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肠管护理PPT课件
7
肠内营养种类
8
鼻肠管置管方法
术中置管
X线置管
胃镜置管 床旁置管→被动等待法 →胃内注气法
9
被动等待法
另外再在记号外15cm处再作一个记号。 确认管端 在胃内后,协助患者取右侧卧位45°,通过引导 钢丝的手柄向管道内注入25-50ml生理盐水或灭菌 水冲洗管道。以避免管饲营养液在管道中的酸化, 进而避免鼻肠管阻塞。之后立即抽出引导钢丝, 用胶带将鼻肠管固定在病人鼻部(给出15~20cm 富余量5~10min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 • 置入到胃内后,可以给予食物、胃动力药或向胃 内注气有助于推进管道的进入。用50ml注射器注 入10ml/kg的气体(最多不超过500ml)。
11
12
鼻肠管护理
• 妥善固定:预防和及时发现导管性并发症,预防 喂养管的移位,脱出,保持管道通畅注意导管穿 出鼻孔或皮肤处的标记变化,每天更换鼻粘膏位 置,更换鼻腔内管路贴服的鼻粘膜位置。 • 胃造口及空肠造口处的敷料应每隔2-3天更换一次。 换药时注意缝线有无松动,皮肤有无感染及渗液 等情况。 • 喂养管的冲洗:连续输注营养液时,应每4-6小时 用无菌生理盐水或灭菌水冲洗管道一次。每日输 注完毕后,均应冲洗管道。应用细的喂养管,禁 止经该导管输注颗粒状或粉末性药物,以防止堵 管。混悬液或乳剂使用前应充分摇匀,以保证用 药量的准确
13
鼻饲注意事项
• 确认喂养管仍在正确位置 • 病人头部抬高至少30度 • 测量所需的长度和标记管 道的刻度 • 喂养前检查病人胃潴留量
• <200ml,等量替换 • >200ml,替换200ml • 如胃潴留,延缓喂养
14
肠内营养并发症
• 医疗性并发症
– 腹泻和腹胀:快速灌注、冷的配方、浓度太高、污染;抗菌素
10
测定鼻尖至耳垂再到胸骨剑突的距离并作一记号,
如何判断鼻肠管位置
• 听诊:经鼻肠管快速注入20ml空气,左上腹闻及 气过水声提示管端位于胃内,右上腹闻及气过水 声提示管端已进入十二指肠的降段,左肋腹闻及 气过水声提示管端位于十二指肠远段或空肠上段 • 回抽液进行测试,pH>7提示为肠液,pH<5为 胃液 • 胃液: 无色液体 pH值为0.9~1.5 • 肠液:胆汁和胃液的混合作用呈现黄绿色 • X线腹平片 Nhomakorabea内营养禁忌症
• • • • • • 1、年龄小于3个月的婴儿不能耐受高渗要素饮食。欲行 肠内营养时,应采用等渗的婴儿膳或应用8%-10%的稀 释液为宜,同时还应注意防止电解质紊乱。 2、麻痹性肠梗阻、腹膜炎及其他严重的腹腔感染、上 消化道出血、顽固性呕吐及严重腹泻的病人。 3、肠瘘病人,有功能的小肠少于100cm者,由于缺乏 足够的吸收面积,施用肠内营养将加重病情。 4、严重吸收不良综合征者,应慎用肠内营养。一般应 先给予一段时间的肠外营养,以改善肠黏膜的功能,以后 逐渐过渡至肠内营养。 5、症状明显的糖尿病和接受大量类固醇药物治疗的病 人,难以耐受要素饮食的高糖负荷,应用时注意。必须行 肠内营养时,可选择一些组件配方或特殊专用制剂。 6、严重腹胀或腹腔间室综合征。
1
聚氨酯、螺旋形记忆材料 可留置42天植入长度:胸骨剑突至鼻尖再至耳垂,再加10~15cm,需将螺旋部分管 2 路考虑进去。约55~65cm。 长145cm,直径2.7mm;3.3mm 有导丝。头部4个侧孔 头部圆环。
肠内营养的定义
• 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的方法,为机 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及其它各 种营养素。
3
肠内营养途径
• • • • • 口服 鼻胃管 鼻空肠管 胃造瘘 空肠造瘘
4
肠内营养作用
• • • • • 维持和改善肠粘膜屏障功能 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加速门静脉系统的血液循环 促进胃肠道激素的分泌 营养物质中的营养因子直接进入肝脏
5
肠内营养适应症
• 1.经口摄食不足或禁忌 • (1)不能经口摄食:因口腔、咽喉炎症或食管 肿瘤手术后。 • (2)经口摄食不足:营养素需要量增加而摄食 不足,如大烧伤、创伤、脓毒病、甲亢、癌症及 放化疗时。又如厌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抑 郁症,恶心或呕吐时。 • (3)经口摄食禁忌: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知觉 丧失,脑血管意外以及咽反射丧失而不能吞咽者。 • 2. 多种原发性胃肠道疾病:肠扭转而需要小肠切 除的病人、炎性肠道疾病、胰脏疾病等。 • 3.术前、后的营养补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6 等。
15
16
滥用引起肠道菌群紊乱、低蛋白血症、胃肠功能障碍。
– 便秘:纤维摄入不足、脱水、运动不足。 – 胃潴留/恶心呕吐:肠内配方气味、快速灌注高渗配方、配方
脂肪成分过高、不耐受乳糖。
• 机械并发症
– 置管损伤 – 导管堵塞:喂养管没有定期冲洗、喂养管太细、粘稠的肠内营养
配方、粉状或压碎的药物。 – 位置改变:置管位置不当、病人咳嗽、 病人自行将喂养管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