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记中训练写作能力--借日记作文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提要】心理健康--具有完全的人格,是健康的重要指标。
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快乐地学习是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通过日记作文的交流,老师与学生建立起相互“驯养”的关系,使学生可以打开心扉,说出真心话。
通过日记作文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动态变化,积极进行心理预防,及时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帮助学生解开心中千千结,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写作驯养心理疏导如果你问一位准妈妈,希望腹中的孩子将来是怎样的,几乎所有的母亲都会告诉你,健康是第一位的,聪明是第二位的,其次才是漂亮。
我想现代人所指的健康已不单纯指身体健康了。
心理健康,具有完全的人格是健康的重要指标。
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快乐地学习是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使学生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能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苦闷表达出来。
如果一个孩子爱上了写作,她就会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都宣泄出来,这是一种自我反思自己调解的进程。
老师通过阅读心理日记和作文及时了解学生,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实施辅导。
让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心境,摆脱烦恼,保持乐观的情绪,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王子遇到了一头狐狸。
伤心的小王子邀请狐狸和它一起玩。
狐狸拒绝了。
狐狸说他需要被“驯养”。
小王子无法理解驯养的意思,狐狸说,驯养的意思就是——建立关系。
狐狸接着说:对我而言,你不过是个小男孩,就像其他千千万万的小男孩一样。
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样不需要我。
对你来说,我不过是只狐狸,和其他千万只狐狸一样。
然而,如果你驯养我,我们就将彼此需要,对我而言,你将是宇宙的唯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
(摘录自《小王子》)一、建立关系,用写作打开孩子的心扉忆起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我渴望把我的班级培养成全校班风最好的班级,我渴望我的班级有着一股集体凝聚力。
于是,我满腔热忱地投入到班主任工作中,我用我绝对的权威镇压着自己的学生,对于学生的一点过错,总是一味的批评,总习惯于指责学生不听自己的话,我很少与学生一起交流,我对学生不苟言笑不轻易表露自己,而总是一厢情愿地琢磨制服学生的办法。
我想树立威信,捍卫自己的师道尊严,而事实却让我的学生无法亲近我。
他们不敢和我说实话,心门紧闭,这又如何接受我的教育呢?我发现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日记和作文是一个很好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直达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
我班的小芸原来是独生子女,可自从弟弟出生后,她就变成任人使唤的“灰姑娘”。
大人们把原本放在大女儿身上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新生儿的身上。
强烈的心理落差让她对弟弟及家人产生仇视情绪。
她性格固执偏激、孤傲又敏感自卑。
在学校里与同学也相处不好,就像是朵带刺的玫瑰,总是把想接近她是人拒之千里。
小芸在一次话题日记《我的家》中,暴露她对家庭的不满。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我却感到自己是个孤儿。
我怀疑自己不是爹妈亲生的。
为什么弟弟一哭,我就得去哄他呢?我想安安静静看会儿书,可是弟弟却在我书上乱画一气。
”我在她的日记本上写道:“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的。
在你很小的时候,父母同样像爱弟弟一样照顾你。
现在你长大了,弟弟更需要大人的疼爱。
你不能自私地独霸着父母的爱。
现在你应该学着去爱别人了。
你是姐姐。
”小芸还时常在日记中写到自己在校不受欢迎,没人喜欢她之类的话。
我想,要让她竖立自信、悦纳自己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她的自卑心理会反复发作。
每次在芸失落泄气时我都给她以鼓励,用满腔的爱去温暖受伤的心灵。
我常常鼓励她主动与同学交流:“拒绝换来拒绝,拥抱换来拥抱。
”经常表扬她:“你的小脑瓜中常会有与众不同的想法,上课时你的回答常常会一鸣惊人。
老师和同学样都喜欢你。
”我希望产生罗森塔尔效应,让她能朝着我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我通过日记与她展开三年漫长的心灵长跑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与她交心,引导她,感化她,解开她心中的千千结。
狐狸说:驯养我吧。
小王子问狐狸,驯养你需要什么呢?狐狸说:需要有非常的耐心。
狐狸需要小王子离他远一点,然后一点点慢慢的走近它。
它需要小王子给它一个幸福的期待,比如每天4点出现,那么3点的时候,狐狸就可以在幸福的等待中迎接小王子的到来。
(摘录自《小王子》)二、等待花开,让写作倾诉成为习惯一说到习惯,很多人都会想到写日记,所谓日记日记天天记,一天不记就忘记。
但我不规定每天必须写一篇日记,小学生的生活相对比较单调,有时他们确实觉得无话可写,为什么非逼着学生写下一些空话、假话、套话,或者是“今天没有什么可写”之类的话呢?“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所以我主张让学生心里有事了,有感触了,想表达了,心中有话不吐不快了时再写。
