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聚乙烯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报告摘要说明聚乙烯作为乙烯的主要下游产品,2018年消费占比为60%。
所以聚乙烯是拉动乙烯消费的核心领域,今后将进一步向其集中。
聚乙烯(PE)作为石化行业非常重要的原材料,是五大合成树脂之一,是我国合成树脂中现今产能最大、进口量最多的品种。
聚乙烯(PE)是乙烯经过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具有易加工成型、热分解温度较高和综合性能优良等特点,在农业、电子、汽车和日用品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是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石化产品。
根据结构不同,PE可以划分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
该聚乙烯项目计划总投资9490.4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615.1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24%;流动资金1875.3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76%。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16747.00万元,总成本费用12927.93万元,税金及附加168.06万元,利润总额3819.07万元,利税总额4513.90万元,税后净利润2864.3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649.60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0.24%,投资利税率47.56%,投资回报率30.18%,全部投资回收期4.81年,提供就业职位298个。
伴随着以塑代钢、以塑代木及煤改气、煤改电等行业的兴起,我们可以预计聚乙烯在管材、家庭用品、工业化学品包装、食品、药品包装、汽车用部件等领域应用继续增长。
聚乙烯(polyethylene,简称PE)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
在工业上,也包括乙烯与少量α-烯烃的共聚物。
近几年我国聚乙烯产量稳步提升,2018年产量约在1600万吨左右。
福州聚乙烯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项目总论第二章产业调研分析第三章主要建设内容与建设方案第五章土建工程第六章公用工程第七章原辅材料供应第八章工艺技术方案第九章项目平面布置第十章环境保护第十一章项目安全规范管理第十二章项目风险情况第十三章项目节能方案分析第十四章实施方案第十五章投资可行性分析第十六章经济效益第十七章项目招投标方案附表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附表2: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附表3:节能分析一览表附表4:项目建设进度一览表附表5:人力资源配置一览表附表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附表7:流动资金投资估算表附表8:总投资构成估算表附表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附表10:折旧及摊销一览表附表11:总成本费用估算一览表附表1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13:盈利能力分析一览表第一章项目总论一、项目建设背景聚乙烯作为乙烯的主要下游产品,2018年消费占比为60%。
所以聚乙烯是拉动乙烯消费的核心领域,今后将进一步向其集中。
聚乙烯(PE)作为石化行业非常重要的原材料,是五大合成树脂之一,是我国合成树脂中现今产能最大、进口量最多的品种。
<p>聚乙烯主要分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40%)、低密度聚乙烯(LDPE,20%)、高密度聚乙烯(HDPE,40%)三大类。
<p>2018年是国内聚乙烯产能持续增长,新增115万吨/年至1813万吨/年,同比增长6.8%;主要来自中海壳牌二期的30万吨LLDPE装置和40万吨HDPE装置,以及延长延安能化的45万吨HDPE装置。
受快递包装、废旧塑料进口禁令影响拉动,2018年我国PE产量增至1583.48万吨,较2017年增加13.28%。
<p>2019年国内PE装置扩能预计在208万吨,较2018年继续大幅增长11.5%。
2019年国内新增投产装置集中在LLDPE和HDPE品种,年内并无LDPE装置投产计划。
<p>按照产能规划,2020年我国聚乙烯产能将达到2629万吨,较2018年增加45%。
2022年有望达到3359万吨,较2018年增加85%。
届时将占全球聚乙烯产能的24.5%,成为全球聚乙烯供应最重要的国家之一。
<p>从生产路线来看,未来除了传统的石脑油裂解制乙烯和煤制或甲醇制乙烯以外,还将新增乙烷裂解工艺制成共375万吨产能的聚乙烯装置,主要包括新浦化学公司65万吨/年PE装置,华泰盛富40万吨/年全密度聚乙烯装置、卫星石化130万吨/年聚乙烯装置以及南山集团130万吨/年聚乙烯装置。
未来产能在区域分布和生产原料乙烯工艺都将发生显著变化。
<p>近几年来,我国高压基本并未出现新增产能,因此,产量基本保持平稳,年产量大约在201.6-273.79万吨之间,而LLDPE 年产量则出现减少。
相对而言,我国HDPE保持快速增长,自2010年突破400万吨年产量之后,国内聚乙烯产量逐步增加。
2018年线性和低压均占总量的40%左右,高压占总量的不足18%,线性和低压产量仍是聚乙烯占比较大的品种。
<p>我国初级形态的聚乙烯进口量成为维持稳定的增长趋势,2018年全国初级形态的聚乙烯进口量965.76万吨,同比增长10.14%。
初级形态的聚乙烯进口金额123.33亿美元,增长16.72%。
<p>2017年我国初级形态的聚乙烯出口量有所下滑,2018年全国初级形态的聚乙烯出口量19.55万吨,同比下降5.1%,初级形态的聚乙烯出口金额从2017年的2.95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3.16亿美元。
<p>聚乙烯可用挤出、注射、模塑、吹塑和熔纺等方法成型,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包装及日常工业中,薄膜(52%)是其最大的用户,另外,注塑制品(13%)、中空容器(12%)、管材型材(11%)等都占有较大的比例。
<p>随着下游市场的逐步扩张,我国聚乙烯需求量近两年明显增长,2018年全国聚乙烯需求量2532.61万吨,同比提升12.23%。
2013-2018年全国聚乙烯需求量复合增长率7.66%。
<p>2019年上半年聚乙烯市场价格整体呈现下跌趋势,除了供需基本面的主因外,中美贸易摩擦对终端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当前国内聚乙烯市场价格再次刷新近两年新低,以线性价格为例,部分地区价格已跌破7300元/吨。
