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技术课件
例2:已知系统的输入
,判断是否失真。
例3:已知系统的输入
x ( t ) cos 0 t
,判断是否失真。
电阻式传感器
一、变阻式传感器
R
1.结构:
l A
R kl x
S dR dx kl
R k
S dR d k
2.测量电路:
不考虑外接电路影响时:
U
y
U
1 1 j
,
求系统的稳定输出。 (4)脉冲响应函数 系统的输入为单位脉冲函数,即 x ( t ) ( t )时,系统的输出
即为脉冲响应函数 h (t )。它是对测试系统动态特性的时域描述。
系统的动态 特性描述
频域-频率响应函数 H ( )
拉普拉斯变换对
时域-脉冲响应函数 h (t )
非线性度 =
B A 100 %
拟合直线的确定,常用的主要有两种:端基直线和独立直线。 (1)端基直线是指通过测量范围的上下限点的直线。
显然用端基直线来代替实际的输入、输出曲线,其求解过程 比较简单,但是其非线性度较差。 (2)独立直线是指使输入与输出曲线上各点的线性误差
Bi
2
最小的直线。
(2)灵敏度 ☆
按被测量 结构型,如电容式,电阻应变片; 转换特征 (构成原 物性型,如压电式,水银温度计,双 理) 金属片 能量控制型,如RLC式 能量转换型,如热电偶温度计 模拟式
按能量传 递方式
按输出量
数字式
输出量为数字信号
5 .传感器选用原则 1.灵敏度: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可以感知越小的变化量, 即被测量稍有微小变化时,传感器即有较大的输出。 2.线性范围:线性范围愈宽,则表明传感器的工作量程愈大。 3.响应特性:在所测频率范围内尽量保持不失真。 4.稳定性:经过长期使用以后,其输出特性不发生变化的性能。 影响传感器稳定性的因素是时间与环境。 5.精确度:表示传感器的输出与被测量的对应程度。 传感器精确度愈高,价格越昂贵,因此应从实际出发来选择。 6.其它选用原则
第一章
传感器技术概述
1. 传感器定义
传感器——将被测量按一定规律转换成便于应用的某种物
理量的装置。
被测量
电量
目前,传感器转换后的信号大多为电信号。因而从 狭义上讲,传感器是把外界输入的非电信号转换成电信
号的装置。
2.传感器的作用
人体系统与机器系统的对应关系 传感器——类似于人的感觉器官,是人类感官的延伸。 作用:将被测量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测试系统中的后续环节。
S= y x
作用:用来描述测试系统对输入信号变化的一种反应能力。 1、对于定常线性系统,其灵敏度恒为常数。 2、实际的测试系统,灵敏度为定度曲线上该点处切线的斜率。 3、量纲:取决于输入和输出量的单位。
(3)分辨力:测试系统所能检测出来的输入量的最小变化量。
通常是以最小单位输出量所对应的输入量来表示。 数字测试系统--输出显示系统的最后一位
6. 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1、日常生活
在家电产品和办公自动化产品设计中,人们大量的应用
了传感器和测试技术来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
透光率传感器
指纹传感器
全自动洗衣机中的传感器: 衣物重量传感器,衣质传 感器,水温传感器,水质 传感器,洗净度传感器, 液位传感器,电阻传感器 (衣物烘干检测)。
温湿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0
Rp
Rx
U
U
0
x
xp
考虑外接电路影响时: U
y
0
xp x
Rp R1
(1
x xp
)
3.特点: (1)结构简单、使用简便、稳定性好。 (2)分辨力低,受电阻丝直径的限制。适合大位移的测量。 (3)噪声大。 二、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1.结构:丝式、箔式、金属膜片 2.工作原理:基于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 若金属丝的长度为L,截面积为S,电阻率为ρ ,其未受力时 的电阻为R,则:
d y (t ) dt
k y (t ) x (t )
(3)频率响应函数 H ( )
在初始条件为零的前提下,定义频率响应函数
H ( ) Y ( ) X ( )
求法: (1)若已知 H ( s ),则在 s j 中,令 s j ,将其代入 H ( s ) 即得 H ( ) (2)若已知微分方程,作傅里叶变换,则
