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农村饮水安全论文农村安全饮水论文

关于农村饮水安全论文农村安全饮水论文

关于农村饮水安全论文农村安全饮水论文
绩溪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探讨
摘要综述绩溪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对实现农村饮水十二五规划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饮水;水质污染;水资源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中重要内容之一。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对饮水安全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想办法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绝不能让群众再喝高氟水”;“要增强紧迫感,深入调研,科学论证,提出解决方案,认真加以落实,使群众能喝上“放心水”。

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也指出:五年来解决了9748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2009年再解决600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中央领导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解决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作创造出很好的政治与经济基础。

1 绩溪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
绩溪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国土面积1116km2,全县人口1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2万人,其中有6.94万人存在饮水安全问题。

绩溪县政府长期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建国以来,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解决了蓄引水灌溉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同时,结合蓄、引、提等灌溉工程的建设,局部解决了部分农村的饮水困难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解决农村饮水问题作为专项投资项目正式列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在工作展开的初期,采取以工代赈方式与小型农田水利补助经费专项资金等措施解决了部分农村饮水
困难地区的问题,部分地区村民自筹资金也兴建了一些规模小、但供水保障率低。

2009年年底,全县共累计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3.42万人,达到“十一五”规划要求的实施进度,目前,还有3.52万人饮水困难的村民,主要是近年来新出现的饮水困难人口。

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水质污染严重。

绩溪县地处皖南山区,长江流域与钱塘江流域分水岭横贯其县境中部地带,县境内基本无客水通过,近年来受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县境的极端气候发生频繁,连续4年年降水总量偏小2-3成,导致水资源总量呈下降趋势,严重威胁饮水安全。

每逢夹秋旱与冬旱季节,主要靠山涧小溪供水的供水设施,时常干涸、断流,造成村、镇水环境的恶化,局部恶性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

水源的污染和水环境的破坏,对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缺乏科学的长远规划、农村供水工程小而分散、建设标准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涉及全县的广大农村地区,尽管通过近30年的投资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缺乏科学地、规模化的规划,造成目前的工程规模小,且分散的局面,大部分工程的日供水量在300m3以下,而且大部分的供水方式采用水源直供的
方式,设施简陋,缺少必要的水处理和消毒设施,建设标准低,每逢梅雨季节,山洪暴发,供水水质混浊,管道堵塞,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经常影响了正常供水。

3)工程建设投资渠道单一,管理技术力量薄弱,尚未建立良性的长效机制。

目前,绩溪县的饮水安全工程投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是以国家投资为主,集体和受益群众投资投劳为辅的建设方式,所建工程均为小型供水工程。

县级水利部门技术人员具体从事专业农村饮水安全人员较少,从而制约了工程建设的进度与质量。

另外,所建工程大部都未建立水费征收制度,只能征收小部分工程管网的抢修费用,工程的管理人员待遇低,收入无保障,也难以留住有一定素质的人才,管理滞后的局面一直难以改观。

部分集中供水工程,由于受自然、经济条件、农民卫生用水意识等影响,水费征收困难,设备维护、工程运行等难度加大,所有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制约了农村饮水工程运行长效机制的建立。

2 科学地、可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几点建议
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地制定农村饮水安全的规划,循序渐进地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针对目前农村饮水安全所存在的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优先解决对农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饮水安全问题,根据绩溪县情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与编制科学的、高标准的、可操作性的绩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在县城自来水厂管网能力延伸的区域(瀛洲、临溪等地),尽量使农民用上城镇供水。

在水源有
保障、人口较集中的区域(如伏岭、坎头、扬溪、上庄、长安等村镇),尽量兴建规模集中供水工程,提高用水的保障率。

在经济欠发达、农民收入很低,村民居点分散的区域,可建分散式供水工程,重点解决岭南区域含氟水问题及直接饮用河水污染问题。

2)加强建管机制,拓宽投资渠道。

2005年,宣城市出台了《宣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从规章制度上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进行了规范,2007年参照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县级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需进一步抓紧抓好《实施方案》的贯彻,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投资,建设与管理工作,以保证水源水质与工程的长效运行。

在争取中央、省级投资的同时,县财政尽可能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的资金投入,同时大力探索市场化投资运作方式,在人口相对集中、水源有保障、条件成熟的区域,适应吸收民营资本进入饮水安全工程投资渠道中来,逐步规模化、规范化运行与管理。

实行特许经营许可制度,明确责、权、利,即解决了集中供水、规模水厂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又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问题。

3)尽快建立水源地保护措施,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

确保农村饮用水源卫生,保障农民用上足量有保障、安全的水,需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同时加强水源水质的管理和保护,科学、合理规划水源保护区和饮水安全工程保护范围,合理解决垦耕、放畜与水源保护区的关系,因地制宜,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从水源
上确保水质检测、监测工作,确保安全用水。

另外,需兴建必要的排水系统,生活污水争取通过管道、涵管集中处理,在美化环境的同时,避免水源地二次污染。

4)加强工程监管指导,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县水务部门在积极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时,积极组织技术深入施工现场,指导工作,在现场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工程的质量。

县发展改革部门配合做好规划、项目的报批、审批等工作。

财政部门积极做好建设资金的筹措。

审计部门对项目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管。

各部门相互协调,积极协作。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过程中,进一步采用多种形式宣传,通过发布宣传标语,民生工程政策简要,电视媒体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意义,工程资金的筹措、使用情况张贴上榜,向群众交底,充分发挥民主监督,增加群众的参与监督管理意识,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政策家喻户晓,推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科学地、可持续性发展。

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我国到2013年底将全部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村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0%,至2020年底农村基本普及自来水,其中全部乡镇实现自来水化。

在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同时,力求解决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

争取在2020 年基本解决我县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争取让全县14.2万多农村人口喝上放心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