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电力改革分析
报告
2014年10月
目录
一、回望十二年:未完成的电改 (3)
1、系统主体演变:逐步市场化的电厂与依旧“封闭”的电网 (4)
2、电价体系成型:“两头固定,中间放开”的行政定价 (8)
二、上一轮改革:不应抹杀的功绩,必须面对的缺陷 (10)
1、功绩:电力系统大扩容进程中提升了效率,保证了安全 (10)
2、缺陷:电价成本传导机制不顺,电网可能截留社会利益 (12)
(1)发电成本向电价传导的机制不顺畅,电厂盈利大幅波动 (12)
(2)发电企业的效率差异没有真正体现 (13)
(3)电网可能截留了部分社会利益。
这点也是社会诟病最多的问题 (13)
三、渐进式电改重启,“放两头,管中间”的电价体系为核心思路.. 14
1、新一轮电改目标:电力定价市场化,电网公用事业化 (14)
2、海外借鉴:日、法的渐进改革与英国的全面市场化 (16)
(1)激进的英国电改:新自由主义下的全面分割和全面私有化 (17)
(2)四两拨千斤的日本改革:原有体制未大调整,适度改革见成效 (20)
3、中国渐进式新电改路径:直购电范围扩大;零售电由增量向存量放开. 21
四、渐进式电改对电力产业格局将产生重要影响 (24)
1、固定资产支出长期或受压制,远距离输电及配网投资向上趋势不变 (25)
2、直购电及零售电放开给市场带来的新机会 (26)
(1)零售电市场开放 (26)
(2)直购电扩大 (26)
新一届领导班子履职以来,垄断行业改革的推进力度显著增强。
继铁路、石油、通信、银行等领域市场化工作逐步启动后,电力系统改革也终于从幕后走向台前。
对行业有过了解的人都知道,电力系统改革工作可以最早追溯到12 年前。
自2002 年国务院发布《电力体制改革方案》(5 号文)以来,行业的市场化工作就从未停歇。
“厂网分割”、“主辅分离”、“直购电试点”、“电监会成立”,这一系列的举动都是沿着5 号文的基本精神在不断推进。
但直到今天,电力行业在外界看来仍是完全“封闭”的一套系统。
这也难怪不少人用“停滞”甚至“失败”来形容近十年的电改。
总结改革迟缓的历史教训,技术及电网安全是一部分原因,利益纠葛则是更重要因素。
毕竟,壮士断腕说易行难。
历史总是在发展的。
随着政治环境、市场环境的改善,曾经对电改构成阻碍的问题会逐步消散。
当前需求低迷、供应宽松的电力环境也为改革提供了绝佳的时机。
有理由相信,在政策的不断加码下,电改工作将再启征程。
作为研究员,我们很难去揣测改革能不能做,什么时候做。
这里仅通过报告为大家粗略的定性分析改革的可能路径及对应的市场机会。
而至于如何去具体量化产业影响,还需等待未来各类细则的再明晰。
一、回望十二年:未完成的电改
电力系统由最核心的两个要素构成,一是行业参与主体;二是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