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预防与治疗作用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预防与治疗作用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预防与治疗作用
作者:王克志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28期
【摘要】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口服后易吸收,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肌肉痛、风湿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等的治疗。

随着阿司匹林的广泛应用,人们发现它还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被临床大量应用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改善疾病发生后的预后和复发,本文就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预防与治疗作用作简要的综述。

【关键词】阿司匹林;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治疗
阿司匹林是应用最早、最广和最普通的解热镇痛药抗风湿药,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列入的品种也是其他药物的中间体。

随着阿司匹林的广泛运用,人们还发现它在体内具有抗血栓的作用,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临床上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陈韵岱教授表示“阿司匹林对于高危人群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心梗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心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是必要的。

”临床试验表明,应用阿司匹林可使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高危患者的血栓性血管事件和非致死性卒中分别减少1/4、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减少1/3、血管性死亡减少1/6[1]。

下面对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中的作用作简要的概述。

1 作用机制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心脑血管疾病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每13 s就有一名心脑血管病患者逝去,每22 s就有一名病患丧失工作能力。

心脑血管病位列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首位,严重威胁大众健康。

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基础,可引起心肌梗死、脑卒中、心绞痛等,血小板聚集是血栓形成的核心步骤。

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生成的PG类产物中, TXA可诱导血小板的聚集,而PGI 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二者是一对天然的拮抗剂。

阿司匹林可抑制环氧酶,减少PG类的生物合成,使得PGI和TXA的生成都减少,而在小剂量时,可以显著减少TXA而对PGI水平无明显影响,阿司匹林阻止血小板聚集,而血小板聚集是血栓形成的第一步,第一步无法发生,也就不会发生第二步。

此外,阿司匹林还通过包括影响纤维蛋白形成、促纤溶活性等途径抑制血栓形成,产生抗血栓形成作用。

因而,小剂量阿司匹林能够降低心肌梗死、卒中发病以及死亡的风险,因此,往往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性疾病。

在医学界,基于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中的一级和二级作用,一致公认为它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石。

2 阿司匹林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2. 1 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作用资料表明,作为一级预防药物治疗无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阿司匹林能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下降15%,心肌梗死与冠心病的死亡率降低23%,有糖尿病史的心脏病患者发生率降低27%,有高血压病史的心脏病发生率降低24%,总胆固醇水平
2. 2 阿司匹林的二级预防作用阿司匹林作为二级预防药物,在对超过20万例的各国受试者的临床试验验证中,心肌梗死、卒中的发生和死亡率降低约25%,其中非致死性心梗的发生率减少33%,降低非致死性卒中的发生率25%,使血管死亡率减低1/6。

美国、欧洲等多
个国家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均将阿司匹林列为二级预防的基础用药[3]。

阿司匹林进行二
级预防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主要有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心病稳定期患者以及心血管疾病血栓高危患者等。

当然,阿司匹林在使用中也有一定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不适。

不过,单用阿司匹林引起出血的危险极小,数据显示, 1000例患者仅增加0~2例严重颅外出血;更
重要的是,阿司匹林避免心肌梗死和卒中却是副作用的数十倍。

需要指出的是,卒中或心肌梗死对任何一个患者来说都是灾难性的,因此,阿司匹林对患者来说是效益风险比很高的药物。

加之阿司匹林肠溶制剂工艺独特,在小肠内缓慢释放,有效减少刺激胃肠道,避免胃肠道不良反应[4]。

所以,作为二级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阿司匹林对患者来说不啻为福音。

3 我国阿司匹林的使用现状
与欧美国家阿司匹林使用较高率相比,我国的应用率较低,不规范使用情况也多。

调查资料显示,仅有14.38%的冠心病患者, 14%的卒中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在对门诊患者的随访中,有高达76.3%的未住院患者使用较小剂量的阿司匹林;仅有20.58%的出院患者在服
用,且剂量过低。

使用剂量较低的主要原因表现为非心内科医生指导错误,以及医生在随访中对患者服用情况的遗漏,患者担心不良反应等[5]。

国内数据显示,在我国有超过60%的人每天使用50 mg以下剂量的阿司匹林来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而国际医学资料超过20万
人的证据显示每天75~150 mg为最佳的剂量,低于75 mg疗效不确定。

基于此,我国著名心脏病专家李小鹰教授认为,要避免阿司匹林使用过程中人群、剂量、服用时间以及看待不良
反应副作用等方面存在的误区,认为阿司匹林更适合冠心病、卒中等患者, 10年心血管事件危险≥10%的健康人群的二级预防;阿司匹林长期使用的最佳剂量为100 mg/d (75~150
mg/d),急性期为150~300 mg/d;阿司匹林停用后心血管疾病往往迅速恢复到原有高水平,因此阿司匹林应长期使用;患者宜服用肠溶型阿司匹林,如拜阿司匹灵。

因为精确肠溶的独
特工艺可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增加患者依从性[6]。

阿司匹林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疗效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为治疗心脑血管
疾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药物。

加之其效益风险比和效益费用比最高的特性,是患者可以担负
的药物。

因此,在中国推广阿司匹林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于海晴.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研究.中国医药指南, 2011,9(34):316-317.
[2] [3] 阿司匹林-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石. http:///drug/jbyy/an/206493.html.
[4] 哪些人该用阿司匹林. http:///GB/14740/21471/ 7091380.html.
[5] 张涓、万昕红等. 心内科门诊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情况的调查.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5,(7).
[6] 美专家证实阿司匹林能有效防治心血管疾病. http://health.sohu.
com/20060320/n242381450.sht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