通”过程,以期达到理想的“结果”。

正如郭庆光在《传播学教程》中所讲:“传播学研究的任务,正在于找到正确发挥大众传播积极功能的机制和规律,而最大限度的防止其消极功能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116)基于这种认识,我个人比较赞同《军事传播学导论》中对大众传播的正负功能的划分。

不过,在具体的论述上我不敢苟同。

下面我简单整理分析一下有关传播学者对传播功能的论述并提出我的看法。

一、传播功能的代表性论述及个人解析:(一)拉斯韦尔“三功能说”:1、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1948年)一文中,将传播的基本功能概括为:环境监测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2、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通常被学界认为是经典性的论述。

它不仅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在内的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本功能,大众传播不仅具备这些功能,而且起着突出的作用。

但是,这种说法是很谨慎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他并非从传播本身来进行界定。

所以他之所以为经典一方面在于他是开拓者,他最先梳理了对传播功能的认识;另一方面,他对问题的认识高度概括,宁缺毋滥。

(二)赖特“四功能说”:1、美国社会学家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1959年)中,继承了拉斯韦尔的观点,提出了“四功能说”:环境监测、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

2、在这里有些学者将社会化功能(即拉斯韦尔的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称之为教育功能。

而我想强调的是解释与规定(即拉斯韦尔的社会协调功能),这里无论是拉斯韦尔还是赖特都试图在强调传播协调能力,或者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引导能力。

而值得关注的是他们眼中的这种协调或者是引导能力是非强制性的。

而《军事传播学导论》中提出的形成议程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强调了传播的强制性的一方面能力。

这个问题我们后面再说。

我感觉当时拉斯韦尔和赖特没有强调传播的强制性受当时的传播研究环境有关。

因为20世纪四五年代正是有限效果理论大行其道的时期。

(三)施拉姆的功能观:传播功能内外观(传播学概论第二版)传播的功能(军事传播学导论)1、我要把这两个表列出来是因为我有一点疑问。

也许是因为翻译的问题,两者表述上不尽相同。

在表的最中间一个讲劝说,命令;一个讲劝说功能。

虽然两者都提到了劝说,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拉斯韦尔所讲的社会协调功能和赖特所讲的解释与规定。

而传播学概论第二版中翻译过来还有一个命令的意思。

如果真有此意那这就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能力了,是完全区别于劝说的。

正如我们前面讲的一样,拉斯韦尔和赖特都仅强调了劝说或引导能力,没有强调强制性。

我还说不清楚施拉姆本意当中有没有肯定这种强制性,但是我个人认为这里一定可以有强制性的功能。

大体上来说也就是上面所讲的“命令”。

2、施拉姆的功能观被大多数传播学者所接受,也有人认为他不适合人际传播。

不过我觉得当从大众传播的正功能方面(积极方面)讲,施拉姆的提法可谓天衣无缝。

只不过具体的延伸意义需要阐明的更清楚一点。

这个问题后面我会专门论述。

(四)拉杂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1、美国社会学家拉杂斯菲尔德和默顿在《大众传播的社会作用》一文中提出,大众传播的三种功能: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和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

2、这里终于有人认识到了大众传播的负面作用了,值得鼓励。

而且终于有人强调强制性的作用了。

虽然这种提法不像拉斯韦尔一样具有相当给力的概括能力,但是他触及了很多的盲点。

我更愿意把他们看做对以往传播学者论述的一种补充。

同时我认为所谓的社会地位赋予功能,应该仅仅是雷达功能(或环境监测功能)的一种延伸。

(五)几种其它观点:1、国际传播问题研究委员会在《多种声音,一个世界》的报告中归纳了传播的8种主要功能:获得消息情报、社会化、动力、辩论和讨论、教育、发展文化、娱乐、一体化。

2、罗宾森从语言学角度概括了人际传播的13种功能:避免不愉快的行动、接受社会规范、美感、寒暄、允诺与保证、节制自我、节制他人、感叹、表达社会属性、显示任务关系、非语言领域的参照、教育、询问。

3、英国传播学家沃森和希尔在《传播学和媒介研究词典》中传播的功能概括为:○1工具功能,即实现某事或获得某物;○2控制功能,即劝导某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动;○3报道功能,就是认识或报道某物;○4表达功能,即表示感情或通过某种方式使自己为他人所理解;○5社会联系功能,即参与社会交际;○6减轻忧虑功能,即处理好某一问题,减少对某事物的忧虑;○7刺激功能,就是对感兴趣的事物作出反应;○8明确角色功能,是指由于情况需要而扮演某种角色。

