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传热学》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选修学分:3.0 参考学时:48 适用专业:研究生大纲执笔人:梁金国教研室主任:
一、教学目的
高等传热学的教学目的是在本科传热学基础上对传热学知识的加深和拓宽:深化理论基础和方法,拓宽知识面,为今后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深厚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
主要分三部分,即热传导、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
第一篇热传导
第一章热传导理论和热传导方程
热传导的概念、热传导的基本定律、热传导方程(微分形式)、热传导方
程(积分形式)、热传导方程(双曲线型)、边界表面的对流换热第二章导热系致
引言、导热系数的性质
第三章稳定热传导
稳定条件下简单热传导方程的解、绝缘的临界厚度、细杆、带肋片的受
热面、具有热源的壁、埋设的电缆、渗透性平板中的热传导、热传导的
概率方法
第四章不稳定热传导
瞬态热传导:分析方法、瞬态热传导:近似方法、周期性热传导第五章具有运动边界的热传导
熔解和凝固时的热传导
第二篇对流换热
引言、边界层及紊流
第六章守恒方程的推导
连续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边界层的连续方程及动量方程、边界
层能量方程
第七章层流强迫对流
层流边界层方程、层流边界层的相似解、边界层动量积分方程、层流边
界层能量方程、温度为常数的乎板上的换热、楔型流的换热、边界层能
量方程的近似解
第八章紊流强迫对流
紊流剪切层中的动量方程和速度型、紊流剪切流中的能量方程和换热第三篇热辐射
第十四章热辐射的基本概念和关系式
辐射密度与辐射压力、黑体辐射
第十七章组合传热过程;温度测量
温度测量中的辐射误差、高温测量法
三、教学重点
传热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特别注重基本概念、技巧和前沿动态的教学。
四、教材
E. R. G. Eckert, R. M. Drake, Analysis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McGraw-Hill Inc., 1972
E. R. G. 埃克特, R. M. 德雷克著,航青译,传热与传质分析,科学出版社,1983
五、主要参考书
1.M.. Ν. 奥齐西克著,俞昌铭主译,热传导,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2. Louis C. Burmeister,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John Wiley & Sons, 1983 3. E. M. 斯帕罗,R. D. 塞斯著,顾传保译,辐射换热,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4.钱壬章,俞昌铭,林文贵编,传热分析与计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5. 王补宣著,工程传热传质学,科学出版社,1982
6.王启杰著,对流传热传质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