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胶囊剂

胶囊剂

第十一章胶囊剂
第一节概述
一、胶囊剂的特点
①外观光洁,美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减小药物的刺激性,便于服用;
②与片剂、丸剂比较,在胃肠道中崩解快、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
③药物充填于胶囊中,与光线、空气和湿气隔绝,提高药物稳定性;
④制成不同释药速度和释药方式的胶囊剂,可定时定位释放药物。

不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
①药物的水溶液或稀乙醇液;②易溶性及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③易风化的药物;④吸湿性药物。

不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有
A.药物的水溶液
B.易溶性及刺激性强的药物
C.药物的稀乙醇液
D.易风化的药物
E.吸湿性药物『正确答案』ABCDE
二、胶囊剂的分类
1.硬胶囊
2.软胶囊
3.肠溶胶囊
4.缓释胶囊
5.控释胶囊
第二节胶囊剂的制备
一、硬胶囊的制备
1.空胶囊的制备(1)原料:明胶
(2)辅料:
①增塑剂,如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等;②增稠剂,如琼脂;
③遮光剂,如二氧化钛;④着色剂,如柠檬黄、胭脂红等;
⑤防腐剂,如对羟基苯甲酸酯类;⑥增光剂,如十二烷基磺酸钠;
⑦芳香矫味剂,如乙基香草醛等。

制备空胶囊的主要原料为
A.羧甲基纤维素钠
B.二氧化钛
C.十二烷基磺酸钠
D.明胶√
E.尼泊金乙酯『正确答案』D
(3)空胶囊的规格与选用:规格由大到小分为000、00、0、1、2、3、4、5号共8种,号数越大,容积越小。

空胶囊的选择在理论上应先测定待填充物料的堆密度,然后根据应装剂量计算其所占容积,以选用最小的空胶囊。

一般多凭经验或试装来决定选择适当号码的空胶囊。

常用的空胶囊为0~3号。

2.药物的填充
(1)药物的处理除另有规定外,硬胶囊中填充的药物一般应为均匀的颗粒或细粉。

①剂量小的药物可直接粉碎成细粉,混匀后填充;
②麻醉药、毒剧药应稀释后填充;
③剂量较大的药物可部分或全部提取制成稠膏,再与其余药材的细粉或适宜辅料混匀,干燥后粉碎,混匀后填充,或制成颗粒或制成微丸后再填充;
④挥发油应先用吸收剂或方中其他药物细粉吸收,或制成包合物或微囊后再填充;
⑤易引湿或混合后发生共熔的药物可酌加适量稀释剂,混匀后填充。

(2)药物填充方法
小量制备时,一般采用硬胶囊分装器手工填充。

大生产时,目前常用半自动或全自动胶囊填充机填充。

二、软胶囊的制备
1.软胶囊对充填药物的要求
软胶囊可填充各种油类或对囊壁无溶解作用的液体药物、药物溶液或混悬液,也可充填固体粉末或颗粒。

2.软胶囊的制法
(1)压制法(2)滴制法
关于胶囊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软胶囊可填充对囊壁无溶解作用的药物溶液或混悬液
B.填充于软胶囊中的药液,其pH应控制在6.5~9.5之间√
C.软胶囊内容物常用的分散介质是植物油及聚乙二醇400等
D.硬胶囊不可填充易风化或吸湿性强的药物
E.剂量小的药物可直接粉碎成细粉,混匀后填充于硬胶囊中
『正确答案』B
第三节胶囊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一、胶囊剂的质量要求
硬胶囊内容物的含水量不得超过9.0%(内容物为液体或半固体者不检查水分)。

硬胶囊的崩解时限为30分钟,软胶囊的崩解时限为1小时;肠溶胶囊先在盐酸溶液(9→1000)中检查2小时,每粒的囊壳均不得有裂缝或崩解现象,而在人工肠液中1小时内应全部崩解。

装量差异限度应在标示装量(或平均装量)的±10.0%以内,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粒,并不得有1粒超出限度的1倍。

二、胶囊剂的质量检查: 1.水分 2.装量差异 3.崩解时限 4.微生物限度
第四节胶囊剂典型品种举例
例1 八珍益母胶囊
【处方】
益母草273g 党参68g 炒白术68g 茯苓68g 甘草34g 当归137g 酒白芍68g 川芎68g 熟地黄137g
【制法】
以上九味,茯苓22.5 g与酒白芍粉碎成粗粉,备用;当归、川芎、炒白术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其余党参等四味及剩余茯苓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h,煎液滤过,滤液合并,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60℃),加入上述粗粉,搅匀,80~90℃烘干,粉碎,加适量淀粉,过筛,混匀,用90%乙醇制颗粒,干燥,喷入上述挥发油,密封,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

例2 生脉胶囊
【处方】红参330g 麦冬660g 五味子330g
【制法】
以上三味,取红参200g,粉碎成细粉,备用;剩余红参粉碎成粗粉,用75%乙醇作溶剂,浸渍24h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715ml。

将五味子粉碎成粗粉,水蒸气蒸馏,蒸馏液备用;残渣与麦冬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2h,第二次1.5h,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25(6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静置,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与上述渗漉液、蒸馏液及红参细粉混匀,制粒,干燥,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

例3六味地黄软胶囊
【处方】
熟地黄480g 酒萸肉240g 牡丹皮180g 山药240g 茯苓180g 泽泻180g
【制法】
以上六味,牡丹皮蒸馏提取挥发性成分,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酒萸肉用7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2h,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备用。

熟地黄、山药、泽泻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h,第二次1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50%),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静置48h,取上清液与上述酒萸肉提取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备用;茯苓加水煎煮后,于80℃温浸二次,每次1.5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50℃)的清膏,与上述备用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50℃)的稠膏,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牡丹皮挥发性成分及精制大豆油,混匀,制成软胶囊1000粒,即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