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情况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村级后备干部严重匮乏,村级领导班子后继乏人的现象在村党支部中仍然普遍存在。
多数村党支部书记没有理想接班人,其他现职村干部队伍也缺乏后备人才。
这一问题在后进和薄弱村尤为突出。
有的乡镇党委明知个别村干部能力低、素质差、作风飘,不能胜任本职工作,但由于没有合适的后备干部,也难以调整加强。
有的村60多岁的村干部退不下来,有的村甚至所有党员都轮流坐庄当过书记。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加大了农民的分散性和流动性,高中毕业生优秀的考学读书离乡工作,落榜返乡的绝大多数也都外出打工或参军,另谋出路,大量优秀的青年人才离土离乡,剩下的寥寥无几,这从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后备干部匮乏。
另外,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致使农民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急功近利讲实惠已成为部分青年农民的追求,许多青年人主观上不愿当为群众服务的村官。
2、后备干部选拔、培养、使用等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机制,管理工作不到位。
究其原因,一是有的乡镇党委、村党支部有短期行为,缺乏战略眼光,放松或忽视培养后备干部工作,基本上是靠自然成长。
二是有的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不会培养后备干部,既不经常考察,也不更新补充,很少组织培训,即便是进行了教育培训,往往也是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科技含量低,效果不很明显。
三是有的村干部不愿意或不敢培养后备干部,有“教会徒弟,恶死师傅”的错误想法。
四是有的乡镇和村确定后备干部的方式是由乡镇和村的主要领导指定,严重存在“任人唯亲”的问题,这样选拔上来的后备干部往往本身素质就不高,群众不接受,在公推直选中很难当选村干部,既便有的后备干部经过培养已具备了相当的素质,但在公推直选中由于家族、宗族以及不正当竞争的影响,也很难当选村干部,客观上造成了“备用严重脱节”的状况。
3、发展党员工作缓慢,部分村党支部长期不发展党员。
据调查,截止到2000年底,全区共有13 个行政村存在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问题,经过努力至今都已得到根本解决。
调查分析,我们感到造成连续三年不发展党员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个别乡镇党委重视不够,抓的不实。
在繁重的农村工作面前,个别乡镇党委不能正确处理党的建设同发展经济的关系,两手抓的意识不强,对发展党员工作没有具体的计划要求,指导上缺乏有效的措施;个别乡镇党委抓发展党员工作偏重党的力量较强,工作基础较好的村,致使离乡镇机关较远,经济文化落后,党的力量薄弱的村发展党员工作长期无人过问,陷于停滞。
二是个别党支部自身建设乏力,使发展党员工作缺少坚强的组织保证。
有的村党支部班子软弱涣散、闹不团结,无力抓发展党员工作,有的村党支部班子调整频繁,新书记不懂发展党员业务,不会抓发展党员工作;有的村党支部书记年龄高、文化低、经济意识差、任职时间长,权位思想严重,嫉贤妒能,人为设置障碍,不愿抓发展党员工作。
致使出现长期不发展党员现象。
另外,个别村党支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萎缩,基础工作薄弱。
从客观上也造成了发展党员工作断线。
首先是数量不多,后继乏人。
目前全区5个乡镇入党积极分子358人,平均每个村只有5.4名入党积极分子,远远达不到上级要求。
其次是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
入党积极分子相对集中在支部战斗力较强,经济发展较快,工作基础较好的村,而越是干部青黄不接,党员年龄老化,党的力量薄弱的村,入党积极分子越少,多数长期不发展党员的村,近几年几乎没有人申请入党。
第三是基础工作薄弱措施乏力。
个别村入党积极分子无档案,不定期写实,不定期整顿,面对这种状况,个别村党支部表现为“听其自然、坐门等客”,消极被动,措施乏力。
4、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区委和乡镇党委对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和指导力度还应进一步加大,一些硬性措施要尽快出台并落到实处。
要通过建立一套规范的选、育、用、管机制,逐步加强和完善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二对策及建议1、探索村党支部书记规范化管理新机制,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一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选任机制,把好“入口关”。
二要建立健全以需求为导向的科学培训机制,促其全面提高。
三要建立健全与村党支部书记地位和作用相适应的保障激励机制,激发内部活力,优化外部环境。
四要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切实加强教育管理。
只有健全规范化的管理程序、工作制度,完善村级民主监督办法,才能把村党支部书记的行为置于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
2、立足教育,着眼长远,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上,当前要重点解决发展“源”的问题。
坚持抓党建带团建,充分发挥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在“推荐优秀青年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中的作用。
3、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把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抓在手上一要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
二要加强调查研究,搞好督促检查。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推动问题的解决,促进工作一步一步、实实在在地向前发展。
区委和农村各级党组织不仅要抓部署,而且要逐级抓督办,抓检查,抓落实。
三要进一步形成抓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合力。
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领导,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各负其责。
三怎样解决个别村多年不发展党员;首先,要抓好村支两委班子建设,为发展党员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发展党员工作是村党支部工作的一项硬指标要求,由于在大部分农村中的村支两委班子中普遍存在不团结现象,搞“两张皮”,各唱各的调,互相争权越位,发展党员工作就落在支书一人的肩上,其他班子成员有名无实,有的支书识字不多或者根本就不识字,对发展党员工作程序不够熟悉,怕麻烦,甚至有的还存在保守思想,怕被后来者夺“饭碗”,对发展党员漠不关心,上级组织催得紧时,就随便报几个凑数、敷衍,不讲求质量,平日里就说现在的年轻人和有能力的人都外出务工了,在家的都是一些年老体弱的人。
