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提高扬琴演奏的手腕灵活度(1)

怎样提高扬琴演奏的手腕灵活度(1)

教学视窗
422006-12
教师手记
扬琴演奏中要求的富有弹性的音质感觉,速度、力度的对比以及音乐感情的表达,都需要扬琴演奏中要求的富有弹性的音质感觉,速度、力度的对比以及音乐感情的表达都需要依靠手腕的运动来实现。

手腕是连接手臂与手掌的桥梁,是把手臂以及全身力量传导到琴竹的关键部位。

因此手腕灵活是扬琴演奏中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

扬琴演奏中的手腕“灵活”应包括以下几个因素:能够长时间无阻碍地转动,动作敏捷迅速,击弦有弹性、有爆发力。

要做到这些,首先要掌握正确的弹击动作,其次需要进行长期大量的训练。

介绍一种采用爵士鼓鼓棒训练学生手腕的灵活度的方法
我的导师,半音大扬琴的发明者——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郑培东教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套采用爵士鼓鼓棒训练学生手腕的灵活度的方法,收到很好的效果,我也是此法的受益者之一,现将这一方法介绍给更多的习琴者。

选择槌身挺直、手感光滑、弹性良好的爵士鼓鼓棒。

其优点是:弹性好,下击后能够立刻回弹;重量适中(一副木制爵士鼓鼓棒重量约85克),即使长时间使用也不会引起手腕肌肉损伤,同时又能起到良好的训练作用。

持棒方式为直腕式,左右手持棒一样。

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握在靠近鼓棒尾部三分之一的地方自然并拢,无名指与小拇指向掌心弯曲轻贴在鼓棒上,整个手形呈半握拳状。

选择不带扶手的椅子。

扶手会妨碍手臂的运动,坐于椅子的前半部,不要把椅子坐满,否则在演奏时身体无法适时移动,也不利于力量的运筹与释放。

两腿平行分开略与肩齐,以保持身体平衡为准。

双肩自然下垂,小臂屈肘向前平伸,两肘与身体之间应留有一定的空隙,但也不要把胳臂架起而造成整个手臂的紧张。

配备一面哑鼓,把它放置在身体正前方,它与身体的距离应以鼓棒下击时击点处于哑鼓中心为准,哑鼓的高度应调节至低于肘关节下方10至15厘米处为宜。

训练时的要点
整个弹击过程由“起”-“弹”-“回”三个步骤构成。

“起”:两手握槌,掌心相对,手腕竖起,鼓棒与地面呈90度角;“弹”:以腕关节为轴心,手腕迅速转动用力下击,在击到哑鼓的瞬间,依靠哑鼓鼓面的弹性以及鼓棒自身的反弹力,顺势向上弹起;“回”:鼓棒弹起后返回到“起”的位置。

在整个弹击过程中鼓棒的运动轨迹应是垂直于地面的上下运动,手腕自然转动,利用挥动的惯性而动作。

手腕僵硬、紧张往往是由于手臂下垂的重力积滞在手腕而造成的。

另外,前臂或手指的局部紧张也会殃及手腕。

因此在采用爵士鼓鼓棒进行训练时,首先肩关节要放松,其次上臂、前臂、手腕、手指也要处在一个放松的状态,任何一个部位出现动作障碍,都会影响手腕的灵活性,造成力的无谓消耗。

怎样提高
扬琴演奏的手腕灵活度
 文/肖银芬
音乐知多少答案一、填空1、品; 2、弦乐四重奏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组成。

钢琴四重奏由钢琴和三件弓弦乐器组成。

 3、 ; 4、“如歌的”(如歌唱一般,抒情、流畅、圆润并富于表情)
教学视窗
 43
2006-12大家不妨用这种方式练习:首先选择节奏单一、速度缓慢的练习,每条练习均采用三种方式:右手单击,左手单击,左右手交替弹击。

如谱例:1.2.
3.
注意有意识的减轻手腕肌肉僵硬手腕自然转动,利用手臂下垂的重力和腕部肌肉收缩产生的力下击,击点应相对集中在鼓面的中心位置,利用哑鼓和鼓棒的反弹力回到预备位置。

这种弹击方式可以将手腕肌肉紧张度减到最低程度。

在上琴前使用鼓棒进行5到10分钟的练习。

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以及轮音练习,再上琴时就会倍感轻松。

长期坚持练习,对提高轮音的密度和手腕持久、快速转动的能力都有良好的效果。

在上琴之前,用鼓棒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双声部节奏练习。

一些初学者尚不具备注意分配能力,在演奏双声部乐段时,由于左右手演奏的节奏型、旋律不同,运用的演奏技巧也不同,常常感到无法把
两个声部的旋律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双手配合演奏
时手腕易僵硬、紧张。

双声部练习既能提高手腕转动的灵活性,又能够培养双手在演奏双声部乐段时的协调配合能力。

如谱例:1.2.3.4.通过以上训练,初学者在上琴后能够很快熟练掌握演奏姿势和击弦动作。

经过长期训练后能大大提高手腕灵活性,在演奏快板乐段以及大段的轮音时节奏均匀、密度高,在演奏大型乐曲时手腕疲劳程度明显降低。

作者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