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技术ppt课件
.
说明
这种分类便于传感器的 管理
以传感器对信号转换的 原理命名
通过改变传感器元件的 参数实现信号转换。
依靠敏感元件本身物理 性质随被测量变化实现
信号转换。
传感器输出能量由外部 供给,但受被测量控制。
传感器输出量直接由被 测量能量转换而得。
输出量为模拟信号
输出量为数字信号
5 .传感器选用原则 1.灵敏度: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可以感知越小的变化量,
bmddmxm t(t)bm1ddm1m tx(1t)..b.1dd(xtt)b0x(t)
在静态测量时,
y b0 x Sx a0
理想定常线性系统呈单调、线性比例的关系,即输入、输出
关系是一条理想的直线,斜率为常数。
.
2、实际测试系统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 实际测试系统是非理想定常线形系统,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
测试系统不失真测试的条件。
A()
()
A0
0
0
-t0
.
思考题:若系统 A()A0 问此系统是否满足不失真测试条件? ()0
例1:已知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如图,对于输入
x(t)co 1 ts co 2ts,求输出 y(t),判断是否失真。
A()
1
0
()
1 2
0
1t0
2t0
-t0
.
A()
1
H () Y () X ()
(1)若已知 H ( s ) ,则在 sj中,令 s j ,将其代入 H ( s )
即得 H ( )
(2)若已知微分方程,作傅里叶变换,则 H () Y () X ()
(3)用实验方法求得:在初始条件全为零的条件下,同时测得
输入和输出,由其傅里叶变换求得。
.
物理意义:描述了系统的频率特性。
.
激励装置
被测 对象
传 感 器
信号 调理
信号 处理
显示 纪录
观察者
反馈、控制
简单测试系统(红外体温)
复杂测试系统(振动测量)
.
3. 传感器的构成
(1)组成:振动膜片、刚 性极板、电源和负载电阻
(2)原理 : 振膜—一次敏感元件 电容器—敏感元件
被测声压
振膜
极距变化
电容变化
输出电压
平板电容
测量电路
没有能量交换,在初始条件为零的情况下,串联后的系统传递函 数为:
H (s ) Y X ( ( s s ) ) X Z ( (s s ) )Y Z ( (s s ) ) H 1 (s )H 2 (s )
.
n
若系统由n个环节串联而成,其传递函数为 H(s) Hi(s) i1
相应地,系统的频率响应为
n
H() Hi()
i1
其幅频特性:
n
A() Ai()
i1
相频特性:
()
n
i()
i1
2.环节的并联
系统总输出为 H (s ) Y X ( ( s s ) ) Y 1 (s X ) + (s Y ) 2 (s ) H 1 (s ) + H 2 (s )
n
若系统由n个环节并联而成,其传递函数为 H(s) Hi(s)
i1
系统的频率响应为
复数域-传递函数 H (s)
拉普拉斯变换对 傅里叶变换对
.
传递函数、频率响应函数、脉冲响应函数的关系: h(t)
s=j
H(s)
H()
.
二、环节的串联和并联 任何高阶系统均可看成若干个一阶系统或二阶系统的串联或并联。
1.环节的串联 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 H1(s) 和H2(s) 的环节串联,假设它们之间
Rm1 l1 A 12 0A 03 l3 A 32 0A 0
于是, L N 20 A0 2
1.变气隙式:
灵敏度 SN20A0 常数 22
特点:灵敏度高,线性误差小,适于
测小位移。
.
2.变面积式
灵敏度
S N20 =常数 2
.
求法:对系统的微分方程作拉普拉斯变换求得。
例1:求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系统微分方程为
dy(t) y(t)x(t)
dt 例2:求振动系统 md2 dy t2 (t)cdy d(tt)ky(t)x(t)
的传递函数。
.
(3)频率响应函数 H ( ) 在初始条件为零的前提下,定义频率响应函数
求法:
香港理工AGV自动送货车模型
.
(4)故障诊断
石化企业输 油管道、储 油罐等压力 容器的破损 和泄露检测。
.
(5)其他应用
航天
农业
交通
医疗
.
第二章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一、静态特性:在静态测量情况下描述实际测试系统与理想定
常线性系统的接近程度 。
1、理想定常线性系统输入输出关系:
anddnyn(tt)an1ddn1nty(1t)... a1ddy(tt)a0y(t)
特性和相频特性及作图。
.