<p>2019年上半年油制LLDPE平均毛利在522元/吨,同比下降63%;煤制LLDPE平均毛利在293元/吨,同比下降79%,达到了自2013年以来的低点水平。
<p>未来,随着国内外新增产能的相继投放,预计竞争加剧,关键是乙烯原料成本。
<p>整体来看,中国聚乙烯行业产能扩张带来的竞争,将带动国内塑料原料PE价格重心下移,随着国内石化对聚乙烯产品性能和成本的不断优化,中国聚乙烯产品的竞争力和出口量将会在未来不断增加。
<p>新材料研发方面,我国对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支持持续提高,作为与碳纤维和芳纶齐名的三大高性能纤维之一,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是目前世界上比强度和比模量最高的纤维,其比强度是同等截面钢丝的10多倍,比模量仅次于特级碳纤维,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高性能材料。
<p>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业发展初期,世界上工业化生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企业主要是荷兰帝斯曼、美国霍尼韦尔和日本东洋纺3大公司。
随着中国取得自主知识产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生产技术得以快速提升。
<p>二、报告编制依据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细则》(2010年本)。
4、国家现行和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等。
5、项目承办单位现场勘察及市场调查收集的有关资料。
6、其他有关资料。
三、项目名称福州聚乙烯制造项目四、项目承办单位xxx有限责任公司五、项目选址及用地综述(一)项目选址方案项目选址位于xxx出口加工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建设条件良好。
福州,简称榕,别称榕城,是福建省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滨江滨海生态园林城市。
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6个区、6个县、和1个县级市,总面积11968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357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780万人,城镇化率70.5%。
福州地处中国华东地区、福建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中国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开放城市、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组成部分;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早在秦汉时期名为冶,而后因为境内一座福山而更名福州。
建城于公元前202年,历史上曾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
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滨江滨海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
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92.30亿元,比上年增长7.9%。
(二)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26213.10平方米(折合约39.30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聚乙烯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
六、土建工程建设指标项目净用地面积26213.10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15033.2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174.08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23801.83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1838.99平方米。
七、产品规划方案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为:聚乙烯xxx单位/年。
综合考xxx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发展战略、产品市场定位、资金筹措能力、产能发展需要、技术条件、销售渠道和策略、管理经验以及相应配套设备、人员素质以及项目所在地建设条件与运输条件、xxx有限责任公司的投资能力和原辅材料的供应保障能力等诸多因素,项目按照规模化、流水线生产方式布局,本着“循序渐进、量入而出”原则提出产能发展目标。
八、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一)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项目预计总投资9490.4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615.1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24%;流动资金1875.3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76%。
(二)资金筹措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三)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项目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16747.00万元,总成本费用12927.93万元,税金及附加168.06万元,利润总额3819.07万元,利税总额4513.90万元,税后净利润2864.3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649.60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0.24%,投资利税率47.56%,投资回报率30.18%,全部投资回收期4.81年,提供就业职位29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