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施工技术项目设计方案第一章编制说明1.1编制程序、围、依据1.1.1.编制程序按照工程施工图纸所提及的容以及所提供的资料,我们将按以下几个部分编写施工方案。
1、编制说明2、工程概况3、施工部署和施工准备4、施工进度计划及进度保证措施5、主要工序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6、特殊气候条件下施工措施7、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保证措施8、安全、文明施工措施9、降本增效措施10、施工过程中的协调配合1.1.2编制围市阳德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围主要为《市市政公用局阳德路改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规定的招标围:道路、雨污水管、桥梁、交通安全措施;有关管线的基础、预埋管。
1.1.3编制依据l、市阳德路管道管线综合平面设计2、市阳德路道路施工设计3、市阳德路地质剖面图设计4、市阳德路河道平面施工图设计5、市阳德路路灯平面图设计6、市阳德路照明及管道施工图设计7、现场踏勘情况8、有关市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9、本公司有关标准化管理的规定10、有关参考资料1.2组织施工的总原则及要求1.坚持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根据批准文件及编制依据进行调查研究,严格按照合同工期和合理的施工程序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发挥工程效益和基本建设的投资效益。
2.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做好人、财、物的平衡,合理安排采用统筹法连续均衡施工,确保人力、财力、物力充分发挥作用。
3.实行科学管理,按照工程特点选择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加强施工总平面图管理,合理搭设临时建筑设施,减少二次运输。
4.贯彻技术政策,因地制宜,促进技术进步和建设机械化的发展,合理选择施工方案,充分利用机械设备,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组织文明施工,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缩短工期,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多快好省地完成施工任务。
5.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本施工组织设计中所规定的方法和要求施工,如与实际不符或有更改施工方法,应事先同有关部门商讨,按规定程序修改本设计后再实施。
6.特殊情况参照有关的要求解决和办理。
1.3施工中应遵循的有关规、程序和规定第二章工程概况2.1道路工程2.1.1概述本工程按城市主干道Ⅱ级道路标准设计。
设计车速V=40Km/h。
2.1.2平面道路为一直线,起点坐标IPO(X=40357.772、Y=55607.424)终点IP2(X=39814.438、55670.382),道路全长3000米。
在平面布置上作如下修改:(1)原有的公交站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增设了港湾式停靠站。
(2)重要交叉口进行了拓宽和渠化设计,增设左、右转专用车道。
2.1.3横断面本段道路规划为单幅式横断面,然后由隔离栅分隔成三幅式,其中22米分隔为机动车道15米、非机动车道3.5米×2,再是两侧人行道宽度各为5.5米,道路路幅总宽为33米。
车行道路拱采直线形式,道路横坡双向1.5%,人行道绿化带及人行道采用直线路拱,横坡1.5%。
车行道边采用平侧石筑边,平侧石采用花岗岩石材。
2.1.4纵断面道路纵断面设计主要由补强层厚度来决定,迎春路的原有地面标高在2.26~3.00米之间,现道路中心设计标高在现有的基础上加25~30厘米的补强层厚度,道路最小纵坡0.3%,基本满足道路排水要求。
道路设计采用高程系统为85年国家标准。
2.2排水工程本工程排水工程采用雨、污分流制。
2.2.1雨水管本工程为道路改建工程,保留道路两侧已建的雨水管,在道路新建侧石边适当增设雨水边井,就近接入附近的已建雨水窨井。
管材及接口:边井支管为DN250UPVC管,UPVC管为橡胶圈接口,环刚度为8Kpa以上,技术指标参照《埋地排污、废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GB/T10002.3-1996)》。
基础:UPVC管的基础为10cm厚的碎石(粒径为25~38mm)垫层上铺5cm厚的中粗砂,满沟槽回填C15砼至管外顶以上15cm。
边井:均采用钢纤维篦座的雨水边井,H=1.4米,边井支管采用DN250UPVC管,纵坡大于0.01。
2.2.2污水管管材及接口:开槽段DN400采用UPVC(径400、橡圈接口),环刚度为8Kpa以上,技术指标参照《埋地排污、废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GB/T10023-19960)》。
拖管段采用DN400HDPE管,需承受15吨的拉力,环刚度须达到8Kpa以上,采用电熔接口,管材标准按《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第二部分,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GB/T19472.2004),须由制管厂家指导施工。
开槽段DN600管采用玻璃钢管,双密封橡胶圈接口,环刚度须达到10Kpa以上,管材须符合《中华人民国城镇建序设行业标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CT/T3079-1998)的要求。
过北干河的倒虹管采用拖管法施工,管材为DN500钢管,外径为Ф530,壁厚为10mm。
钢管采用螺旋焊缝的钢管,应符合“GB/T9711-97”国家标准。
基座:UPVC管道基础:为10cm厚的碎石(粒径为25~38)垫层上铺5cm厚中粗砂,满沟槽回填中粗砂至管外顶以上15cm,碎石应夯实,粗砂应洒水拍平。
玻璃钢管有拖管工作坑、接收坑HDPE管管道基础:采用粗砂基础,具体为15cm的粗砂垫层,满沟槽回填中粗砂至管外顶以上30cm。
密实度要求:管底以下及管顶以上≥90%,管周≥95%,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执行。
窨井:DN600管采用90×120砼不落底窨井,圆形钢纤维砼井盖座。
倒虹管前的W2井需落底50cm。
钢管防腐:①钢管防腐采用IPN8710互穿网络防腐涂料底漆二道,面漆二道;外防腐为两布四油。
②在涂装防腐涂料前应清除管道、外壁表面的焊接渣、铁锈、水迹、油污、尘土等松散附着物,表面干燥、平整,被涂表面除锈等级达到ST2级。
2.3照明工程2.3.1概述该路段位于市阳德路,全线3000米,该路段始建于2011年,为了更好的方便居民出行和交通的通畅,市政府决定修建阳德路。
