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监督
在合同法中是否规定对合同的监督,立法中有不同意见。有些法律专家和部门的同志认为,合同法属于民事法律,发生纠纷应当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通过诉讼或者仲裁解决,在合同法中不宜规定行政机关对合同的监督。有的部门和同志认为,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减少和防止合同欺诈,有必要依法对合同进行监督。经过反复研究,法律对合同的监督问题作了以下规定:
一、工商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分别负责对合同的监督
由谁负责对合同的监督?立法中,一些地方和部门提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着多年监管合同的丰富经验,有着一支高素质的监管合同的队伍,建议规定,“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合同监督管理的主管部门,法律规定其他机关对合同监督检查的,可以依照其规定”。也有的地方认为,“如果由工商部门统一进行合同管理,不仅没有解决原有的问题,反而把原来由外贸、科技、工商三家管理的权限集中于工商一家,必将产生更多的弊端”。与这一观点持相同看法的另一些同志认为,过去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中都没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督的规定,现在法律如果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合同的监督,实际是扩大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范围,外国人对此会不会产生疑虑,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对国际经济活动产生消极影响,建议慎重考虑在合同法中规定对合同监督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还有的同志认为,行政机关对合同依法进行监督是必要的,考虑到对合同的行政管理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已有专门规定,合同法是一部规范合同行为的民商事法律,建议在合同法中不规定行政机关对合同的管理。
考虑各方面的意见及合同管理的实践,本条规定,负责合同监督的部门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其中“其他有关主管部门”是指一些对于某类合同负有登记、审核、批准等责任的部门,包括:科技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外贸部门、专利、商标等管理部门。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料条例》中规定,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在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区域内,按划分的合作区域,通过招标或者谈判,与外国签订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合同。该合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批准后,方为成立。《关于外商参与打捞中国沿海水域沉物管理办法》中规定,外商与中方打捞人签订的共同打捞合同,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的
有关规定,并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批准。《矿产资源勘查登记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中外合资、合作的勘查项目及外资在我国领域及管理海域的勘查项目,在签订合同前,应当由登记管理机关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复核并签署意见,在签订合同后,由中方有关单位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登记手续。《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中规定,租赁城市私有房屋,须由出租人和承租人签订租赁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报房屋所在地房管机关备案。
二、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进行监督
这里包含两层意思,1、负责监督的部门要依法对合同进行监督;2、各部门要依法律、行政法规赋予的监督职权进行监督,既不能滥用职权,又不能失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职权范围,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职权范围行使,国务院“三定”方案对有关部门的职权范围有确定的,按照国务院“三定”方案确定的职权范围行使。国务院根据需要授权有关行政机关对某项事务进行管理的,按国务院的命令或者决定行使职权。
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以外,对合同的监督一般都应是事后监督,不应当也不必要对所有合同进行事先审查。对合同的监督,是监督利用合同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对当事人依法享有的合同权利以及民事处分权利不应干涉。
三、负责监督处理的是利用合同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
近些年来有的合同当事人通过合同进行欺诈,或利用合同侵犯国家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低价出售国有,利用合同买卖国家禁止买卖的物资等。近十年来,国有资产流失已超过5000亿元,其中大部分与合同有关。利用合同损害国有资产的行为,有许多是双方恶意串通,故意所为。对于这种违法行为就要通过合同监督发现制止,并使合同当事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对于违法合同如何适用法律?合同各监督主管部门要依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违法合同进行监督。对于不同程度与不同性质的违法行为,当事人应分别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对于当事人在订立、履行合同过程中,如果既违反了合同法,又触犯了行政法、刑法的,违法当事人既要承担民事责任,又要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刑事责任。违约责任适用合同法,追究其行政责任、刑事责任,要依有关的行政法和刑事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