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类脊柱的结构和体表定位

人类脊柱的结构和体表定位

人类脊柱得结构与体表定位
为了确定病变得位置,首先应了解各椎骨体表标志。

从枕骨结节向下,第一个触及得就是第2 颈椎棘突;它与第2 颈椎椎体约在同一水平。

第7颈椎棘突特别长,颈前屈时更为明显,故又称隆椎、
将双上肢垂于体侧,两肩胛冈内端连线通过第3 胸椎得棘突,棘突下缘约平第3 、4胸椎间隙。

两肩胛下角得连线、通过第7 胸椎棘突,约平第8 胸椎椎体。

腰肌两侧可触及得最长得横突为第3腰椎横突,同第3 腰椎椎体水平。

双侧髂嵴最高点得连线,一般通过第4腰椎椎体下部或第4、5椎体间隙。

双侧髂后上棘得连线,通过第5 腰椎与第一骶椎棘突之间。

脊柱各结构得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
一,脊柱各结构得常用体表定位法
(一) 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就是利用人体得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

1,棘突得触抹定位法:
(1) 颈椎: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得位置。

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

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
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

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得上段。

任何人也可摸清。

可做为颈棘突检查得基点。

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

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

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

也可准确抹清。

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棘突得位置、唯C4棘突不易抹及。

但可从己标出得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

约有20%得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

个别人得T1棘突比C7得长。

应注意鉴别。

(2) 腰椎棘突:
常利用可准确抹清得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

L4棘突、或L4、5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得连线上。


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椎体。

故S1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
故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
(3)胸椎棘突:
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T3棘突平。

双侧肩胛骨下角得连线,与T7棘突平。

因为C7、T3、T7得棘突均能较准确定位,故T1、T2、T3、T4、T5 T6 、T7、T8,甚至T9、T10也能较正确地定位。

2,横突得触抹定位法:
(1)颈椎横突得触抹定位:
C1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得胸锁乳突肌后缘、
C2横突:位于下颌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得交界处、
C3横突:位于舌骨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得交界处、
C4横突:位于甲状软骨近上缘水平线与同肌后缘得交界处
C5横突:位于甲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得交界处。

C6横突:位于环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得交界处。

C7横突:位于上一横突之下。

也可如此定:均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触抹,自乳突尖始,每隔约1。

0—1.5cm,即为一个横突。

(2)胸椎各横突得触抹定位:不易触抹清。

(3)腰椎各横突得触抹定位:
L3横突:最易触抹、在骶棘外缘与第12肋交界处或稍下即就是。

另一方法:医生将拇、食指尽力张开,置于患者得腰肋部,食指得桡侧贴近患者得肋弓,拇指尖所指即为L3横突尖。

L4、L2横突:既然L3横突可定,其上下即为L2、L4横突、
L5横突:位于髂后上棘得稍外上方。

3,关节突得触抹定位:在棘突得两侧,用力按压时,可触到一系列串珠状骨性隆起,即为关节突、颈腰椎关节突较深,胸椎者较浅,后者较易抹清。

4,椎体:第L3腰椎体平脐。

触抹法定位法,虽简便、实用,但因个体得发育、肥瘦不一,病理变化千差万别,故准确性较差。

(二)比移法:即从个体得X线片上,测量出各结构间得具体数据,再按比例(即将此数据除以X线片得放大或缩小率),将数据移到人体上,以定出各结构得体表位置。

具体方法如下:
1,颈椎棘突定位:从颈椎侧位片上,可以清楚地测量出该片之C2尖至C7顶尖得距离、而且还可测量出C2棘突尖至C3棘突尖、C3至C4棘突得距离;依次类推,颈椎每个颈椎棘突得位置在一张线侧位片上都能精确地测量出。

而任何人得C2、C7棘突就是能准确触抹清楚得。

故在人体上其C2、C7间得距离也能测量出。

根据下列计算就可精确地标出颈椎各棘突得位置。

如X线上其C2-C7,为15cm。

而人体得C2-C7为10cm、其放大率:15cm/10cm=1.5。

若需知人体C4棘突得位置。

则测量X线上C2-C4为6cm。

那么人体上C4棘突,则应位于人体C2棘突下:
若要确定人体C5得位置。

则就测量X线片上C2—C5=7、5cm、那么人体上C2-C5得距离,应为7、5cm/1、5=5cm处。

2,腰椎得棘突定位亦可如此。

仅胸椎稍困难点、
再者,利用侧位片,还可粗略估计表皮至黄韧带得深度、以策针刀安全
3,上下关节、横突、椎板间隙、椎板间距得位置,均可在颈、胸、腰段正位X线片上显示出、因而也可测量出其间得数值关系。