这几种说法分类比较细,对于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具体操作研究时会有帮助。

但是,我们应强调一点概括性。

如果这样分下去可能一人会有一种说法,这还了得。

(六)《军事传播学导论》中的正负功能论:1、传播的正功能:○1监测功能○2协调功能○3教育功能○4娱乐功能○5授予社会地位功能○6形成议题功能2、传播的负功能:○1传播导向偏差产生判断误导○2传播代价低廉占有时间资源○3传播内容平庸退化审美能力3、我比较赞同通过这种方式对传播的功能进行划分,方便准确又一目了然。

在这里我主要说一下我的看法。

(1)形成议题功能是不是大众传播的正功能?我个人认为形成议题的确是大众传播所具有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未必一定会对社会形成积极地作用,因此将形成议题的功能列入正功能行列有待考虑。

根据我的理解,如果进一步考察大众传播的形成议题的功能可以发现,当大众传播进行的议程设置所传递的内容对社会产生积极地意义时,实质上也就是施拉姆所讲的传播功能资讯操作、决策管理的外观面即劝说、命令。

在大众传播没有刻意施加影响的情况下,那种能力体现为劝说式的非强制性功能,当大众传播经过精心的设置议程试图达到某种目的时,这就是一种命令式的强制性功能。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就是拉杂斯菲尔德和默顿所讲的社会规范的强制功能)同时,如果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中对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这就应该属于负功能的范畴,也就是所谓的传播导向偏差产生判断误导。

(2)有没有必要单独提出大众传播的授予社会地位的功能?我个人认为多此一举,因为这种功能只能算是社会雷达功能或议程设置功能(按照我的理解也就是资讯操作、决策管理功能)的延伸。

当大众传播是有意识对某人或某物的问题进行传播时,这种赋予社会地位的做法实质上是一种大众传播地议程设置,也就是大众传播资讯操作,决策管理功能外观面的强制性的一方面。

当大众传播是无意识的对某人或某物的问题进行传播时,即便他可以产生赋予社会地位的功能,那这种功能也仅仅是社会雷达功能的一种延伸。

因为大众传播提供的信息有些满足于人们的资讯需要,有些则不一定是人们所需的。

虽然这些信息并不一定带有特定的目的,可一旦信息传递给受众并定会给人们产生一种影响。

某人或某物的社会地位就是在这样的无意状态下也可以产生。

二、我对传播功能的界定:为了使人们更清晰地认识传播的功能,我比较认同对通过功能的释放效应来对功能进行分类,这也就是所谓的传播的正负功能论。

同时我认为前人对传播的正功能认识已经比较全面,但是对于每种功能具体发挥的作用并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对这种功能产生效果甚至一些附带影响分析不够。

所以导致后来一些学者对一些现象总是爱锦上添花。

基于此,我着重对施拉姆的传播功能进行一下解析以期使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为明朗化。

同时也对于传播的负功能稍作补充。

应该注意我在这里所讲的传播功能主要是指大众传播功能。

这些功能并不像拉斯韦尔所讲的一样几乎可以满足各种传播的功能。

本人能力有限暂时就先提供一种吧!(一)大众传播的正功能:1、社会雷达功能:(1)大众传播通过对社会信息的大量报道,提供给人们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人们通过这个窗口来认识世界。

但是在这里人们接触到的信息仅仅是经过媒介所提示的二首信息。

应该肯定这种信息依然可以被人们用来认识世界。

同时,应该注意这种功能可能延伸出的负面影响,即信息过度,导向偏差,内容平庸,虚假信息,垄断信息。

(这里所讲的社会雷达功能不包括这些负面因素。

)(2)当我们步入21世纪以后,我们发现即便是电子媒介迅猛发展的今天,图书、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介并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

一方面,他们由于自身的易保存,记录方便,深度精炼等优势发挥着不同于电子媒介的特殊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他们自身的时效性、成本费用等方面的劣势,反而使他们避免了信息超载等现象。

电子媒介强有力的时空突破能力更为大众传播增添了不少光彩。

可以肯定不同媒介的相互融合成为媒介发展的大趋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传递着不同类型的信息,彼此照相呼应使大众传播的社会雷达功能得以完美呈现。

2、社会控制功能:(1)大众传播可以执行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关系的任务。

在今天人们越来越发现大众传播在宣传思想,解释政策,引导舆论方面的独特作用。

在这里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功能表现出来的形式比较多,所采取的方法也并非单一的。

正是人们对这方面问题的忽略才导致了对传播功能的理解越来越繁杂。

事实上,由信息传递所带来的一切社会影响的问题都应该属于社会控制功能。

(2)这种功能的发挥从头到尾与议程设置密不可分。

因为控制并非由媒介单独来完成,这一定包含了媒介背后的传播者的人为因素。

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这种议程设置有两种实现方式。

一种是非强制性的劝说式,另一种是强制性的命令式。

前者仅仅通过一般性的信息传递来实现,这一过程传者并没有刻意产用强制性的方式来试图全方位对受众产生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