片面地认为只有年轻人和有能力的人才能入党。
其次,要进一步壮大村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要在中学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及有一技之长的人员中进行重点培养,适时加强对他们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积极要求向党组织靠拢,让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担任村后备干部,不断向他们分任务、压担子,提高其处理村级事务的能力和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为发展党员工作提供坚强的后备力量。
第三,要逐步建立相关机制,强化对村级发展党员的指导。
要在发展党员工作方面逐步探索和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并派出党建特派员等加强对村发展党员工作进行指导,对在年内没有发展党员的村支书进行通报批评,对三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村或没有消除无党员村民组的支书视情况给予免职等,使村党支部书记逐步转变观念,立足长远,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抓好、抓落实。
四发展党员近亲繁殖的问题;一)着力于党性教育,给农村干部划根“原则线”。
农村党员发展“近亲繁殖”问题,根源在于农村干部宗旨意识的淡化、权力观的异化,必须把提高广大农村干部的党性意识作为解决问题的首要举措。
充分利用会议、调研、座谈等机会教育农村“两委”干部尤其是党支部书记充分认识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和“近亲繁殖”问题的危害性,引导广大农村干部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权力观,严肃对待党员发展工作,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严肃对待,从思想上杜绝违规发展家族成员入党的念头。
同时,将党员发展工作纳为农村党支部年度工作目标,对于任期内因违规发展党员而出现上访案件的,村班子或个人一律不得参与年度组织工作评先评优活动,造成重大恶劣影响的,还将追究有关村干部责任。
(二)着力于业务培训,给党务干部一把“度量尺”。
广大基层党委党务工作者担负着党员发展工作的把关审核责任,其对党员发展工作方针、步骤、程序和条件的把握决定着一个党委党员发展工作的质量。
高新区围绕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者政治业务能力,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以会代训、工作指导等方式,组织全区9个基层党委30余名党务工作者深入、反复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学习《党员发展流程》,学习党员发展有关资料的审核办法和相关表格的填写办法等,从发展程序上防止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入党,杜绝党员发展“近亲繁殖”问题的蔓延。
(三)着力于群众监督,给广大群众一本“明白账”。
党员发展工作是连接群众和党组织的桥梁,党员应该是群众的优秀分子,既要有优良的品行,又要有服务群众的技能,真正属于“三个代表”的践行者,发展党员工作必须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通过发放党建书籍、宣传单和广播等渠道,向群众大力宣传党的性质、地位和宗旨,吸引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向党组织靠拢;大力宣传党员发展的程序、发展对象的条件、标准、筛选的要求等,增强党员发展工作的透明度,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什么是党员的标准,什么人具备入党的条件、怎么样申请入党。
同时,向群众代表发放“一单两卡”,即党员发展情况汇报单、党员发展回避意见卡、发展对象测评卡,并严格实行党员发展公示制,使党员发展工作始终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四)着力于制度创新,给党员发展制定“新规则”。
一是实行党员发展回避制度。
对村、乡(办)、区三级负责党员发展工作的主要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与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之间存在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近姻亲关系或者其它利害关系的,在涉及入党申请人的培养、推荐、表决和审批时,一律采取回避制度。
二是实行党委干预制度。
乡(办)党委依托包村干部,在村支部确定发展对象环节介入,对有近亲发展“嫌疑”的发展对象,深入到街坊邻居、亲朋好友等人中广泛征求意见,对群众反映的不符合入党条件的人员,经核实后延缓发展。
三是实行发展责任制度。
将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分解细化,在申请入党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发展成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等关键环节的工作中采取逐级责任人签名负责制,谁负责的关口出了问题,就追究谁的责任。
四是实行两级重点审查制度。
对“近亲化”发展对象,乡对村、区对乡实行两级重点审查,既要审查发展程序是否规范,又要调查发展对象是否真正符合发展条件,发展程序或条件不符合规定的,一律不予审批。
一年来,共将15 名表现不好的“近亲”入党积极分子堵在了发展对象的大门之外,取消了6 名离预备党员标准相差较远的“近亲”党员的发展对象资格,从源头上堵住了一批不符合党员标准的人员进入党员队伍。
五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一是建立学习制度充实学习内容广大农村党员学理论、学党章、学科技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有条不紊。
二是积极带头致富发挥模范作用。
广大村党员转变思想更新观念9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过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进行制皮创新拓展党建渠道。
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工作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农村党支部中普遍建立了“两会一纽”即“党员议事会”、“党员科技致富协会”和“党员村风建议小组”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