故亦可用比移法在人体表面标出。

目得:以选取进针刀得安全区。

在脊柱周围进针刀,有相对安全区、相对危险区、危险区。

如患者颈椎正位片上:C5、6棘间得中点(A)到其右侧得椎板内侧(b)为0。

6cm;(A)到关节突关节得外侧缘(c)为2。

0cm。

假如该片得缩小率为0。

5、故该患C5、6棘间得中点到右侧椎板内缘得距离,即为:A-b=0。

6cm/0。

5=1。

2cm、
中点到关节突外侧缘得距离,为:A-c=2、0cm/0。

5=4.0cm。

若D为上下关节突得中点:即为(A-c)-(A—b)X1/2处。

即:(4、0cm-1、2cm)X1/2=1、9cm、
故该患者在中点旁1。

9cm处(D点)进针,就是相对安全得。

亦可用此法选取胸、腰段进针之安全区。

二,脊柱各结构体表定位得应用
(一)用于诊断:
1, 已知棘突位置,就能定棘突间位置:
2,既知棘突间位置,就可定其椎间孔、脊神经根出口处得位置。

3,已知棘突位置,就能定椎体、脊髓节段得位置。

正常成人三者之间得关系以及每一脊神经根得分布、病损区,在体表得节段性分布,见下表及图:如颈椎病:
C5脊N根受激压,出现肩、腕以上得上肢外侧痛或麻痛,三角受累最明显, C4、C5棘突及C4-5棘旁压痛明显。

影象学异常所见,也应在颈椎相同节段。

C6脊N根受激压,感觉异常部位也为肩及上肢桡侧,但可放射1、2指、肱二头受累重;二头肌反射异常;C5、C6棘突及C5—6棘旁压痛重。

影象学异常所见节段同。

C7脊N根、C8脊N根受累时,其症状、体征、影象学异常亦应能相互印证,其诊断才会可靠。

不同节段得腰椎间盘突出症,激压不同腰脊神经根,其临床症状、体征、影象学异常所见,三者均应就是相互印证得、
但应注意:在胸腰段,由于脊柱与脊髓节段得长度差,较颈段更大。

故同就是节段性皮肤感觉异常,由脊柱或由脊髓病变所致者,则棘突得压痛部位,与颈段就不同。

如下腹部皮节区,就是由T11-12脊N根支配、此区得感觉异常,若就是脊髓病变,则就是脊髓T11-12节段、此处相当于T8-9棘突处、应为T8、T9棘突压痛、若脊柱病变致,应为T11、T12棘突压痛。

若小腿前外侧节段性感觉异常:为L5脊N根受激压之表现、若为腰椎间盘突出致,应为L4-5椎间盘突出。

则为L4、L5棘突压痛。

若为脊髓病变致,则为脊髓L5节段;其对应于T12棘突、L1椎体节。

则为T12、L1棘突压痛。

余略、
(二)用于治疗:
1,使选取得进针点准确:如要准确地选取颈椎棘间点:若术前拍一张与手术体位相同得X线片,对每一个患者所选取得棘间点均会很准确、如颈椎手术,术前拍一张过屈侧位片(尤其就是在C2、C7棘突顶,做一可显影得记号时),则若要选取C2—3、C3-4、C4-5、C5-6、C
6—7、C7—T1之棘间点,均会完全准确。

同样,腰椎、胸椎各棘间点得选取,也可准确无误。

选点正确,就是针刀疗效得基础。

2,使选取得进针点安全:对针刀来说,行脊柱周围软组织松解术,有相对危险区,即脊柱正
中得椎板间隙区、也有相对安全区,即椎板与上下关节突所在得骨性区。

也有危险区,如颈前区、还有应视为禁区(我个人认为),如椎管内针刀操作。

棘旁点,都选在相对安全区进针。

即选取上下关节突及椎板所在得骨性区、如前述得颈椎D点即就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