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有感
自从登上三尺讲台,我一直不停地思考:教书是为了什么?教历史又是为了什么?新课改下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应试教育下教师的评价机制的矛盾;学生课业学习中数理化与人文学科重视程度的矛盾;师生关系中教师角色的把握与学生成长生理心理特点的矛盾等一系列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正当我内心充满迷惘与无措之时,肖川教授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犹如一盏明灯,点燃了我教师人生的希望。
他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视界,睿智的语言,给我上了一堂关于教师成长的专业课,开拓了我的视野,也解决了我专业发展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发我深省,令我受益匪浅。
肖川教授在这本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
教育是一段经历,教师和学生在其中彼此引领,共同趋近于人生的完美境界。
”教育的更高目的在于启蒙人的智慧和思想,唤醒人的真正人性和使人彻悟人生,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他使混浊的人生-清澈,沉睡的人生-觉悟。
而历史将是我们生生不息的人类导师,不管它是辉煌还是不光彩,是崇高还是卑劣,是悲壮还是滑稽,给后人留下的是愉快的记忆还是苦涩的回味,都可以启人心智,教人明理,使之更好的把握现在,选择未来。
托克维尔曾说:“当过去不再照亮将来时,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
”
一、历史教学是什么
——是职业、是事业、是生命历史教学是什么?职业乎?事业乎?生命乎?对于大部分的历史教师来说,历史教学首先是他们谋生的职业。
作为一个社会人,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
历史教师和其他职业一样,都是人们谋生的手段。
但“教书绝不只为稻梁谋”,在从事这个职业的过程中,你会与很多专业问题碰撞。
只有当你积极地面对这些问题,潜心于深刻的阅读与思考,你会收获荣誉,收获地位,由此你才能体会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神圣感,在这个基础上你才会致力于中学历史教育事业。
这个时候,你对历史教学的认识已经从职业上升到事业阶段。
在这个阶段你还是从功利的角
度去看待历史教学。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
当你的教学技能非常精湛了以后,你又该出现新的追求。
你将跳出传统的枷锁,在历史教学海洋中“苦修”、“遨游”,深刻体味着经典之精髓和学术之精粹,才能做到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对历史教学由平淡到热爱乃至珍爱,将自身自然地融入历史教学中。
此时,你又达到了人生的另一境界即将历史教学视为自己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
钱穆在《中国历史精神》中说:“历史便是人生,历史是我们全部的人生,就是全部人生的经验。
”又说:“历史是一种经验,是一个生命。
更透彻一点讲,历史就是我们的生命。
”是的,历史本身就是我们人类共同的生命,只有把历史教学视作我们生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才能真心去呵护它,珍惜它,发扬它,我们的历史教学才会时时焕发出人性的光辉,生命的色彩,理性的灵光。
二、历史教学为什么
——为书、为史、为学生历史教学为什么?为书乎?为史乎?为学生乎?对于所有的老师来说,在教学之初,一般都认为教材是开展教学最根本的依据,学生要掌握的一切都囊括在教材中。
因此要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必须非常熟悉教材。
于是,在从事历史教学的前几年,历史教师往往会把教材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包括其中的图和表,当然不仅掌握字面意思,也要了解其中的逻辑结构。
在这一阶段,历史教师认为只要把教学大纲中所需要教的知识内容从教科书上搬到教案上,然后把教案搬到课堂里,将内容告诉学生,最后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的高考成绩,也就完成了历史教学的目的。
做个好的“教书匠”就是他们心目中教学的最高境界!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教学观念的变化,以及历史学本身的发展变化,面对高考试题中频频出现挑战教材、挑战他们原有历史认识的题目,他们逐渐意识到教材并不是教师教学的唯一依据。
教材是静态的,而他们面对的是有生命活力的学生。
教师不应囿于教材,“唯教材是上”,教师要学会开发教材。
如何开发教材?最关键的是要回到历史中去重新审视历史。
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阅读大量史学原著,并且带着如何理解教材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挖掘,把历史教学的着眼点转向客观的历史本体,努力要教给学生真实客观的历史知识。
翻开浩繁的历史画卷,崇高与
卑劣共存,壮美与丑陋同生,中学生由于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发展尚不成熟,他们的人文素养还在形成时期审美心理结构不太稳定,因而对同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看法、认识会产生迥然不同的观念和反应,有时甚至出现很大偏差。
因此历史教学过程不仅是历史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历史意识的培养和历史思维的训练过程即人文素养积淀的过程。
历史教学应借助历史长河中丰富多彩的人物、事件、图片等媒介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激发他们的感知力、想象力、思考力、创造力,从而释放出感情的力量、智慧的力量、道德的力量,释放出自我实现的力量,提升人文素养。
三、历史教学怎么教
——到位、到形、到神韵历史教学怎么教?到位乎?到形乎?到神韵乎?刚开始执教时,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一般主要关注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分析教材,理清教材的思路,并正确区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熟悉地掌握教材的逻辑结构来设计教案和教学流程。
在教学方法上自然以讲授为主,运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来吸引学生。
这一层次可谓基本到位。
但随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日渐深入人心,就要从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尤其注意课堂中和学生的交往互动。
正如书中所说:教师的任务不是约束学生,而是为学生提供自由的空间,引导学生学会自由地思考和自觉地自我约束。
在日常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就会采用讨论、专题探究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积极创造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
这一层次可谓基本到形。
在一次次“灵感”的冲击和一次次的“顿悟”后,在教学过程中会形成“一课一灵魂”的理念即主张课堂教学要突出真正的历史“灵魂”。
在此基础上提倡学生真正的“神动”而非缺失灵魂的“声动”、“形动”、“群动”,如此才可谓是“多元互动”。
可见,历史教师的教学艺术发展,犹如庄子笔下的“庖丁解牛”,经历“族庖、良庖、道庖”,由技进乎道的三重境界。
以上只是我拜读本书以及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一些片段感悟,更多的是前辈们的经验总结。
作为一名刚刚踏上中学历史教学岗位的新教师来说,远没有达到
上述历史教学的多重境界。
但是“我思故我在”,在我的教学历程中,我会一直秉持这样的态度去思考,去探索,去追求历史教学更高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