分类法 按被测量 种类 按工作原 理分类 型式 位移、温度、压力、流量 应变式、电容式、电感式、压电式、 光电式 说明 这种分类便于传感器的 管理 以传感器对信号转换的 原理命名 通过改变传感器元件的 参数实现信号转换。 依靠敏感元件本身物理 性质随被测量变化实现 信号转换。 传感器输出能量由外部 供给,但受被测量控制。 传感器输出量直接由被 测量能量转换而得。 输出量为模拟信号
只反映系统的传输特性,与系统具体的物理结构无关。 分母中的最高次幂n代表系统微分方程的阶数。
求法:对系统的微分方程作拉普拉斯变换求得。
例1:求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系统微分方程为
d y (t ) dt y (t ) x (t )
例2:求振动系统 m
的传递函数。
d y (t ) dt
2
2
c
2、机械行业
(1)产品质量测量
在汽车、机床等设备,电机、发动机等零部件出厂时,必须对其 性能质量进行测量和出厂检验。
机床加工精度测量
汽车扭距测量
(2)新产品开发
转动/移动位置传感器、力传感器、 视觉传感器、听觉传感器、接近距 离传感器、触觉传感器、热觉传感 器、嗅觉传感器。 广州中鸣数码的机器狗
例1:已知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如图,对于输入
x ( t ) cos 1t cos 2 t
,求输出
y (t ) ,判断是否失真。
A ( )
1
( )
0
1 2
1t 0
0
2t0
- t 0
A ( )
1
( )
0
4
0
x ( t ) cos 1t cos 2 t
一、不失真传输
x (t ) y (t )
测试系统
x (t )
y (t )
2 3 1
0
t
0 t0
t
当输出信号为 y ( t )
A 0 x ( t 时,系统就实现了不失真传输。 t0 )
二、不失真测试条件 输入为
x (t ) ,输出为 y ( t ) A 0 x ( t t 0 )
0
傅里叶变换可得:Y ( )= A0 X ( ) e j t
R
l A
如果金属丝沿轴向方向受拉力而变形,
dR R dR R dL L dA A d
d (1 2 )
模拟测试系统--输出指示标尺最小分度值的一半
(4)回程误差:同一输入量的两条定度曲线之差的最大值 h i 与标称的输出范围A之比。 即 回程误差 =
hi 100 %
max
max
A
5.漂移:指测试系统在输入不变的条件下,输出随时间而变化
的趋势。 产生原因:仪器自身结构参数的变化; 周围环境的变化(如温度、湿度等)对输出的影响。
系统的频率响应为
H ( )
n
H i ( )
i 1
某系统由于后接另一系统而产生的种种现象。 3.负载效应: 实际情况下各环节相联时,后环节总是成为前环节的负载, 环节间总是存在着能量交换和相互影响,以致系统的传递函数
不再是各组成环节传递函数的叠加或相乘。
R1
Rm
V
E
R2
三、 实现不失真测试的条件
H (s ) Y (s ) X (s ) bms
m n
b m 1s
m 1
b 1s b 0
a n s a n 1s
n 1
a 1s a 0
其中s为复变量, s j 特点:
H ( s ) 只反映系统本身的输出特性,与输入和初始状态无关。 H (s) H (s)
i 1
n
相频特性: ( )
n
i( )
i 1
2.环节的并联
系统总输出为
H (s)
Y (s) X (s)
Y1 ( s )+ Y 2 ( s ) X (s)
H 1 ( s )+ H 2 ( s )
H (s)
若系统由n个环节并联而成,其传递函数为
n
H i (s)
i 1
H (s)
Y (s) X (s)
Z (s) X (s)
Y (s) Z (s)
H 1(s) H
2
(s)
若系统由n个环节串联而成,其传递函数为 相应地,系统的频率响应为
H ( ) Ai ( )
H (s)
i 1
n
H i (s)
i 1
n
H i ( )
其幅频特性:
A ( )
傅里叶变换对
复数域-传递函数 H ( s )
传递函数、频率响应函数、脉冲响应函数的关系:
h(t)
s=j H(s)
H()
二、环节的串联和并联 任何高阶系统均可看成若干个一阶系统或二阶系统的串联或并联。 1.环节的串联 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 H
1
(s) 和 H 2 (s)
的环节串联,假设它们之间
没有能量交换,在初始条件为零的情况下,串联后的系统传递函 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