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历史科辅导讲义(第 1 讲)学生姓名:授课教师:张素凤授课时间:2013.04.21课前练习:12.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13.开元时(713-741年),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聚如山,舶深六七丈”。
从材料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A.广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口B.唐朝时海外贸易十分繁荣C.唐代的手工业很发达D.指南针运用于航海14.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
……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
”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A. 审判制度沿用前清B. 政体变化不甚明显C. 平等制度遭受玷污D. 等级观念根深蒂固15.有学者认为,改订新约运动取消了帝国主义在不平等条约中的一些特权,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关税自主,收回了一部分法权、租界和租借地,签订了近代以来第一批相对平等的新约,是此前历次收回主权运动成绩最大的一次。
这场运动的发起者是A. 大清政府B. 南京临时政府C. 北洋政府D. 南京国民政府16.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12.8%;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
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A.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B.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C.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D.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17.民国时期的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
”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A.李鸿章B.冯桂芬C.康有为D.陈独秀18.《申报》曾报道:1919年6月北京某机关接到里昂三十日发无线电云,二十八日下午三时,……突有某国代表拒绝签字,各国代表大为震动。
日本代表尤为惊异之邑云云,观似拒绝签字者即系我国代表。
该材料说明A.五四运动取得了完全胜利B.我国代表受到了国内群众运动的影响C.中国政府维护了国家主权D.我国代表在会议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19.日本今井武夫在《支那事变的回想》中写道:“在中国事变的开头,日本方面有一部分人以为一个回合就可以使中国军订立城下之盟。
这种思想如白日梦一样消逝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事变”引发了中美关系走向破裂B.“事变”促成了中国全民族抗日C.“事变”是指日本全面侵华D.淞沪会战导致了日本“白日梦的消逝”20.“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这条“相反的道路”的起点是A.领导工人运动B.发动南昌起义C.创建井冈山根据地D.召开八七会议21.有人认为:“战争,更正确地说,是临时政府没有能力结束战争,成了列宁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新经济政策使人民获得了“和平、土地和面包”B.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的矛盾C.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倒行逆施D.“七月流血事件”使临时政府丧失了人民的支持22.有人说,1954年的资本主义和1854年的资本主义,只不过有依稀相同之处。
他主要是是指:()A.19世纪50年代的资本主义受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B.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与传统的自由资本主义大不相同C.冷战的开始使得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趋于保守D.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国家结构发生巨大变化23.恩格斯说“除了细节的真实,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这种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文学流派是A.浪漫主义B.现代主义C.现实主义D.古典主义38.(25分)消费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消费的内容、方式和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材料五:城市和农村的粮食消费量(1952—1961)(人均公斤)年份全国城市农村1952 197.5 ——1957 203.0 196.0 204.51961 —180.8 153.5——据费正清、罗德里克·麦克法考尔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整理请回答:(4)材料五中,1952—1957年和1957—1961年中国的粮食消费量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变化的原因。
(6分)(3)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基层的管理模式有何创新?新管理模式的实施有何意义?(5分)39.(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世纪后期)神学和基督教会对现实生活的控制受到当时由个人探究得出的新的道德准则和社会准则的挑战,并最终为后者所取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世界近代史上挑战神学和基督教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史实),简要分析这些“挑战”出现的原因。
(10分)知识点一:课间练习:1、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2.克拉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他是雅典郊区的一位农民。
以下关于他的政治生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他每年要去城里参加几十次公民大会,而且开会期间还有补贴B .他的妻子要求跟他一起去开会,他说会议不准许妇女参加C .会议投票决定是否与波斯帝国开战时,他被告知无权投票D .他在会上发言谴责贵族库马斯尼,说他是国家的敌人3.(2012·济南模拟)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前425年)说:“在这里发表出来的,乃是哈里卡尔纳索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他之所以要把这些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至于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他们的光彩……”下列不能成为希罗多德记载的希腊人的“丰功伟绩”的是( )世界古代史(古代希腊罗马) 政治 民主:古希腊 法治: 古罗马 特点 机构设置影响国家发展——罗马法的演变共和国 ——习惯法—《十二》(渊源)(平民—贵族)罗马扩张——公民法—万民法(发展)帝国———《民法大全》(完备)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泰勒斯、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想:A .实行直接民主,是西方民主的源头B .颁布了适用于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C .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D .民主政治促进学术、文艺多元发展4. (2012·临沂模拟)之所以说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 )A .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B .维护巩固了罗马帝国统治C .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罪恶D .给予自由民和奴隶公民权知识点二:课间练习:1.《世界历史》解说词中写道:“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 来高度概括地理大发现的动机,它们分别是英文黄金(Gold)、上帝(God)和荣誉(Glory)的首写字母。
”材料所说的“地理大发现的动机”有( ) ①向往和追求黄金 ②传播天主教 ③抢占殖民地 ④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2. “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
”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A .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B .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C .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D .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3.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业中心逐渐从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北大西洋沿岸。
这一转移对荷兰的影响不包括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新航路—殖民—一工—二工)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制度)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巴黎公社运动(文艺—宗教—启蒙) (伽利略、牛顿、达尔文、瓦特、爱迪生)经济: 政治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科技:思想马克思主义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文学艺术:文学、音乐、美术、影视艺术A.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成立荷兰共和国B.航运业占据压倒性优势,控制东西方商路C.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D.形成了荷兰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中新网于2011年6月30日以“菲律宾境内出现新物种”为题报道“一支由35名美国和菲律宾科学家组成的科考队在菲律宾境内发现200多种新型海洋无脊椎动物、11种鱼类和至少40种蜘蛛”。
如果我们以“物种及物种交流”为主题进行探究的话,在人类历史上,世界范围内的物种交流最早可以追溯到()A.中国秦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B.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大洲之间的交流C.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各大洲更加紧密的联系D.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后生物技术的发展5.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人们对历史事件往往会有不同的解释。
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是()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6.“历史宽恕了他,因为在玉米中保藏着大量的财富……其价值远远超过了所有的黄金。
”“他”作出的主要贡献是()A.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B.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C.组建贸易公司,促进贸易发展D.带回香料,丰富欧洲人的生活7.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D.促使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8.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在为美洲的殖民地进行宣传时这样写道:他们将得到的是有关我们宗教信仰的知识,而我们将得到的是这一地区所拥有的那种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