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临床路径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临床路径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
一、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必须符合(ICD-10 :
J44 01 )疾病编码。

(二)诊断依据:
1 .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三个月,并连续二年或二年以上。

2. 患者受凉或感冒后,在短期内咳嗽、咳痰或伴喘息加重,痰量增多,或痰的性状发生改变。

3. 肺部无阳性体征或可有肺气肿体征,可在背部或双肺底闻及干、湿性啰音,咳嗽后减少或消失。

4. 可有白细胞数量>10 X109/L或<4 X109/L,或/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5. 胸部影像学检查可无异常或肺气肿征象或/和肺纹理
增重、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双下肺野明
显。

以上1-2 项可加第3-5 项,并除外其他慢性气道疾病和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 支持、对症治疗。

2. 经验性抗菌治疗。

3. 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8-1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 J44 •Ol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辅助检查(入院后第1-3 天)
必需检查项目:
( 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
(3)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 .可选项目: 根据患者情况进行: 咽拭子、支原体抗体、结核抗体、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血气分析、胸部CT 、血气分析、D-二聚体、血氧饱和度、B超、肺功能、有创性检查等,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若乡镇卫生院条件限制,部分检查项目可在上级医院完成。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评估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入院后尽快(4-8 小时内)给予抗
菌药物。

药物选择: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 号),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初始治疗2-3 天后进行临床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抗菌药物。

对症支持治疗:止咳化痰、平喘、吸氧、退热。

(八)出院标准。

1.症状明显好转。

临床稳定在24 小时以上。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 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或/和较严重并发症
(阻塞性肺气肿除外),需要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病情较重,符合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标准,
退出路径。

常规治疗无效或加重,退出路径。

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
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ICD-10 : J44 01 )
象:
患者姓名:_______________ 性别: _年龄: _门诊号:___________________ 住院号: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