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知识培训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知识培训
1997
2002
2007
2010
2012
2013
2015
2016
提出“以信息化带动 工业化,以工业化促 进信息化”的战略思 想
提出“推动信息化 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加快经济社会各领 域信息化”的战略 思想
《信息化和工业化 深度融合专项行动 计划(2013-2018 年)》提出了“两 化融合管理体系贯 标”的要求
14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1.5两化融合的内涵
我们对两化融合的理解
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来理解两化融合的内涵 现代企业的两大显著特征:现代化技术&现代化管理 当前信息技术已成为工业化的第一推动技术,生产自动化和信息 化推动了企业的全面现代化 企业管理现代化通常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 手段、管理人才和管理制度等六个方面的现代化。利用信息技术
组织实施企业管理能力 提升工程,加快信息化 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标准制定和应用推广, 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和组 织方式变革,建立组织 管理新模式。
4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1.2工业4.0
5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1.2工业4.0
6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1.2工业4.0
7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1.3中国制造2025
通过近年来的实践 探索,工信部明确提出, 要把推广两化融合管理 体系作为重要的路径和 抓手。2013年以来,工 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制定 了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 系的国家标准。2014年 首批选择了 500 家企业 开展贯标试点,推动两 化融合向更高阶段跃升。
22
过渡页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第二章
第三章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领导小组: 组 长:苗 圩 副组长:杨学山 田世宏 李德成 专家指导委员会: 顾 问:刘源张 院士 吴 澄 院士 柴天佑 院士 组 长:王安耕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 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
合,管理体系既是制造业创新发展 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信息化条件 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方法 和重要途径。
24
第二章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2.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概念
管理体系的表现形式
组织架构
管理手册、方针、目标 管理过程、标准 操作手册、指南
体 系 文 件
模板、表单
基础资源
人员
资金
设施
技术
……
25
第二章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2.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概念
管理体系的运行方法
26
第二章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2.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概念
10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1.4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对比
由于中德两国经济战略定位和发展情况的不同,两国在制造业方面处于不 同的阶段,而且基础也不一样。 在定位上,德国的“工业4.0”提出实现智能化工厂和智能制造,由数字化 向智能化迈进,“中国制造2025”提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 为本的发展战略。德国要由制造强国向超级强国转变,中国则要由制造大国向制 造强国转变 。 目前,德国已经跨越了“工业2.0”与“工业3.0”阶段,主要聚焦在高端 的产业和产业的高端环节,需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但对于中国的工业发展现状, 国内专家普遍认为仍处于“工业2.0”与“工业3.0”并行发展阶段。
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内涵
什么是信息化?《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明确提
出,“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 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 程。”
关于工业化,国内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工业化是农业国向工业
国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从以农业生产为主转化为 以工业生产为主的发展过程。 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关键在于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具体而
8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பைடு நூலகம்
1.3中国制造2025
规划力争通过“三步走”来实现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第二步:到 2035 年 , 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 国阵营中等水平。 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
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9
第一章
20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1.6两化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抓手
企业两化融合需破解的三大问题
21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1.6两化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抓手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必须找准抓手
目前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还存在诸多问题
1 2 3 4 5
企业作为微观主体,未能有效地利用信息化进行加工生产,缺乏对生产方式、管理
转型升级=两化融合
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出我国工业的基础优势,与新技术有效融合,那么传统工业将打开 发展空间。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将迎来重大机遇。因此,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 应用不断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使柔性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日益成为生 产方式变革的方向,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的融合,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也成 为《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的主线。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宏大尺度来看,我们身处生产力爆炸的信息化时代,也是瞬息万变
17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1.5两化融合的内涵
两化融合更不局限于信息化
组织 架构
传统信息化视角
两化融合视角
数据
技术
业务 流程
18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1.5两化融合的内涵
两化融合的发展阶段
19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1.6两化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抓手
目前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还存在诸多问题
两化融合的主要困难是管理问题。但企业以两化融合推进转
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数据,中国制造业净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增加 值在世界占比达到20.8%,是个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由于工业基础比较 薄弱,在基础零部件、材料、工艺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仍面临着质量 的问题,发达国家早在“工业2.0”时代已经解决了,因此中国还不能算是“制 造强国”。
实现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基本特
征。 两化融合,简单地说就是应用信息技术来推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方位的变革,实现企业的全面现代化。 15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1.5两化融合的内涵
两化融合不是简单的企业信息化
企业战略
企业核心竞争力
各类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实施
如果企业的信息化活动不是围绕企业战略和核心竞争力展开,则无法形成合力,有效帮助企业发展。
两化融合的概念
1.3中国制造2025
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 (一)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六)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二)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七)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三)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五)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八)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九)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等
16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1.5两化融合的内涵
两化融合是与企业战略和核心竞争力向匹配的信息化 HRIS OA 两 化 融 合 方 针 ︑ 目 标 和 规 划
PLM
ERP
CRM
企业战略
企业核心竞争力
SCM
MES
各类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实施
只有围绕企业战略和核心竞争力展开的信息化活动,成为企业运作的基础,才能称之为两化融合。
言,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进两化融合
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同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促进 两化融合发展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经之路和有效战略选择。
13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1.5两化融合的内涵
两化融合的基本概念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企业围绕其战略目标,将信息化 作为企业的内生发展要素夯实工业化基础,推进数据、技术、业务流 程、组织结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充分挖掘资源配置潜力,不断 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创新发展、 智能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过程。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试行)》
联合工作组:电子一所、电子四院、电子五所、电信研究院、中企联、清华大学、北自所、地方工 业和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代表、重点企业代表、其他相关研究院所等。
28
第二章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2.3两化融合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关系
两化融合
针对性的优化
科学有效的规划
持之以恒的执行
定期全面的回顾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29
第二章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及意义
23
第二章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2.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概念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在企业原有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创新的基 础上,通过企业两化融合过程的制度化、流程化,用一种新的管理模
式代替工业化时代已经过时的传统管理模式。从德鲁克到加里.哈默,
都说明了在两化深度融合的二十一世纪,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创新 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德国“工业4.0”是在“工业3.0”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中国还处于“工业 2.0”的后期阶段,中国面临着“工业2.0”要补课、“工业3.0”要普及、“工 业4.0”要示范跟上的处境。中国的制造企业要能够快速地进化,实现“中国制 造2025”战略目标,必须快速的转型升级。
11
第一章
两化融合的概念
1.5两化融合的内涵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