让学生随身带着日记本,今天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都可以记下来,把记日记当成一种倾诉的习惯。
现在,每天早晨等待孩子们的日记上交成了一个“幸福的期待”,阅读孩子们的日记是一种最惬意的享受。
不管是赞扬我还是向我提意见我都很享受这个过程,这是心与心最坦诚的交流。
有一次,有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老师,有很多同学在背后议论你偏心吴小慧。
”其实这件事我早就知道了。
吴小慧是这个学期刚转来的,是个很优秀的全面发展的女孩。
她的到来引起了那些原先在班里有优越感的女孩的嫉妒心。
她们就有意发动大家冷落她,不和她玩。
因为大家对她的疏远,我会特别关心她一点。
于是,利用午睡前的时间找来几个学生进行谈心:“我小学的时候,也曾经孤立过一个同学。
她的语文每次都考全班第一,我们都很不服气,就都不和她玩。
只有一个和她同桌的同学跟她玩。
每当下课时我们跳皮筋,她俩故意在我们边上做游戏,发出很响的笑声。
当时我们听了很刺耳,后来我才知道她是装的,其实她们的内心很痛苦。
同学们将心比心,如果是你,你会开心吗?”我说得很动情,眼泪不由得流了出来。
这时我看到那个带头说我偏心的男孩浩也流下了后悔的眼泪。
其他几个女孩忍不住抽泣起来。
一时办公室一片呜咽声。
”此时午睡的铃响了。
我自己也回到寝室。
脑子却久久不能平静,睡不着就起来给全班孩子写了一封信,我要把想说的话告诉全体学生而不仅是那几个。
午睡刚下课,我正准备去教室,有人敲门,是刚才那几个学生:“老师,我们有礼物送给你。
”我一看是一个自己做的大信封。
里面装了十几封孩子们的信。
他们向我道歉。
还告诉我他们也向吴小慧道歉了。
真是有其师必有其徒啊。
这些孩子竟和我想到一块用书信交流。
看来我这封信没必要在班里读了。
“每一朵花儿都有绽放的理由,每一棵小树都有成材的一天”教师要有耐心,等待花开的那一天,总有一天小树会成材。
小王子驯养了他的狐狸,是的,已经成了他的狐狸。
但是小王子还是要走,就好像他离开他的玫瑰花。
狐狸要哭了。
(摘录自《小王子》)三、花开花落,在写作中相互“驯养”在上完课文《我最好的老师》后,我让学生写写自己的好老师,有学生说:“老师,你能不能写写我们呢?”我想学生一定也想知道自己在老师笔下是怎样的,就毫无犹豫地答应了。
那一个星期我每天都在班里读我前一天晚上写好的作文。
李亦心是个“娇娇女”,动不动就哭鼻子,而且谁劝她都没有用。
但是她的语文成绩很好,我让她当语文课代表,收发本子,辅导成绩差的同学。
渐渐的她有了小干部的成熟稳重和大度。
不再为了一点小事想不开了。
陈刚是个“捣蛋鬼”,今天抓条虫子放在女生文具盒里,明天与同学打架。
对于这种精力过于旺盛的孩子我委以重任,让他当纪律委员,给他适当的权力来满足他的表现欲望。
吴黎晨是个“自卑孩”,由于父亲残疾,家境贫困,经常受同学的欺负。
上课回答问题时,总是低着头,紧张得说话断断续续。
我从数学老师那儿了解到他的数学思维较快,我鼓励他参加学校的奥数比赛,结果他获得二等奖,从此同学对他刮目相看。
我经常挖掘他身上的闪光点,渐渐地他不再沉默寡言,有了许多朋友。
班里还有些“留守儿”,我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从学习到生活上加以指导帮助。
还为他们牵线,找到代理爸爸、代理妈妈……孩子们从老师的作文中体会到了为师平时教育的一片苦心。
一周下来,我为全班39个孩子写了39篇作文。
孩子们的热情空前高涨。
也写下了几乎教过他们的所有老师。
三年的写作交流使我和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我们通过日记作文相互倾诉,孩子们已经习惯了有什么事在日记里和我说说,可是这个学期一开学孩子们就有了离别前的惆怅。
才三月份就已经有三个女生在日记中表达了对我的依依不舍。
“一想到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要各奔东西,我的心就会很痛,好像是有人要强行从我心里摘除什么似的。
“我是如此的依恋你,以至于我不会接受以后的老师了。
”我看了心里既喜又忧。
喜的是孩子们对我的依恋达到了排他的程度,让我有种“驯服”的欣慰;忧的是我想是不是我的多愁善感感染了学生,心思过于细腻。
每年栀子花开的时候,校园里总是会弥漫着离别的惆怅,可是今年似乎来得特别早。
毕业班学生毕业前的心态对学习很有影响。
怎样让学生能继续静下心来“一心只读圣贤书”呢?首先我禁止学生太早写毕业留言。
其次是不断与学生在日记作文中交流进行疏导。
我告诉孩子们其实老师也舍不得你们,不过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今天的相聚是为了明天的分离,人生就在一次次的聚散和分离中度过。
进入新的学校你会有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朋友,而我也会有新的学生新的故事。
狐狸说“不过,你不可以忘记,你必须对那些你所驯养的东西负责,你必须对你的玫瑰花负责。
”(摘录自《小王子》)对每一个家庭来说,孩子是100%的希望,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个体,而老师要同事面对的是班里的几十个学生,是否给每个孩子几十分之一的爱就够了呢?不!我们要给每一个孩子的爱都是的100%的。
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唯一”的,他(她)是那么的依恋你信赖你,我们要对他(她)负责。
在课堂中,一个老师同时面对几十个学生,不可以同时得到100%的关注,但是批阅日记、作文时的交流可以是课外的不受时空限制的,是一对一的,是100%的。
此时,老师对学生是完全“负责”的。
日记、作文是同学心灵的栖息地。
那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它容纳着许多的梦想与渴望,承载着无数的眼泪与忧伤。
将近三年的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指导学生在日记、作文中说出心理话,不仅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让学生把自己的心理困惑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减轻学生深层心理活动的压抑与束缚,调节学生内心的平和。
老师也可以更快捷地了解学生的心理世界,教师充当起益友良师的角色,用爱心去拥抱孩子,去理解、鼓励孩子,有效调整学生的心理失衡现象,帮助学生解开心中千千结。
同时,老师通过评语交流让学生了解老师有些做法的目的何在,可以更真切地感觉到老师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