例2:设
x (t) x 0co0 t,sH()
1,
1 j
求系统的稳定输出。
(4)脉冲响应函数
系统的输入为单位脉冲函数,即 x(t)(t)时,系统的输出
即为脉冲响应函数 h (t )。它是对测试系统动态特性的时域描述。
系统的动态
特性描述
频域-频率响应函数 H () 时域-脉冲响应函数 h (t )
6.其它选用原则
.
6. 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1、日常生活
在家电产品和办公自动化产品设计中,人们大量的应用 了传感器和测试技术来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
全自动洗衣机中的传感器: 衣物重量传感器,衣质传 感器,水温传感器,水质 传感器,洗净度传感器, 液位传感器,电阻传感器 (衣物烘干检测)。
透光率传感器 指纹传感器
即被测量稍有微小变化时,传感器即有较大的输出。 2.线性范围:线性范围愈宽,则表明传感器的工作量程愈大。
3.响应特性:在所测频率范围内尽量保持不失真。
4.稳定性:经过长期使用以后,其输出特性不发生变化的性能。 影响传感器稳定性的因素是时间与环境。
5.精确度:表示传感器的输出与被测量的对应程度。 传感器精确度愈高,价格越昂贵,因此应从实际出发来选择。
.
4.分类 :
分类法 按被测量
种类 按工作原
理分类
按被测量 转换特征 (构成原
理)
按能量传 递方式
按输出量
型式 位移、温度、压力、流量 应变式、电容式、电感式、压电式、
光电式 结构型,如电容式,电阻应变片;
物性型,如压电式,水银温度计,双 金属片
能量控制型,如RLC式
能量转换型,如热电偶温度计 模拟式 数字式
Rx
U0 xp
x
考虑外接电路影响时:
Uy
U0 x p Rp (1
x)
x R1
xp
.
3.特点: (1)结构简单、使用简便、稳定性好。 (2)分辨力低,受电阻丝直径的限制。适合大位移的测量。 (3)噪声大。
二、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1.结构:丝式、箔式、金属膜片
2.工作原理:基于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
是通过实验方法测到的,通常是一条曲线——定度曲线。 3、描述静态特性的参数 (1)非线性度:定度曲线与拟合直线的接近程度。 常用百分数表示 非线性度 =B 100% A
.
拟合直线的确定,常用的主要有两种:端基直线和独立直线。 (1)端基直线是指通过测量范围的上下限点的直线。 显然用端基直线来代替实际的输入、输出曲线,其求解过程 比较简单,但是其非线性度较差。 (2)独立直线是指使输入与输出曲线上各点的线性误差
第一章 传感器技术概述 1. 传感器定义
传感器——将被测量按一定规律转换成便于应用的某种物 理量的装置。
被测量
电量
目前,传感器转换后的信号大多为电信号。因而从 狭义上讲,传感器是把外界输入的非电信号转换成电信 号的装置。
.
2.传感器的作用
人体系统与机器系统的对应关系 传感器——类似于人的感觉器官,是人类感官的延伸。 作用:将被测量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测试系统中的后续环节。
若金属丝的长度为L,截面积为S,电阻率为ρ,其未受力时
的电阻为R,则:
R l
A
.
如果金属丝沿轴向方向受拉力而变形,
dR dLdAd R LA
d R R(12)d (12)
灵敏度: S0 dR/R(12)
3.特点: 金属应变片的灵敏度较低,但其温度稳定性好,可用于对 精度要求较高的测量。
.
三、压阻式传感器
y
y
y0
0
零点漂移
x
0
x
.
灵敏度漂移
二、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传感器的动态特征是指在输入量随时间变化时,测试系统对输
入信号的响应特性。
1、动态特性的描述方法 (1)时域微分方程
andndyn(tt)an1dnd1nyt(1t)...a1ddy(tt)a0y(t) bmdm dxm t(t)bm1dm d1m tx(1t)..b.1ddx(tt)b0x(t)
3.类型:半导体应变式传感器、扩散型压阻式传感器
.
三、应变片的应用 1.直接测定结构的应变或应力。 2.作为传感器的测量参数。
四、转换电路
应变 R 电压或电流的变化
R
.
4.4 电感式传感器 一、可变磁阻式传感器
变气隙式
按结构型式 变面积式 螺管式
.
线圈自感量为
L N2 Rm
当气隙较小,且不考虑磁路的铁损时,总磁阻
0
()
0
4
例2:已知系统的输入 x(t)co 1 ts co 2ts,判断是否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