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企业某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2006年计划比2005年下降10%,实际下降了15%,则其计划完成百分数为()%。
2、某企业某产品的生产要经过四道工序,已知该产品在四道工序上的合格率分别为96%、98%、97%和95%,则该产品在四道工序上的平均合格率为()%。
3、已知一组变量值的平均数为80,对平均数的方差为50,则该组变量值对90的方差为()。
4、已知一组变量值的平均数为20,平方的平均数500,则该组变量值的标准差为()。
5、已知“十五”期间各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8.3%、9.1%、10.0%、10.1%和10.2%,则其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6、已知2000年—2005年间各年年末我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分别为556.1、719.1、903.4、1108.6、1333.5和1561.8万人,则“十五”期间我国高等学校平均每年在校学生人数为()万人。
7、已知2005年我国职工的货币工资指数为115.4%,同期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为101.8%,则2005年我国职工的实际工资指数为()%。
8、已知2006年某商业企业的商品零售额总指数为140%,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为112%,则其商品零售量总指数为()%。
9、某党小组10名学生的党课成绩分别为95、85、88、90、92、95、91、92、90和96分,则其党课成绩的中位数为()分。
10、某种蔬菜某日在某农贸市场早、中、晚的售价分别为3.0、2.5和1.8元/斤, 早、中、晚的成交量占当日总成交量的比重分别为50%、30%和20%,则该种蔬菜当日的平均售价为()元/斤。
11、某商业企业的商品销售额2006年计划比2005年增长15%,实际增长了18%,则其计划完成百分数为()%。
12、某企业某产品的生产要经过五道工序,已知该产品在五道工序上的合格率分别为96%、98%、98%、96%和99%,则该产品在五道工序上的平均合格率为()%。
13、已知一组变量值对其平均数的方差为50,对90的方差为75,则该组变量值的平均数为()。
14、已知一组变量值平方的平均数为500,标准差为10,则该组变量值的平均数为()。
15、已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003年比2000年增长29.97%,2005年比2003年增长21.33%,则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十五”期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16、已知2000年—2005年间各年年末我国人口总数分别为126743、127627、128453、129227、129988和130756万人,则“十五”期间我国平均每年的人口总数为()万人。
17、已知2005年我国职工的平均货币工资为18364元,同期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为101.8%,则2005年我国职工的平均实际工资为()元。
18、已知2006年某企业的总产值指数为130%,职工人数指数为110%,则其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数为()%。
19、某党小组11名学生的党课成绩分别为95、85、95、90、95、90、90、95、92、90和95分,则其党课成绩的众数为()分。
20、某种蔬菜某日在某农贸市场早、中、晚的售价分别为3.0、2.8和2.0元/斤, 早、中、晚的成交量占当日总成交量的比重分别为45%、15%和40%,则该种蔬菜当日早、中、晚的平均售价为()元/斤。
21、(1)某企业本期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数为103%,实际比上期增长5%,试计算计划规定比上期增长多少;又该企业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在上期699元水平上降低12元,实际上本期单位成本为672元,试计算本期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
(2)某企业2001年产品销售计划为上年的108%,实际为上年的114%,试计算该企业2001年度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百分数。
(3)某企业2001年劳动生产率增长计划完成102%,这一年劳动生产率为2000年的107%,试计算该企业2001年劳动生产率计划比2000年增长百分数。
22、(1)某数列的平均数为1000,标准差系数为0.256,求标准差;
(2)某数列的平均数为12,各变量值平方的平均数为169,求标准差系数;
(3)某数列的标准差为3,各变量值平方的平均数为25,求平均数;
(4)某数列的标准差为30,平均数为50,求变量值对90的方差;
某厂生产的某种零件,要经过三道工序,已知各工序的合格率分别为95%、93%和98%。
要求:计算该零件在各道工序的总合格率和平均合格率。
(1)各企业及全公司的工人劳动生产率和单位产品成本;
(2)各企业劳动生产率都达到三个企业中的先进水平时全公司可增加的产量;
(3)各企业单位产品成本都达到三个企业中的先进水平时全公司可节约的资金。
并据此预测该地2005年的粮食产量。
25、某厂某产品的产量1997年比1995年增长15%,2000年比1997年增长22%,2003年比2000年增长40%,要求计算该厂该产品产量1996-2003年间的:(1)总发展速度;(2)总增长速度;(3)年平均发展速度;(4)年平均增长速度。
26、某地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1991-1993年为10%,1994-1998年为15%,1999-2003年为12%。
要求计算该地1991-2003年间国民生产总值的:(1)总发展速度;(2)总增长速度;(3)年平均发展速度;(4)年平均增长速度。
27、设某县“九五”期间各年农村居民平均每人每天的收入和支出资料如
倚人均收入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并指出人均收入每增加1元时人均支出如何变化?(3)计算人均支出的估计标准误差;(4)估计人均收入为12元时的人均支出;(5)估计人均支出为10元时的人均收入。
28、某班50名学生的期末统计学考试成绩如下:
50 70 71 72 73 73 72 71 60 68
69 70 70 81 82 75 76 78 78 81
81 83 84 86 91 92 96 86 88 84
89 90 92 93 95 78 79 80 76 74
56 72 69 70 80 81 84 48 53 68
(1)绘制数据的茎叶图。
(2)根据所绘制的茎叶图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列出频数和频率。
2008年为时间原点),并据此预测该地2013年的粮食产量。
30、某地区2006-2010年间各年分季度的旅游业产值如下表:
2012年一、二季度的旅游业产值分别为25和19亿元,试预测该地2012年全年的旅游业产值。
两省仍按所求平均速度发展,试计算多少年后甲省可赶上乙省产量;(3)假设乙省速度不变,若甲省想在今后15年内赶上乙省,则其平均发展速度应为多少?
平均增长水平;(3)年平均发展速度;(4)年平均增长速度。
(1)人均总产值;(2)平均每季人均总产值;(3)平均每月人均总产值;(4)
平均每天人均总产值。
而增(+)、减(-)的总销售额;(2)销售价格总指数及由于销售价格变动而增(+)、减(-)的总销售额。
变动而增(+)、减(-)的总销售额;(2)销售量总指数及由于销售量变动而增(+)、减(-)的总销售额。
37、设甲、乙两钢铁企业某月上旬的钢材供货量资料如下表:
38、某农科院研究出A、B两个水稻新品种,分别在5个生产条件相同的地块上试种,已知A品种亩产量的平均数为500公斤,标准差为35公斤。
B品种
39、某市城镇居民2000--200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数据(百
Excel估计的有关结果输出如下表:
方差分析
df SS MS F Significance F 回归分析 1 1882.453 1882.453 4624.247 3.91E-11
残差7 2.849581 0.407083
总计8 1885.302
Coefficients 标准误差t Stat P-value
Intercept 5.927508 0.909271 6.518967 0.000328
X Variable 1 0.724883 0.01066 68.00182 3.91E-11
要求:(1)写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决定人均消费支出的回归方程、估计标准误
差和相关系数;(2)说明有关的统计检验是否合格;(3) 写出简要的分析评价;(4)估计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0元时的人均消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