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作者:张億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23期摘要:《孙子兵法》是在研究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战术的。
这当中体现的辩证思想对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提出用“上兵伐谋”的思想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內容;用“以正合,以奇胜”和随机应变的思想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用“致人而不致于人”、“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思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
对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快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孙子兵法;思想政治教育;启示随着我国物质经济生活的高度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网络文化的冲击、各种社会问题随之而来,形成了现在大学生存在追逐经济利益、但责任意识淡漠、价值取向变得多元化、心理承受能力薄弱等教育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其实和带兵打仗有共通之处,我们仍然可以从《孙子兵法》“为将之道”中体会和联想到“为师之道”,从战争中的战略战术中获得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这对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快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孙子兵法》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的珍贵遗产之一。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春秋时期的孙武,他是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兵圣”或“武圣”的伟大的军事战略家。
孙武总结的中国春秋末期以及之前战争的经验,写了《孙子兵法》,揭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性的军事规律,并且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军事理论。
《孙子兵法》缜密的军事、哲学思想体系,深远的哲理和各种战略、战术,逐字推敲,细细品味,在世界军事思想领域的广泛影响,是把理论付诸于实践最好的材料,在各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
以下是《孙子兵法》的主要核心思想:“知己知彼”,即只有了解对手才能了解其缺点将其击破,取得战争的胜利;“上兵伐谋”,指以己方之谋略挫败敌方,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有利的;“以正合,以奇胜”,指整个战争的战略部署上的作战形式,在兵力部署方面主要承担正面作战,此为正,而随后就要进行包围、侧击、迂回的战术,此为奇;“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指教育士卒要能“文”——就是用道义去教育,而对于执行军令必须要用“武”的方法——即用严明的军纪来统一士兵的行为,只有这样军队在战争中才可以取得胜利。
现如今,关于孙子兵法的资料文献不胜枚举,在各行各业所起到的指导性作用也不言而喻,也出现了孙子兵法网等网站,可以这样说,孙子兵法在我国已完全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样地,《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想以及智慧精髓也可以应用于我们的教育事业中,教育虽然不是战争,但同样需要运用智慧和谋略,去指导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对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领域来说,将《孙子兵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是对本专业的一种升华,同样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学术方面的一大突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同时还要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世界。
《孙子兵法》中蕴含着的管理经验可以切实地为我们当前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服务,使大学生们感受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言之有物、行之有效,内容丰满而充实,真正与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显得越发重要,但部分高校所传授的思想观念仍然比较陈旧和滞后,没有完全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时代潮流,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内容相对滞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的问题;现如今我国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传授的内容比较笼统,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导致授课形式不够新颖,内容比较枯燥,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不够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相对薄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习惯于硬性灌输,形成了“我讲你听”、“我说你做”行政命令式的教育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常理直气壮地向学生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陈旧单一缺乏实效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强调灌输,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容易诱导学生独立思考、创造与批判能力的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性机制不够健全。
三、《孙子兵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孙子兵法▪谋攻篇》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著名论断。
知己知彼的活的灵魂就在于“知”,了解受教育者和了解自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职责,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只有做到真正的“知己知彼”,才能取得具有现实意义的成效。
提高对自身的认识,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
新时期的大学生生存压力、社会生活方式以及生产资料分配形式所呈现的多样化,都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巨大影响。
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传统的民族文化与新兴的道德观念相互交替相互冲突,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底线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结构性失调,西方资本主义的不良思潮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涌入了大学校门,享乐主义、本位主义以及功利主义的发展助长了个人主义之风的盛行,在思想道德层面阻碍了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形成。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艰巨的任务,在整个社会处于道德转型和价值转化和学习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要坚持长期不懈地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及时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培养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持和信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
(二)“上兵伐谋”——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能力素质《孙子兵法》中提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能担当如此重任的将帅必须具备“智、信、仁、勇、严”五项素质,即“将帅五德”,而“智”位居“五德”之首,是军事战略思想中人才素质观的最集中体现。
孙子说“上兵伐谋”,意思是说要打仗决胜于战略,在谋略上战胜敌人。
而谋略是智慧结晶,不是经验照搬和理论堆砲。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和锻炼,掌握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理论,具有较强的学习、分析能力,善于处理各种新情况、新问题。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面对当今高校教育的新机遇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借鉴《孙子兵法》的智慧,善于“用谋”、“造势”、“攻心”,加强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教育者有一个不断地接受教育、自我教育和不断提高的过程,这说明了人格教育是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化的,全社会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的形成,要靠每一个人在人格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提高,以及彼此的相互影响。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結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以正合,以奇胜”——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在《孙子兵法▪兵势篇》中,提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的奇正思想,在这里“奇”就体现出了思维的新颖性和独特性。
注重和把握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和新颖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有的能力,只有突破出传统的束缚,挣脱出常规的约束,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才能富有长久的生命力。
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树立工作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和规律为标准,不断丰富和拓展工作内涵、研究和改进工作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
“以正合”,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作为教师平时要注重观察与分析,时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随时对可能发生的错误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然而,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学生们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他们会经常性地对老师的言行做出判断,揣摩意图,制定对策。
“以奇胜”,又对教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必须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让学生准备不充分,无以应对,从而一举获胜。
“以正合”,要求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做思想工作,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辅导和帮助。
“以奇胜”,要求教师要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并不是要求教师不苟言笑,讲究出奇制胜的教师是不会轻易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真实意图的,也不会生硬刻板,他们会将这两个方面相互融合入,达到最佳效果。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符合形势、顺应形势的做法就是好方法,产生良好教育、显著效果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四)“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性机制孙子针对春秋时期特殊的社会矛盾提出著名的军事理论,“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理论。
所谓“文”,就是“仁”,反映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通过感召、启发、奖惩等“文”的方法进行柔性管理。
我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不仅要将马克思主义优秀思想原理等著名的理论传授给学生,同时也把这些思想精华用最简单易懂的方式教授与学生,做到把大道理努力讲透,把小道理讲深,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我们还要关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问题与困惑,运用我们的理论为学生答疑解难,将理论付诸于实践。
我们要融入大学生的视野,延伸并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多方面多角度的运用思政教育来解决我们生活当中的问题,切身体会学生的想法,做到想学生之所想,和学生们达成思想的共鸣,让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行之有效,言之有物。
“仁爱”虽是一种美德,但如果只注重“仁爱”的施行,忽视了必要的监督约束,就会造成“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的后果。
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用“文”的方面统一思想,用“武”的方面统一行动,“文武兼施”、“恩威并济”。
《孙子兵法》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如“不战而屈人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