依据市人民政府精神,现制定了对该路段的实施方案,该路幅总宽60米,机动车道24米(双向六车道),两条非机动车道各8米,人行道各5米;为配合此次道路修建,现区路灯管理所现场勘查,根据该路段施工图纸,提出以下设计方案。
2.3.2设计标准1、路灯与庭园灯设计安装于道路两侧人行道上,双排对称排列,地埋管线走向与路灯排灯一致,路灯基础中心与地埋管线距人行道侧石沿300mm,路灯基础直径500mm,用砼、钢筋等材料浇筑,并用水平尺衡量基础水平面,最大限度地保障灯体牢固性与美观性。
2、平均每隔三十六米左右安装路灯1套,安装双悬挑路灯39套,每套路灯之间相间1套庭园灯,共36套,安装组合式景观灯1套,合计装灯76套。
3、双悬挑路灯选用12米高锥形钢质灯杆,7#基础,外高低2付悬挑灯架,灯臂仰角25度,灯具仰角10-15度,快车道采用NG250钠光源,用30Vf 电容补偿电压,慢车道采用NG100钠光源,用15Vf电容补偿压;庭园灯与景观灯式样及光源待定。
4、所有灯具地下管线采用VV1000-5*16mm2电缆,其中三芯路灯相线,一芯作中性线,一芯作PE线,不同相线控制不同亮灯点,力求达到三相平衡;G50镀锌钢管保护,埋深1m。
5、为节约电力能源,路灯分全夜与半夜两种方式控制,根据道路下半夜产际情况,设计双悬挑路灯的快车道灯为全夜灯,其余均为半夜灯,由时间控制仪自动控制开闭灯。
6、根据原有计控箱位置,本工程于桩号K+335处设计控箱一台,安放在道路西侧人行道上,电源由就近的月浜新村供出,控制吴中路宝带路段路灯;宝带路澹台湖大桥段路灯电源与原来不变,继续与大桥路灯相接。
7、每套路灯打接地极一根,与地埋管与灯柱可靠连接,每台计控箱打三根接地极,与箱接地棒相连,形成一个接地保护体,rd≤4欧;计控箱电源时进线处做零线重复接地,rd≤10欧。
8、9、三、市阳德路道路计算3.1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层计算3.1.1.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市阳德路一期工程道路等级:主干路路段区间:K0+000.000-K3000机动车道路面宽度:2x12m道路红线宽度:60m工程拟建时间:2011-07-203,1.2.标准荷载标准轴载名称:BZZ-100标准轴载:100KN 轮胎接地压强:0.7MPa 当量圆半径:10.65cm 两轮中心距离:31.95cm3.1.3.交通参数(1)交通量组成:(2)交通量预测:设计年限:15年车道系数:0.35一个车道上大客车及中型以上的各种货车日平均交通量Nh= 1463 ,属中等交通等级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 :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 4180设计年限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1.21204E+07属重交通等级当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 :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 4180设计年限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1.21204E+07属重交通等级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重交通等级。
3.1.4.修建类型与设计指标修建类型:新建设计指标:设计弯沉、容许弯拉应力3.1.5.拟定的结构参数3.1.6.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计算(1)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新建路面的层数 : 5标准轴载 : BZZ-100路面设计弯沉值 : 23 (0.01mm)路面设计层层位 : 1设计层最小厚度 : 20 (mm)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LD= 23 (0.01mm)H( 1 )= 20 mm LS= 23.9 (0.01mm)H( 1 )= 40 mm LS= 22.9 (0.01mm)H( 1 )= 37 mm(仅考虑弯沉)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 :H( 1 )= 37 m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1 )= 37 m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1 )= 37 m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1 )= 37 m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H( 1 )= 37 mm(仅考虑弯沉)H( 1 )= 37 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 (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新建路面的层数 : 5标准轴载 : BZZ-100路面设计弯沉值 : 23 (0.01mm)路面设计层层位 : 2设计层最小厚度 : 40 (mm)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LD= 23 (0.01mm)H( 2 )= 40 mm LS= 17.3 (0.01mm)由于设计层厚度 H( 2 )=Hmin时 LS<=LD,故弯沉计算已满足要求 .H( 2 )= 40 mm(仅考虑弯沉)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 :H( 2 )= 40 m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2 )= 40 m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2 )= 40 m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2 )= 40 m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2 )= 40 mm(第 5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路面设计层厚度 :H( 2 )= 40 mm(仅考虑弯沉)H( 2 )= 40 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3)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新建路面的层数 : 5标准轴载 : BZZ-100路面设计弯沉值 : 23 (0.01mm)路面设计层层位 : 3设计层最小厚度 : 60 (mm)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LD= 23 (0.01mm)H( 3 )= 60 mm LS= 17.2 (0.01mm)由于设计层厚度 H( 3 )=Hmin时 LS<=LD,故弯沉计算已满足要求 .H( 3 )= 60 mm(仅考虑弯沉)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 :H( 3 )= 60 m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3 )= 60 m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3 )= 60 m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3 )= 60 m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3 )= 60 mm(第 5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H( 3 )= 60 mm(仅考虑弯沉)H( 3 )= 60 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 (4)水泥碎石新建路面的层数 : 5标准轴载 : BZZ-100路面设计弯沉值 : 23 (0.01mm)路面设计层层位 : 4设计层最小厚度 : 150 (mm)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LD= 23 (0.01mm)H( 4 )= 150 mm LS= 24.8 (0.01mm)H( 4 )= 200 mm LS= 22.4 (0.01mm)H( 4 )= 187 mm(仅考虑弯沉)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 :H( 4 )= 187 m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187 m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187 m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4 )= 187 m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253 mm(第 5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H( 4 )= 187 mm(仅考虑弯沉)H( 4 )= 253 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 (5)石灰土新建路面的层数 : 5标准轴载 : BZZ-100路面设计弯沉值 : 23 (0.01mm)路面设计层层位 : 5设计层最小厚度 : 150 (mm)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LD= 23 (0.01mm)H( 5 )= 150 mm LS= 22.9 (0.01mm)由于设计层厚度 H( 5 )=Hmin时 LS<=LD,故弯沉计算已满足要求 .H( 5 )= 150 mm(仅考虑弯沉)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 :H( 5 )= 150 m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5 )= 150 m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5 )= 150 m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5 )= 150 m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5 )= 262 mm(第 5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H( 5 )= 150 mm(仅考虑弯沉)H( 5 )= 262 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3.1.7.交工验收弯沉值道路等级 : 主干路新建路面的层数 : 5标准轴载 : BZZ-100标准轴载 : BZZ-1001-4层数综合影响系数: 15 层数综合影响系数: 1.6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第 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3 (0.01mm)第 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5 (0.01mm)第 3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8 (0.01mm)第 4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38 (0.01mm)第 5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00 (0.01mm)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95 (0.01mm)3.2.辅道路面结构层计算(参照次干路标准设计)3.2.1.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市阳德路一期工程道路等级:次干路(中小城市)路段区间:K0+000.000-K3+000.000辅道路面宽度:2x8m道路红线宽度:60m工程拟建时间:2011-07-203.2.2.标准荷载标准轴载名称:BZZ-60标准轴载:100KN 轮胎接地压强:0.7MPa 当量圆半径:10.65cm 两轮中心距离:31.95cm3.2.3.交通参数(1)交通量组成:(2)交通量预测:设计年限:15年车道系数:0.35一个车道上大客车及中型以上的各种货车日平均交通量Nh= 390 ,属轻交通等级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 :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 600设计年限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3231002属中等交通等级当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 : 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 600设计年限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3231002属中等交通等级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中等交通等级。